(原标题:转转原总裁,换了个思路搞光伏)
2025年,光因科技推出了两款让光伏从业者颇觉意外的产品:一款是“太阳能披风”,一款是“太阳能伞”。
其中,“太阳能披风”由安克创新和光因科技共同开发。安克创新负责衣服本身,而光因科技负责钙钛矿太阳能板。这款披风内置的钙钛矿太阳能板发电功率为30瓦,并配备了30瓦USB-C输出接口,可以为手机和移动电源充电。此外,披风还内置了一个功率为20W的加热背心,最高可以加热到40度。
这款既能加热又能充电的“太阳能披风”,听上去有些“中二”,但在今年1月7日的CES(2025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许多参观者来到安克创新的展位,都是为了亲眼看见这款“太阳能夹克”的风采。
安克创新创始人阳萌是在微信朋友圈了解到光因科技的。看到光因科技的产品后,他通过朋友表达了想要“聊一聊”的意愿。两人见面后,发现彼此有很多共同的朋友,就决定一起做点事情。
光因科技的创始人温言杰,原本是二手3C电商平台“找靓机”的创始人。与转转集团(下称“转转”)合并后,他担任了转转的总裁,2023年,温言杰从转转离职,进入钙钛矿赛道,创办了光因科技。
2025年,钙钛矿行业正在进入量产化的阶段。2024年底,极电光能宣布其GW级钙钛矿产线实现了全工序整线贯通;协鑫光电也将在今年正式投产GW级产线;纤纳光电预计将在今年2季度投产GW级产线。光因科技的200MW量产线已于今年3月贯通,并启动了GW级产线规划,此外还有多条百MW级的产线正在推进。
目前,一条钙钛矿GW级产线初始投资额大约在10亿元。为了在度电成本这一关键指标上与传统光伏产品进行竞争,企业必须扩大产能以降低成本。
然而,市场担心钙钛矿这一新的技术路线可能会重蹈光伏行业过去多年经历的覆辙:技术普及、批量生产、成本和价格不断走低、最终导致集体亏损。
温言杰想换个玩法。
他认为,过去几年光伏行业的严重“内卷”已经证明,单纯依靠批量生产和大规模光伏电站的商业逻辑难以获得可观的利润。作为一名互联网出身的“行业老兵”,他认为“找到市场的真需求并实现商业化才是企业的竞争力所在”。
温言杰认为,3C电子有许多场景非常适合钙钛矿的应用,比如IoT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产品等。这些领域正是传统光伏难以触及或做不好的地方,因此带来的市场空间巨大。
为此,他还在公司成立了一个名为“MAKESENESE”的部门,专门负责产品的商业化工作。
温言杰说,这代表了一种商业化的哲学:“技术价值必须与用户的需求同频共振”。
为什么要做钙钛矿
为什么要做钙钛矿?
温言杰的逻辑是这样的:居民用电需求巨大,但市场上却缺乏真正贴合用户场景的补能产品,需要找到一款真正能满足用户需求的技术产品。
此前,无论是哪种技术路线的光伏组件,总体上都是标准品。一方面,企业需要通过生产标准品,在短期内快速复制生产线,进而实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整个光伏产业仅主材环节就有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大环节,此外还有银浆、接线盒、电线等多种辅材。产业链中不同公司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因此标准品成了最优解。
这种标准品面向的市场是大型光伏电站,要求面积大、光电转换效率高、电压电流稳定。
但这跟温言杰的想法大相径庭。比如,安装在摄像头上的光伏板需要更小;安装在夹克上的光伏板需要具有一定的柔性,防止撕扯破坏,还需要防水洗;安装在路灯上的光伏板则需要特定的电压值……
温言杰告诉记者,前两年光伏板大降价,许多3C数码电子企业也想过采用光伏板发电,主要目的是节省电费。但用了之后发现,传统光伏组件不仅缺乏设计感,而且满足不了需求。
以路灯为例,路灯仅在晚上用电,而传统晶硅太阳能组件由于弱光效应差,只能在白天进行发电,再将电储存到电池中。如果遇上阴雨天气,可能全天都无法发电。
此外,数码3C产品的主要使用空间通常在“光线不那么强”的地方,因此需要弱光效应更强的产品。弱光效应是指在低光照条件下的发电效率。数码3C产品占地面积较小,光伏板的效率需要更高,并且光伏板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美观性。
2023年,钙钛矿技术出现在市场上。温言杰深入研究后发现,钙钛矿正是他想要的解决方案。
钙钛矿的特性是产品面积越小,光电转换效率越高。比如,三峡集团的平方米级钙钛矿组件效率只有约19%,而小面积组件效率达到了26.8%。相比之下,目前量产的晶硅太阳能组件效率约为24.8%。
其次,钙钛矿的弱光效应更好。根据光因科技的数据,在阴雨天的环境里,钙钛矿的发电性能是晶硅的200%。比如,家门口的智能锁突然没电了,用手机自带的手电筒照一会儿,智能锁就能重新工作,非常方便。
最后,钙钛矿能够做到美观。现在主流的钙钛矿产品是全黑的,但根据原材料配方的不同,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此外,钙钛矿的生产方式是企业自配原料涂抹在玻璃上,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产品配方和参数,同一个生产线可复用到不同产品上。钙钛矿采用激光划线方式进行生产,可以按照客户需求定制电压和电流参数。目前,光因科技可以将电压范围控制在0.2伏到20伏之间。
从办公室到工厂
当时,市场上并没有成熟的产品。如果要做钙钛矿,就需要从搭建产线开始做起。
搭建产线需要资金,于是温言杰找到了他在创办找靓机时的投资人——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吴世春说“相信你”,并给他投了几千万元。此后,温言杰又从转转融到了资金。两者总计5000万元,温言杰就用这5000万元成立了光因科技。
因为本身没有技术背景,温言杰又找到了上海交通大学杨旭东教授作为研发负责人,并引入了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刘伟俊,刘伟俊是原趣学车创始人兼CEO,在光因科技负责商业化和运营。
利用这个团队,温言杰在深圳搭起了一条钙钛矿的小试线。通过这条小试线,光因科技连续16次打破钙钛矿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并两次登顶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太阳电池最高研究效率图》。
从商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总有很多意外。温言杰说,他从数码3C转行做光伏之后,经历了很多“神奇”的事情。比如,有时候采购来的原料会变质;再比如,搭建产线需要合适的厂房,而钙钛矿设备很重,需要在一层或有承重能力的地方安装。好不容易在深圳宝安区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场地。
工业的逻辑是:在小试线上取得的成绩并不意味着规模化生产的效率。真正决定产品竞争力的是产品能否量产以及量产的成本如何。
2024年底,温言杰拿到了徐州高新区产业投资母基金、梅花创投、58集团产投和科珹资本的数亿元A轮融资,开始在徐州高新区搭建200MW产线。
目前这条产线已经具备了投产能力。
温言杰告诉记者,现在钙钛矿已经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但很多企业尚未大规模开工的原因在于订单不足。
“钙钛矿的生产工艺和液晶面板非常相似。尽管液晶面板现在已经更新到了8.5代,但一些厂商20年前的4.5代产线也能继续使用。在一段时间内,不同的技术革新会同时并存。”温言杰表示。
卖给谁
去年年中,研极微找到了光因科技。当时,研极微正在开发一款不用插电的摄像头产品。此前,研极微使用的是晶硅太阳能板,但在南方的梅雨季节,客户会反馈产品经常没电,最终不得不额外配备一根电线。
虽然第一款产品出师不利,但研极微认为,传统摄像头布线复杂,安装成本高,且需要对建筑进行侵入式改造。如果去掉电线,摄像头可以随时随地安装,预计到2035年,摄像头的数量将从目前的3亿只增长到100亿只。
由于不太懂光伏产品,研极微找到了光因科技,是因为公司觉得钙钛矿比晶硅太阳能应该更先进,希望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温言杰说,当时研极微找到光因,并邀请他参加了研极微的一场发布会。他非常认同“万物互联”的理念。最终,研极微决定由光因科技作为供应商,为其供应钙钛矿光伏板。
目前,光因科技能够提供的产品还是一块带电线的光伏板,只是把晶硅换成了钙钛矿。温言杰说,这只是初级产品。光因科技正在生产的是另一款产品:将摄像头的外壳换成钙钛矿,并将电线内置化。
这样一款产品甚至不需要电工,随便找个人往墙上一贴就行。
这款产品已经被应用于森林防火领域。温言杰说,传统的森林防火依赖人工巡检和航空遥感监测等,这些手段无法及时发现处于萌芽阶段的火情。而采用钙钛矿摄像头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监控火情。
与安克创新的合作也类似。阳萌提到,现有的充电设备在户外场景存在补能瓶颈。如果有一种方式能够让电源真正实现移动化,会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并开创全新的品类。基于这个想法,阳萌询问是否可以开发一款带有太阳能充电功能的产品,比如“能不能做一款冲锋衣,或者一款T恤”。温言杰说考虑到当时快到冬天,冲锋衣自带储能空间更利于系统集成,于是阳萌最终决定“做一款冲锋衣”。
温言杰尝试定义钙钛矿的市场空间。他描述了这个应用场景的“极值”:“‘万物互联’缺什么?芯片、物联网都有了,就缺发电装置。这也迎合了未来对物联网设备‘无源化’的用户痛点。纵观电子设备的演进历程,‘去电线化’始终是技术革新的核心驱动力之一,特别是通信设备的‘去电线化’革命,直接催生了年销量超10亿部的智能手机产业。可以预见,当物联网设备实现全面‘去电线化’时,必将释放出巨量的市场空间。而钙钛矿材料凭借其弱光发电的性能,正有望成为推动这场变革的关键技术支点。”
换个思路搞光伏
每次和客户开会,温言杰都会拉着负责研发的杨旭东教授一同前往。
他亲自去的原因是:客户的工程师都非常优秀,他们提出建议,作为CEO的温言杰可以在现场直接作出决策,这至少能让客户感受到光因科技的诚意。
而带上杨教授的原因是:作为科研工作者,杨教授追求的是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但在现场与客户的热烈讨论中,他能更清楚地了解客户真正需要的效率、稳定性和封装方案。
温言杰说,由于光因科技的总部在深圳,而深圳又是数码3C产品的“大本营”,因此他们经常“打个车拿着样品就过去,如果客户说不行,就马上回公司修改,造出新的样品后再过去”。
温言杰说投资人都不希望光因科技成为一个只拥有大量论文和专利的“科技大作坊”,而是要做钙钛矿电池行业里第一个成功商业化的公司。
商业化的第一原则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客户通常会反馈最终发电效果的好坏,作为供应商,我们只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行。客户更希望我们提供一个‘傻瓜方案’。”温言杰说。
温言杰举例,光因科技现在为研极微做太阳能板,但他们的工作不仅限于太阳能板本身,还包括为钙钛矿设计适合的逆变器、储能电池,甚至电线排布。
为了让这款摄像头卖得更好,光因科技的团队还为这款组件设计了一个白色的边框。他们认为,钙钛矿是黑色的,配上白色的边框,就像iPad一样,兼具美学设计和功能使用。
为了寻找可以落地的应用场景,光因科技甚至不放过工厂所在的工业园区的路灯。刘伟俊说,原本物业准备花17万元给光因科技所在的工业园区装路灯,但他们“抢”下了这个项目,用钙钛矿为路灯发电,最终只花了5万元,省去了大量布线和墙体改造的成本。他们计划后续将这款路灯推广到其他工业园区。
钙钛矿被认为是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正在从理论走向现实。钙钛矿从业者的普遍想法是,钙钛矿光伏组件能够发更多的电,有望在光伏电站上实现对现在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替代,市场空间超过千亿元。目前,一些具有量产能力的厂商正在通过示范性项目的方式,对采用钙钛矿组件的大型电站进行实证测试。
但温言杰打算走另一条路:从市场需求出发,聚焦用户的真实场景,反向思考技术的应用。利用钙钛矿可柔性制备以及在微光或弱光条件下优异的发电性能,通过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开拓自己独特的市场应用。同时,消费级市场对钙钛矿这样的新技术更加友好。光因科技可以先进入消费市场的产品中,通过销售产品获得盈利,然后再进入下一个产品,扩大订单量的同时,扩大自身产能,形成正向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