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学习博时、“挖角”博时!天弘基金能否破局主动权益

来源:新刊财经 2025-06-26 14:26:5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学习博时、“挖角”博时!天弘基金能否破局主动权益)


当GARP策略在市场波动中屡受考验,由高阳掌舵、聂挺进分管权益的天弘基金却选择“重用”贾腾。随着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发行尘埃落定,天弘基金能否在风格的周期循环中,走出独属于自己的主动权益业务发展路径,无疑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自5月7日证监会印发《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来,市场与行业对公募基金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推出承载着打破“旱涝保收”收费模式、重塑行业生态的期望。其创新性地以“业绩比较基准”为锚点,将管理费划分为“基准档1.2%、升档1.5%、降档0.6%”三档费率结构,旨在通过费率与业绩的深度绑定,实现投资者与基金管理人的利益共生。

截至2025年6月25日,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已有15只发布成立公告,首募规模合计156.07亿元。已成立的产品中,首募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有5只,分别来自东方红资管、易方达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南方基金以及平安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向来在主动权益业务上表现得较为低调的天弘基金,却在此次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发行大战中实现突破,以9.84亿元的首募规模引发市场关注。除了“互联网基因”赋予的渠道渗透力之外,管理人1000万元固有资金自购的“真金白银”背书以及权益投资部总经理贾腾的担纲,或许也是推动该产品成功发行的关键因素。


天弘基金的博时“基因”

贾腾毕业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拥有国际商务硕士学位。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博时基金担任研究员。2015年8月,贾腾加入浙商基金,历任研究员、投资经理、智能权益投资部部门总经理、智能投资中心总经理、权益投资总监。2025年3月加盟天弘基金,现任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


注:以上人物系天弘基金基金经理贾腾

然而,作为昔日浙商基金的“权益一哥”,贾腾离任之时的业绩表现却难言亮眼——7只基金产品中5只回报告负,其中浙商沪港深精选等多只产品回撤幅度超20%。即便如此,天弘基金仍对其委以重任,入职即担任权益投资部总经理。6月25日,天弘基金旗下规模3.52亿元的天弘港股通精选发布公告,增聘贾腾担任基金经理,与有着8年司龄的“老将”刘国江共同管理产品。

表:基金经理贾腾在浙商基金任职期间的历任产品表现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止到2025年6月25日

值得注意的是,贾腾的职业发展轨迹与天弘基金副总经理聂挺进存在阶段性同频。聂挺进早年在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从事研究工作,2006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博时基金任职,历任基金经理、研究部总经理、投资总监等职务。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其先后在浙商基金担任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总经理。直到2024年3月,聂挺进卸任华泰资管总经理,转投博时基金时期的“老同事”高阳主管的天弘基金。


注:以上人物系天弘基金副总经理聂挺进

高阳1998年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0年3月,其加入博时基金,曾担任固定收益部总经理、股票投资部总经理;2008年加盟鹏华基金任副总经理。直至2021年2月,高阳重返博时基金,担任总经理一职。但只待了不到3年的时间,高阳便选择加入天弘基金担任总经理。


注:以上人物系天弘基金总经理高阳

聂挺进曾是博时GARP风格组的投资总监。GARP(Growth at a Reasonable Price)即“在合理价格上的成长股投资”,在追求好行业、好公司的同时,还要好价格,被视作兼顾价值和成长、兼顾进攻和防御的一种平衡型策略。加入浙商基金后,聂挺进主管投研工作,贾腾作为其麾下核心成员亦受GARP风格策略影响。

然而,无论是彼时身在浙商基金的贾腾,还是“老东家”博时基金的几位GARP风格的代表性基金经理(例如陈鹏扬、田俊维),在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大盘贝塔行情转弱期间,产品均出现显著回撤。

图:基金产品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业绩表现情况


数据来源:Wind,贾腾、陈鹏扬、田俊维的代表性产品(偏股混合型)

分别为浙商聚潮产业成长、博时成长优势、博时创新经济

此外,博时基金同样参与了此次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发行,但表现未达预期。其旗下由田俊维管理的博时卓睿成长首募规模仅2.59亿元,在参与发行的基金公司中排名暂居末尾。尽管博时基金同样自购1000万元固有资金,但作为该批产品中唯一一只普通股票型基金,或未能契合投资者偏好。

当GARP策略在市场波动中屡受考验,由高阳掌舵、聂挺进分管权益的天弘基金却选择“重用”贾腾。随着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发行尘埃落定,天弘基金能否在风格的周期循环中,走出独属于自己的主动权益业务发展路径,无疑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作者 | 赵红扬

编辑 | 吴雪

1

2

3

NEWS

NEWS TODAY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