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配额制下的制冷剂能否打破化工周期律?

来源:雪球 作者:DeepSleeper11 2025-06-30 09:52:1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配额制下的制冷剂能否打破化工周期律?)

在全球环保公约的约束下,中国制冷剂行业正经历一场由配额制度主导的深刻变革,其引发的供需重构已形成一条清晰的投资主线。

《基加利修正案》是全球首个针对第三代制冷剂(HFCs)的国际公约,要求缔约国分阶段削减HFCs产能,旨在避免2100年前全球升温0.4°C。2024年中国作为HFCs最大生产国,按照既定时间表正式进入管控年,开始冻结HFCs产能并实施配额制,并将于2029年启动首轮削减,即2029年HFCs生产量和使用量均削减基线值的10%,同时中国也一直在对二代制冷剂(HCFCs)实施加速削减政策。

随着制冷剂行业产能扩张被刚性约束,行业从“自由扩产”转向“牌照稀缺”时代,有望打破化工行业的周期规律。

01 理解制冷剂行业竞争格局

首先从波特五力角度来理解制冷剂行业的竞争格局:

现有玩家竞争强度方面,巨化、三美、东岳三大龙头垄断65%三代配额,寡头格局下头部企业有动机通过“控量挺价”策略维持高毛利;新进入者威胁方面,HFCs配额分配依据为2020年至2022年的基线产销量,即便有新进入玩家也难以再获得配额;替代品方面,四代制冷剂主流产品价格达为三代制冷剂5倍以上,实现成熟大规模替代应用仍有较长过程;购买者议价能力方面,制冷剂成本仅占下游空调整体成本的3%-5%,下游企业对价格敏感度低;供应商议价能力方面,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氢氟酸自供率超90%,龙头企业还可以通过长协价锁定成本(不过最上游萤石成本占比高且在增长)。

《竞争战略:识别企业护城河》的作者布鲁斯·格林沃尔德批判继承了波特的理论,认为以上五种力量并不是同等重要的,有一种力量显然更加重要,以至于所有追求制胜战略的领导应该忽略其它力量,只专注于这种力量——这就是进入壁垒。进入壁垒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行业的竞争程度和竞争格局。

制冷剂行业的进入壁垒之高,高到不会再有其它玩家进入。尽管这种壁垒不是由自由竞争下的专利保护、技术优势、低成本资源等带来,而是由行业配额政策带来的。由于基线年的产销量既定,2029年之前的配额因此被锁定,行业竞争格局实现绝对集中化,且未来很难发生改变。

02 供给刚性与渠道管控

在行业配额政策背景之下,供给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配额政策的持续性,二是二级市场即渠道库存对供给的扰动。

理论上配额制政策非静态铁律,而是政策目标、产业利益与技术演进间的动态平衡,但在四代制冷剂突破成本临界点前,在“双碳”目标和国际公约双约束下,政策大幅松动的可能性极低,配额稀缺性仍为中期投资核心锚点。

配额增发会不会成为常态?2024年由于全国空调生产企业的排单增长,制冷剂企业的供给出现偏紧、价格快速上涨,为此生态环境部增发少量配额,但政策弹性并没有冲击现行框架的稳定性,行业供给的主线逻辑长期存在。如果2025年后再有配额增发,也将再次印证行业存在供需严重失衡的矛盾。

然而,一级市场价格逻辑越强,二级市场越有炒作动力,那么,制冷剂行业会不会像白酒等消费行业,经销商在景气周期囤货惜售、在下行周期降价去库存?

巨化股份作为氟化工制冷剂行业龙头,近期的2个动作值得关注。一是年初公司成立了制冷剂销售中心,这是首次把制冷剂销售单独作为一个部门,目标是通过集约化经营整合渠道销售,减少中间环节,巩固行业地位。二是6月18日,浙江欣聚联制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巨化股份下游10家商贸公司共同联合成立,这一联合体的基本运行机制是,巨化小包装制冷剂产品只由联合体统一对外销售。通过成立联合体统一小包装销售,其本质是渠道管控的升级。

正是看到了此前经销商恐慌性抛售使制冷剂价格大幅波动(比如2024年),行业巨头认识到若不改革渠道,行业依旧摆脱不了周期定律,企业将陷入“手握配额却利润流失”的被动局面。渠道改革赋予企业供需调节能力:在配额总量冻结下,企业可基于需求节奏灵活控货,调节淡旺季销售,避免因提前抛售导致的利润损失。因此,渠道改革是驱动行业从周期博弈迈向稳定溢价的必经之路。

03 增量需求空间与市场担忧

供给侧最重要的两个变量——政策变动和技术进步短期内不会冲击制冷剂的价格逻辑,库存变量正在被头部企业所管控,那么需求侧呢?

根据华泰证券研报,目前国内制冷剂下游行业分布大致是空调62.18%、冰箱4.78%、汽车9.87%、其它23.17%,空调行业占有绝对份额。大量研究均认为尽管中国空调行业未来十年规模增速将逐渐放缓,但在消费升级、技术创新、政策推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且我国空调厂商是从2015年左右加速转向三代制冷剂,正接近10年使用周期、产生更新需求的正是第三代制冷剂空调。

新兴产业如汽车、芯片等行业的发展为制冷剂带来了增量空间,比如汽车行业2021年的制冷剂需求量为4.6万吨,预计2025年将达到6.6万吨,年化增长率超过9%,目前需求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传统的冰箱行业。

市场最担心的是万一下游需求不振怎么办,这轮急涨的价格能不能稳住?比如新兴产业带来的增量不及预期,或者家电以旧换新补贴退坡减弱需求。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这个问题:

首先在企业竞争层面,寡头垄断格局之下,一旦需求有所松动,厂商之间会不会发生价格战,试图通过以量补价来抢占市场?这种现象发生在各行各业,即便是化工行业中技术壁垒最高、竞争格局最好的聚氨酯行业,我们也看到万华化学等头部企业间竞相扩大产能,以期在行业低谷期,通过更低的价格挤出竞争对手。但在配额制的刚性约束下,制冷剂企业告别了自由扩产时代,也会认识到降价抢不来市场,因为第二年的配额还是按照既定规则进行分配。

其次在主管部门层面,如果制冷剂下游需求不振,价格出现下行,那么来年的全国配额总量大概率也会相应调减,以适应需求的变化——这种配额调减又恰是符合国际公约和环保政策要求的。这一长期供需匹配机制,是其它行业所不具备的,它将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支撑制冷剂行业的长期价格逻辑。

最后,投资者需理性看待这一轮制冷剂价格上涨。这一轮始于2024年的价格非理性上涨,一方面正在积聚风险,但也要看到涨价背后的一面:这同时也是一轮去库存和去风险的过程。2024年之前存在产品库存积累,导致供给总量特别是渠道库存较为充裕,正是借着这轮涨价渠道库存完成了出清。至于当下高价能否延续,需要观察三季度制冷剂淡季和国补退坡压力测试下的表现。

@今日话题 $巨化股份(SH600160)$ $三美股份(SH603379)$ $东岳集团(00189)$ #制冷剂涨价 # @心静如水_容大 @山行 @笨笨的投资者2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东岳集团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