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YU7首销刷新新能源汽车纪录

来源:胜马财经 2025-07-01 09:41:5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YU7首销刷新新能源汽车纪录)

创造汽车工业奇迹


作者 | 胜马财经 许可

编辑 | 欧阳文


三分钟破20万,一小时近29万,北京亦庄工厂的产能正面临一场甜蜜的考验。


6月26日晚,北京亦庄小米汽车工厂灯火通明。随着雷军宣布小米首款SUV车型YU7正式上市,短短3分钟内大定订单突破20万台,一小时达到惊人的28.9万台。这一数字不仅创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全新纪录,更相当于特斯拉Model Y焕新版首日大定订单量的近六倍,更是小米自家首款轿车SU7去年首销24小时8.89万台纪录的三倍有余。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王腾在社交媒体惊叹:“什么?!!!比我们手机卖的还多”。


发布会现场,雷军将YU7定位为豪华高性能SUV”,直面行业标杆特斯拉Model Y的竞争。三款配置版本价格同时公布:标准版25.35万元、Pro版27.99万元、Max版32.99万元。以标准版25.35万元的售价计算,意味着在60分钟内锁定了约578亿元的营收,相当于小米集团2024年全年汽车营收321亿元的1.8倍。



YU7以全系高配策略切入市场,全系标配800V高压平台与激光雷达系统,支持15分钟补充620公里续航,12分钟完成10%-80%快速充电。三款车型配置版本各有侧重:标准版,单电机后驱,835公里续航(同级领先),零百加速5.88秒;Pro版,双电机四驱,770公里续航,增加闭式双腔空悬;Max版,双电机高性能四驱,760公里续航,零百加速仅需3.23秒,极速达253km/h。


安全是前提,安全是基础,安全是一切”——雷军用三个“安全”作为YU7发布会的开场关键词,在智能电动时代,安全已经成为新豪华的核心定义。


小米团队自2024年初启动YU7整车测试。历时539天、覆盖296个城市,道路实测里程达649万公里。测试团队经历了53℃的吐鲁番高温、零下41℃的黑河严寒,并抵达海拔5380米的西藏阿里地区。小米YU7车身采用2200MPa热成型钢,全系标配连续阻尼可变减振器,配合多层隔音玻璃与声学材料,大幅降低风噪和胎噪。雷军对此自信表示:“YU7的隔音效果比库里南差一些”。



在发布会后采访中,雷军透露了小米汽车的供应链战略:“我们选择在北京造车,响应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目前30%-40%的供应商来自京津冀地区”。随着宁德时代在北京亦庄建设的电池工厂即将投用,这一比例将提升至70%。


小米汽车产能布局方面,一期工厂年产能15万辆,仅相隔一条马路的二期工厂预计2025年年中投产,将再增加15万辆年产能。随着YU7预售火爆,预计产能将成为小米面临的下一个重大考验。


此次发布会以 “人车家全生态”为主题,除YU7外还推出了第二代折叠屏手机MIX Flip 2、小米平板7S Pro等多款新品。雷军宣布小米人车家全生态的首批合作伙伴包括比亚迪、广汽丰田和郑州日产。



小米YU7深度融入澎湃OS生态,座舱采用颠覆性设计。取消传统仪表盘,配备由三块Mini LED屏幕组成的1.1米超宽“天际屏全景显示” ,这一系统具备108PPD超视网膜级高清显示、1200nits峰值亮度,雷军透露其成本相当于传统HUD的2-3倍。YU7车内还设置了8处16个磁吸点,可稳固吸附纸巾盒、墨镜盒等配件,加上无线充电位置和120W磁吸充电装置,将小米生态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发布会现场,雷军同步公布了小米集团的近期成绩单: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113亿元,同比增长47%;小米手机连续19个季度稳居全球前三;自主研发设计的玄戒芯片已正式量产。面对未来,雷军宣布了雄心勃勃的计划:“未来五年预计再投入2000亿元研发费用,相信小米20周年时,我们将交出更绚丽的答卷”。


招商证券国际报告预测,YU7稳态月销将达3-4万台,2025年小米汽车总销量有望达到35-40万辆。明年可能挑战年销70-80万辆,乐观条件下或冲击100万辆。小米从启动造车到如今推出YU7,短短数年创造了人类汽车工业史上的奇迹;YU7的一小时传奇,正成为中国智能电动车在全球市场崛起的时代注脚。




END


关注我们,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胜马财经诚意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优秀,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