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扩围升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时隔两年“再出发”

来源:和讯财经 2025-07-02 17:04:3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扩围升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时隔两年“再出发”)

一套为“无收入、无利润”但技术顶尖的硬科技企业量身定制的上市标准,在沉寂两年后重新开启。

7月1日,上交所官网显示,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元生物”)科创板IPO成功通过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

这意味着,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正式重启,且有了重启后的首个过会案例。

而就在13天前,6月1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陆家嘴论坛宣布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仅一周后,6月24日,上交所即公告禾元生物将于7月1日上会。

从宣布制度重启到首单落地,中国资本市场仅用了不到两周时间就完成了这次支持硬科技企业的制度接力。

业内人士表示,禾元生物成功过会具有风向标意义,是监管对科技创新企业资本需求的及时回应。未来,第五套标准有望迎来更多新的上市案例。

破冰首单

7月1日,上交所2025年第21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结果揭晓,禾元生物IPO申请获通过。这标志着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在暂停近两年后正式重启,并迎来首个成功闯关案例。

时间回拨至6月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宣布: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仅一周后,6月24日,上交所即公告禾元生物将于7月1日上会。

在审议会议上,上市审核委员会聚焦核心技术先进性与市场空间两大核心问题:重组蛋白表达平台和纯化平台两项核心技术的先进性,具体指标数据的可靠性;结合 HY1001 与人血清白蛋白竞品在疗效、适应症、市场接受度、价格、成本等方面的差异,说明 HY1001药品的市场空间测算、发行人预计 2027 年实现盈利是否审慎。

最终,禾元生物成为第五套标准重启后的首家过会企业。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认为,此次禾元生物作为重启后首例,其审核结果将为后续案例确立重要参照标准。

禾元生物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是一家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的生物医药行业公司,药品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无获批上市的药品,公司尚未盈利。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禾元生物分别亏损1.44亿元、1.87亿元及1.51亿元。

(图片来源:禾元生物招股书)

虽然暂未盈利,但禾元生物选择适用第五套标准的底气来自核心产品已取得重大突破。据介绍,禾元生物是一家创新驱动的生物医药企业,建立了全球领先的水稻重组蛋白质表达体系。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已构建了两大技术平台,拥有 8 个在研药品管线,其中 6 个产品已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另有多个产品处于不同研究阶段。公司核心产品 HY1001 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已完成 III 期临床研究。

业内人士表示,禾元生物成功过会具有风向标意义,是监管对科技创新企业资本需求的及时回应。未来,第五套标准有望迎来更多新的上市案例。

风险如何把控?

据了解,禾元生物上市采用的科创板第五套标准自2019年诞生起便承载着特殊使命,为那些投入巨大、周期漫长却关乎国家战略的硬科技企业打开融资通道。

这套标准不对企业营收和净利润规模做出要求,核心在于以市值换时间: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从第五套标准的采用情况来看,共有20家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申报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从这些企业的类型来看,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产业。2023年6月,随着智翔金泰上市后,这一通道进入实质性暂停状态。

而此次重启并非简单复制。根据证监会《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新版第五套标准实现两大突破:首先,适用范围拓宽,从单一生物医药扩展为“3+1”战略矩阵,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三大前沿领域与传统生物医药并举;其次,配套制度全面升级,设立专门服务第五套标准企业的“科创成长层”,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强化信息披露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表示,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对硬科技企业的包容性与适应性,以更好地对接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快速发展的需求。通过丰富科创板上市标准体系,为这些领域的优质企业提供更便捷的融资渠道,进而有效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从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层面来看,此次扩大适用范围能够有效吸引除二级资本市场外的各类创新资源向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集中,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田轩称。

不过,未盈利的科技企业往往产品尚未大规模商业化,市场需求存在不确定性,企业资金链相对脆弱。与此同时,前沿科技领域技术更新换代快,企业所依赖的技术可能面临被替代的风险。

支培元认为,对未盈利企业的审核,要重点关注技术真实性,要求披露专利的产业化进度表;对于资金消耗合理性,需核查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如要求AI企业训练数据采购费占比≤30%;治理结构方面,实控人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防止过度依赖外部融资;退出机制方面,要求披露老股东优先认购权等保护条款。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在审核过程中,应加强对企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前景等方面的审核,确保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能够在未来实现盈利。强化信息披露方面,应要求企业充分披露相关信息,包括研发投入、技术进展、市场情况等,使投资者能够充分了解企业的风险和机遇,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此外,加强监管和风险预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和风险预警体系,对上市后的未盈利企业进行持续跟踪和监管,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风险。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极有可能会继续优化未盈利企业的融资环境。支培元表示,在融资工具创新方面,推出"研发可转债",允许按里程碑节点转股。流动性支持方面,推动科创板ETF纳入社保基金配置范围,预计引入千亿级长期资金。退出渠道拓宽方面,试点未盈利企业并购重组"快速通道",审核时限压缩至30天。同时,支培元指出,若出现单年度超5家未盈利企业退市,可能触发适用范围动态收紧机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陆家嘴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