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建信中国制造2025或主题“到期”,年内暂时垫底股票型基金)
作者:闵晓强
编辑:李 鑫
2025年的股市征战过半,业绩排在前列的基金大多和北交所、创新药、新消费等主题有关,相反一些看似时间长久的主题就已风光不再,比如中国制造2025就是其中之一,这一字面理解今年“到期”的主题彻底落伍了。
建信中国制造2025就是这一类型的代表。该基金成立于2017年的3月8日,成立至今一直由孙晟管理;该基金去年还凭借接近9%的收益排在前三分之一的位置;但是今年到目前,该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仅为大约-17%,排在了同类的倒数第二位,为何其会跌落至垫底呢?
九年基金经理年内失手,所管产品竟然无一正收益
天天基金网显示,硕士毕业的孙晟于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就职于华夏基金管理公司,任研究员;2013年6月加入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历任研究员、研究主管,2016年3月30日至2018年9月12日任建信健康民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
目前,他担任基金经理的累计任职时间已经达到9年零100天,作为一名公募圈里的老兵,最新他在公司仅仅管理4只基金,但是合计的管理规模却仅仅约为4.50亿元,同时在管基金的最佳任期回报却仅仅约为33.73%,这一水平均与头部公募的老将身份所不相称。
特别是从2025年的情况来看,截至7月4日收盘,他所在管的这四只基金均还未能实现正回报,特别是有两只基金的净值下跌超过10%,分别是建信内生动力混合和建信中国制造2025。本文的主角也在其中,它也是孙晟管理时间最长和迄今任职回报最好的产品。
但是,2025年到目前为何却成为木桶的最短板呢?在基金二季报还需要耐心等待时,我们先从基金一季报和此前的季报重仓股来大致分析原因。从该基金的投资目标来看,表述为在中国经济增长、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把握国内制造业产业升级过程中的投资机会,力争获取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定增值。
从今年一季报来看,该基金的重仓股在近三个月的表现较为平庸,特别是涨幅最高的大位科技,涨幅也不过是13%。虽然3月31日的重仓股中年内已经有了翻番者,而且大位科技和泰豪科技的涨幅也超过了65%;但是它们都不是去年四季报的重仓股,也就是说都是在今年首季才新晋重仓的,或许基金经理的建仓时机晚了半拍。
另外需要一提的是,第一季度孙晟更换了十只重仓股中的九只,仅仅保留了美的集团;照此速度,不知道是不是在二季度其又更换了大部分或者全部的重仓股,所以才导致基金目前排在了倒数第二位。
同样或因调仓失策所导致,建信内生动力亦业绩大跌
在该基金一季报中,孙晟总结道:“一季度权益市场先跌后涨,在DeepSeek和宇树科技的带动下,市场情绪高昂,AI和机器人等主题表现活跃,随着业绩期临近,主题开始退潮。本基金配置上在一季度切换到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制造领域,但3月出现一定回调。“
对比来看,孙晟所管理的另一只基金建信内生动力混合的问题与其有相似之处。孙晟是该基金的第五任基金经理,从2021年的10月20日开始走马上任,但是他也是5人中至今任职回报最差的一位,最新的任职总回报约为-43.32%。
从该基金一季度末的十大重仓股看,如果看年内到目前的涨幅,其中仅有英维克和晶方电子是小幅下跌的标的,不过它们分别排在第九和第十位,在2025年的跌幅也不到5%。同时如果从近两个月的涨跌幅来看,更是只有第三大重仓股润建股份一只下跌。
但是,同样是基金组合年内下跌逼近15%的不济表现,不得不让人怀疑基金经理在二季度继续了较大幅度地调仓操作。类似的是对比该基金去年四季报和今年一季报,仅有长江电力和格力电器被保留了下来,其余的重仓标的悉数被替换。再往前倒退一个季度的话,孙晟的逐季大幅调仓风格同样清晰体现,比如去年三季报时所重仓的算力三龙头“易中天”,它们在四季报时就从前十组合中消失了。
不过,或许是由于规模的束缚,基金组合的整体持股数并不高,从2022年年报开始的五次半年报或年报统计中,该基金的持股数分别仅为24只、19只、29只、22只、16只。另在今年一季报总结中,基金经理的简单总结几乎和在中国制造2025中如出一辙:“一季度权益市场先跌后涨,在 DeepSeek 和宇树科技的带动下,市场情绪高昂,AI 和机器人等主题表现活跃,随着业绩期临近,主题开始退潮。本基金去年底主要持有红利稳健类股票,一季度部分切换到国产算力板块,3月受到一定回调影响。“对比来看,仅有一句话的表述有所区别而已。
或因大幅调仓未能适应市场节奏,导致基金业绩下滑。后续孙晟能否扭转垫底困局,我们也继续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