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裁员、违约、甩卖...老牌港资竟也雷声阵阵)
出品 | 风财讯fengcaixun
作者|W=T=T
长期以来被视为“老钱、有钱”的一些原生港资房地产企业,也开始撕掉包装和光环。
继年初太古地产(01972.HK)披露其出现自上市以来首次亏损(2024年股东应占亏损7.66亿港元),行业似乎便嗅到了港资房企圈“不同往日”的风险气息。
近日,谢霆锋、容祖儿的老板杨受成旗下主要的房地产上市平台英皇国际(0163.HK)披露了2024/2025年度未经审核财报,数据显示,财报期内英皇国际的股东应占亏损总共达到67.89亿港元。
更引人关注的是,英皇国际截至今年3月底,账面已有约166亿港元的已逾期(已违反贷款协议若干条款)的银行借贷。以至于核数师德勤都声明“不就集团综合财务报表发表意见”。
随后,英皇国际以及杨受成旗下英皇钟表珠宝、英皇娱乐酒店、英皇文化产业等上市公司的股价均出现连续下跌。坊间甚至传出,杨受成及其子杨政龙因英皇国际财务一事曾到访银行,期间有人情绪失控大闹银行。不过英皇后续回复称,报道纯粹揑造,绝非事实,会作进一步法律追究。
(英皇创始人杨受成之子杨政龙)
传闻纷飞的又何止英皇,近日有港媒报道,总部位于香港的“领展房地产信托基金”传出近期裁员50-60人,裁员规模约占其在港员工总数5%。此前领展在年度业绩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提升运营效率”,精简少量职位是应对运营挑战的重要途径。
实际上,近年领展因“收购”频繁被报道,尤其是收购上海万科七宝广场、深圳新怡景商业中心、天河领展广场、北京通州购物中心等。截至2025年3月31日,领展持有的物业资产已达到154个,130个位于香港、12个位于内地(多为近年收购)。
目前香港的零售物业组合出租率维持在97.8%,租金轻微下跌,内地零售物业组合的出租率约95.9%,续租租金提价率为-3.2%,租金增长乏力。投资物业总估值为2204.13亿港元,同比减少6.6%。
这些往日低调近期却"消息多起来了"的港资房企,都有一个共同点——日子不太好过了。
例如香港四大家族之一、作为老钱代表的郑裕彤家族,自新世界发展罕见地“永续债延期支付利息、延期赎回”,到家族旗下企业频繁出售全球资产、加速项目去化再到郑志刚彻底退出,持续释放负面消息。
再如90年代便进入内地深耕的侨福集团,低调且有钱,不仅持有北京商业地标侨福芳草地,还在上海拥有一个侨福芳草地(2016年拿地、2023年才开工)以及住宅盘“阳明花园”。
侨福阳明花园1996年便建好了第一期,至今仍在卖,2025年5月13日最新推出了46套公寓,每新推一次价格都有大幅上涨。但房价涨了,质量却降了。例如有阳明花园三期业主反映,刚收房就发现入户门厅没了,之后才发现奇葩原因——竟然是侨福“涉嫌违建”。 (侨福集团上海阳明花园业主维权爆料) 侨福集团曾因长期囤地和高溢价卖楼,以极高的利润率赚到真金白银。但如今它也出现流动性风险了。据外媒消息,侨福集团在今年3月差点出现技术性违约,为缓解资金压力,侨福计划“出售北京侨福芳草地”,并以北京购物中心项目进行9.4亿美元贷款的融资谈判。今年侨福还曾与国际拍卖行苏富比讨论艺术品抵押贷款(抵押品包括齐白石、赵无极、毕卡索、达利等名人真迹,艺术品总量超过200件),不过该融资尚未达成。据公开披露,侨福集团已获得的融资包括从太盟集团获得的3800万美元贷款、以及从私人信贷机构获得的28亿港元贷款。
可以看出,其实“日子难过”已经不是局部现象,即使是在曾经财大气粗的港圈。只不过和内地房企不同,面对房地产市场调整和银行业收紧带来的持续资金压力,这些港资房企还能融资,并试图找到新的替代资本。
老牌港资房企为何“突然”集体性出现危机?最大影响因素莫过于市场——房地产大调整,信用融资艰难,房企争取融资需要物业抵押,若物业价值持续下跌,相关估值便会缩水,结果是金融机构或抽贷、或下调估值、或要求增加抵押品......每一项都可能导致流动性的愈加紧张。
以英皇国际为例,其财报显示,公司2023年和2024年分别录得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约4.6亿港元和7.3亿港元,这是公司净利润亏损的最主要原因,其次则是财务费用增加、物业出租收入下降、银行借贷逾期。
而英皇国际的投资物业(主要包括住宅、商业以及酒店)面积超过600万平方呎,主要分布在大中华区及海外。
香港虽然受到“撤辣”影响楼市有所改善,但商业租赁及写字楼需求持续放缓,导致商业楼宇空置率高企;据仲量联行预测,香港中小型住宅价格今年将下跌5%,豪宅价格或下跌5%-10%,整体房地产市场回稳都还需时间。内地楼市同样处于调整周期,从住宅到商业物业都需时间修复和复苏。
值得注意的是,行情对港资房企的影响呈现“持续蔓延”的趋势。从数据端可见,据Wind万得统计,截至7月9日,已有近60家A股上市公司和超25家港股上市公司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或业绩预告。
其中房地产板块企业只有少数,德祥地产、佳明集团、信保环球等港股房企均预告净利润亏损。A股方面有13家企业上半年净利同比预增上限超100%,多为科技、通讯和生物医药类公司;超47家上市房企一季度净利润亏损,各板块公司的业绩分化颇为明显。
大规模的行业调整之下,似乎谁也无法独善其身。从内地企业蔓延到香港企业,也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但见过全球金融危机、见过全球房地产的起起伏伏,这群老牌港资懂得现金为王,更懂伺机蛰伏。如果能熬过这一波,未来的房地产史记上,港资或许又能写下浓妆淡抹的一笔。
完
文字丨王婷婷
版权丨凤凰网房产风财讯
联系丨491275725@qq.com
禁止抄袭/洗稿/镜像/摘录,转载可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