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陈春花:工作是一种修行)
很多人认为人生是修行,我觉得不要这样认为,人生是修行太苦。怎么修炼自己呢?工作就是修行的场所。
我觉得人应该这样来对待自己:把人生看成是一场旅行,把工作看成是一种修行。
修行会得到的几个好处:
· 让你的心比较安静。人心安静是比较重要的,人心安静时,人会变得比较好看,因为人的面貌是由心定的,所以相由心生。
· 你会发现你在为自己做事。你不是在为别人做事,修行都是内求,就是你在为自己做。
· 快速进入状态,有效率。这个好处就是我一直重复的话,你会很快去做,你不会有太多的纠结。
所以别人问我“你怎么可以处理那么多的事情”时,我总是会说:“没关系啊,你一个小时就做一件事情,这样你会发现一天能做八件事情。如果你一天去做八件事情,你一定做不到,但是每个小时做一件事情,你肯定能做到一天做八件事情,只是你必须保证那一小时只做这一件事情。这就叫‘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只有禅定的人才做得到,你的转换速度要非常快。”
其实禅修并不需要跑到深山老林,也不需要断食,不需要苦思冥想,工作就是修行的场所。
工作为什么是修行的场所呢?因为工作要的一些东西跟修行一模一样。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诠释给大家听。
(1)工作就是要持续完善,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努力、认真地去做事。
释迦牟尼开示说“精进”是达到开悟的办法之一。联系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就是持续改善。
比如说这次做报告的同事,一个月后又来做报告,要问自己这次报告比前一次报告进步在哪里,进步一点点也行。“持续改善”就是“精进”。如果你能这样要求自己,你就已经在开始禅修了。
(2)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战胜欲望,磨炼心性、培养人格。
在工作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管理目标。我为什么对预算这么紧张,因为预算就是目标的一种表达方式,那么管理目标就是管欲望,所以承诺目标实现,是一种修炼。
工作当中我们必须合规,如果一定要打破流程,打破制度时,其实就是你没管理好你的欲望。所以合规、遵守流程,又能够去实现目标,这本身就是修行。而能够在工作中接受挑战、接受变化,调整自己、战胜欲望、超越自己,就达成修行的目的。
(3)工作品质就是人格完善的表现。
修行就是实现自我人格完善的过程。在人格完善当中,最简单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就是有品质地去做工作。你做的工作每次都有品质输出,都有价值贡献,你的人格就很高尚。
人格是什么?在我看来,人格就是品质的厚度。在工作中,如果你把每做的一项工作都有价值、有品质地贡献出来,你的人格一定很高尚。
所以,我才说工作就是修行。如果你这么去想,就会觉得工作真的很好,你发现你每做一件事情都是一个修炼的过程,有助于完善自己。
当有人问我“为什么你可以在研究和实践中跳来跳去,做了这个又做回那个”时,我说:“这是因为我在尝试不同的修炼场所。你这样理解工作就会很好,你也不会觉得太累,遇到难题时你就会知道,这是修行对你的要求、对你的挑战,战胜它你就会成功。”
我想说的另外一句话,就是人生是旅行,旅行的心态就是欣赏。我们要用旅行的态度来对待所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看到我们身边的同事时,你应该去欣赏他,看到我们所做的事情时,你也应该欣赏。
在工作场所有约束、要修行,所以确实很难;回到家里有责任,所以会比较辛苦;只有旅行时是短期的享受。这三个不同的境界会使你的心态有所不同:享受的境界、责任的境界、约束的境界,你会发现三个境界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我比较建议把人生都按照享受的角度去看,哪怕困难也是享受,就没有关系了。(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