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五年市值缩水逾80%,良品铺子要“卖身”了?

来源:源媒汇 2025-07-17 16:49: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五年市值缩水逾80%,良品铺子要“卖身”了?)


文源 | 源媒汇

作者 | 安然

编辑 | 苏淮


良品铺子逐渐沦为“不良资产”。


7月15日,良品铺子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宁波汉意正筹划重大事项,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公司将继续停牌以推行相关事宜,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3个交易日。此前7月11日,良品铺子也曾发布停牌公告。


根据年报,持有良品铺子35.23%股份的宁波汉意,背后正是良品铺子实际控制人杨红春、杨银芬、张国强和潘继红。因此,宁波汉意此次筹划的重大事项,也被外界普遍视为良品铺子“卖身”的预兆。


截图来源于良品铺子财报


针对相关传闻,源媒汇向良品铺子方面发出问询函,截至发稿,对方尚未作出回应。


与7月15日停牌公告一并发出的,还有良品铺子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数据显示,良品铺子预计上半年净亏损7500万元至1.05亿元,扣非净亏损1亿元至1.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自2020年2月上市后,良品铺子市值曾一度超过340亿元。但截至2025年7月17日,良品铺子市值降至约55亿元,较最高点蒸发约285亿元,跌去近84%。


尽管也曾大刀阔斧进行大规模产品降价、门店结构优化,以及投资量贩零食等举措,企图改善经营情况,但使出浑身解数的良品铺子,在供应链及渠道建设方面进展有限;同时,公司或因行业趋势转向及反应迟滞,贻误了踏上行业快车道的有利时机。


从A股“高端零食第一股”,到可能的创始人团队套现离场疑云,良品铺子在五年内经历了从巅峰到低谷的过山车之旅。如今,或许还未见谷底。


01

两次遗憾


良品铺子上市后曾经历两个关键的转折点,却酿成两次极大的遗憾。


截图来源于良品铺子招股书


第一次是在颓势初现的2020年。上市之前,良品铺子的业绩表现曾让人眼前一亮。招股书显示,2016-2019年,良品铺子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118.16%、-61.16%、520.65%、42.68%,虽然波动较大,但总体增速迅猛。


于是,标榜“高端零食”的良品铺子准备大干一场。然而,上市当年,良品铺子就遭遇疫情蔓延打击,此后至今,叠加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经济震荡等影响,国内消费需求出现波动,社会消费品零售表现走向曲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社零总额增速分别为-3.9%、12.5%、-0.2%、7.2%、3.5%。2025年上半年,我国社零同比增长5.0%。然而,在2020年之前十年,我国社零增速基本未低于8%,社会消费趋于保守。


不合时宜的入局时机及高端定位,让良品铺子从2020年开始接连受挫。2020-2024年,良品铺子净利润从微增不足1%到双位数波动再到净利润大降三位数,同比分别为0.95%、-18.06%、19.16%、-46.26%、-125.57%。2025年上半年,良品铺子还将迎来上市后首次中报亏损。


事实上,在走向下坡路的时候,良品铺子也有抓住搭快车的机会,只是与之擦肩而过。


2023年4月,良品铺子旗下公司广源聚亿宣布向赵一鸣零食出资4500万元,良品铺子由此成为赵一鸣股东之一。彼时的赵一鸣抢占赛道红利期,投资前景可期。


华经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23年国内量贩零食市场规模已达到809亿元,同比增长98.7%。CIC灼识咨询亦预计,2025年量贩零食行业规模有望触及1000亿大关,2027年对应品牌门店数量将超过3.7万家。


良品铺子线下门店


然而,或是一边出于单干需求、一边出于资源整合的缘故,2023年10月,良品铺子将所持赵一鸣公司3%股权以1.05亿的价格转让给了黑蚁资本。


依靠转让股权,良品铺子从赵一鸣处获得6000万元“分手费”,但这个决定也让日后的良品铺子懊恼不已。因为一个月之后,赵一鸣就宣布与另一家量贩品牌零食很忙战略合并,成立鸣鸣很忙公司,并于2025年4月向港交所递表。


相比良品铺子,鸣鸣很忙的经营数据一路走高。根据招股书,2022-2024年,鸣鸣很忙的收入分别为42.86亿元、102.95亿、393.44亿元,2023年、2024年同比增加140.2%、282.2%;同期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0.81亿元、2.35亿元和9.13亿元,2023年、2024年同比增加188.1%、288.7%。


尽管良品铺子后来以“刻意隐瞒重大事项,损害小股东知情权”为由,于2023年11月27日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但终归失去有力增收奶牛。而仅靠内部改革自救,终略显艰难。


02

艰难自救


2023年11月,原先卸任良品铺子总经理的杨银芬临危受命,重任公司总经理及董事长。上任后,杨银芬便开启“重大改革”。或受低价量贩零食模式以及时下消费需求转变影响,良品铺子由高端主动走向下沉。


截图来源于良品铺子财报


信达证券研报显示,2023年11月,良品铺子进行了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调价,300多款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45%。根据2024年年报,公司持续推行“降价不降质”策略,报告期内累计500余款产品完成降价,希望强化健康零食定位。


但从结果来看,杨银芬的转型改革收效寥寥。


在改革后的首个完整季度,2024Q1,良品铺子实现毛利率26.4%,同比下降2.7%;归母净利率为2.5%,同比下降3.7%,主要是降价影响毛利率所致。


2023-2024年,良品铺子营收分别为80.46亿元、71.5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0亿元、-0.46亿元。2025年一季度,良品铺子收入继续下滑29.34%至17.32亿元,录得净亏损3600万元。随着中报预告发布,良品铺子亏损继续扩大。


针对上市以来首次中报亏损,良品铺子解释称,第一,公司2025年持续对产品进行优化和调整,部分产品的售价下调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影响毛利率表现;第二,公司2024-2025年持续优化门店结构,主动淘汰低效门店,店数下降使得销售规模同比下降;第三,受到线上渠道流量费用上升的影响,上半年销售规模及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良品铺子内部的供应链规模化不够、渠道不够多元化或是难以重振的主要因素,降价难以一次补齐短板。


据悉,良品铺子长期以来依赖外包模式供应产品,导致公司难以对上游环节及品控进行掌握。并且由于外包生产,与盐津铺子等拥有自有工厂的品牌相比,良品铺子的毛利率水平也相对更低。


图片来源于飞瓜数据


另据飞瓜数据,2025年休闲零食头部品牌销售集中度轻微下降。从小店的销售分布来看,个体店、官方旗舰店等多元主体共存,个体店占 36.52% ,显示消费选择更分散,品牌需平衡曝光与销售转化,应对渠道多元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在许多消费者眼中,相较于典型的量贩零食集合品牌如鸣鸣很忙、定位鲜明的细分品牌如三只松鼠、有标志性代表产品的品牌如卫龙等,良品铺子在量贩集合规模、品类聚焦、明星单品等方面的优势并不突出,品牌特色不够鲜明,吸引力也更弱。


有分析人士指出,若有财务投资人入主,良品铺子或进行收缩SKU、打造大单品、加码折扣店等措施,使利润表改善、品牌调性下沉,有望从单一品牌升级为多品类平台。


7月11日,良品铺子发出7月首次停牌公告,表示公司控股股东宁波汉意正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4天后,良品铺子再发公告,表示目前宁波汉意正与相关方积极推进本次事项的各项工作,停牌预计持续至7月17日。


这或许是良品铺子上市以来的第三次关键转折。向左或向右,良品铺子的未来走向再次引发大众关注。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盐津铺子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优秀,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