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母婴赛道“爱马仕”频出,不同集团还能走多远?

来源:源媒汇 2025-07-23 16:26:3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母婴赛道“爱马仕”频出,不同集团还能走多远?)

文源 | 源媒汇

作者 | 周艺

编辑 | 苏淮


价格近500元的Hegan奶瓶,被称为奶瓶中的“爱马仕”;婴儿车三巨头CYBEX、Bugaboo、Stokke的价格超万元,被称为婴儿车里的“劳斯莱斯”。


在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的当下,高端母婴市场却逆势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高端育儿产品市场规模已经从2019年的25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1%,同期大众育儿市场复合增长率为2.6%。


2018年成立,价格区间在2000-13000元、专注高端母婴育儿产品的不同集团,凭借旗下品牌BeBeBus,7年时间将公司抬进港交所的大门。


近期,证监会发布关于BUTONG GROUP(不同集团)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年初,不同集团已递表港交所主板,后期更新财务数据后可继续上市进程,或可在年内进行上市聆讯。


从Babycare到BeBeBus,再到老牌婴童用品好孩子旗下的高端线产品CYBEX,近几年母婴行业涌现了一批强调高端定位的品牌。这其中,既不是卖得最贵的、也不是卖得最好的BeBeBus,却能脱颖而出,其核心竞争力究竟体现在何处?


01

以“外观”求“高端”


不同集团成立后一年,BeBeBus随之成立,也是目前公司唯一的品牌。


与短暂的发展史比起来,BeBeBus的成长速度令人惊讶。截至目前,BeBeBus已经完成三轮融资,估值达到20亿元。


助力BeBeBus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就站在二级资本市场大门前的法宝,是单价过千的高级婴儿车和儿童座椅。


与前辈Babycare相比,BeBeBus的品牌调性更加垂直,虽然也有奶瓶、纸尿裤等产品,但不论是营收贡献还是单品知名度,婴儿车的地位都更为突出。


招股书显示,不同集团2024年前三季度8.84亿元营收中,出行场景下的婴儿推车、安全座椅和腰凳的占比达到47%,是第一大业务;第二大业务为婴幼儿的护理场景,主要产品是纸尿裤、湿巾等。


截图来源于公司招股书


可以看出,在母婴行业的硬配件中深度扎根,成全了BeBeBus的核心竞争力。在天猫四轮推车热销品牌榜上,BeBeBus排在第三位。从单价来看,BeBeBus的推车产品价格最低为1800元,最高达到13000元。


图片来源于天猫


长久以来,儿童座椅的整体外观和功能发展已经进入较为稳定的区间,所谓的“高科技”也多是从面料和材质上展开,各品牌方在此类产品上的竞争也集中在外观、设计以及细微功能的差异化上。


而这类“细节”则诱发出极大的商业空间,甚至可以让产品的价格翻上3倍不止。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上述三个品牌的9款车型,在实用价值上,是否真能体现出与价格上的差距,恐怕要打一个问号。


不同集团的定位是家庭生活产品科技公司,其也在招股书中不断强调自身的高端属性。但三年22亿元的营收,仅有5500万元的研发开支,似乎并不具备太大的说服力。BeBeBus的高端,更多体现在产品的“外观”和“功能”上。


源媒汇通过天眼查发现,不同集团旗下子公司布童物联网科技公司,也就是BeBeBus品牌的主要运营方,旗下共登记了上百个专利信息,其中外观设计类型的专利数量有83个、发明授权和发明公布的专利有5个(除去驳回),实用新型的数量有55个。


截图来源于天眼查


从公开信息检索中可知,“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提出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创造性和技术水平较发明专利低,但使用价值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集团的实控人和创始人汪蔚深度参与公司产品的研发,大部分专利发明均由其带队完成。汪蔚在母婴行业资历颇深,之前创立了母婴用品购物平台绿婴和轻奢母婴品牌Anglebay的销售公司,虽然最终失败,但留下了丰富的经验。


可以看出,BeBeBus在产品外观设计、功能更新上花了更多的心思。在竞争对手云集的母婴市场上,“颜值高”确实成为了核心竞争力的一环,这也引出了BeBeBus的第二重优势:营销。


02

“昂贵”的代价


母婴市场目前面临一个“K”型分化的局面——高端向上,大众向下。


首先从大环境来看,新生儿出生率断崖式下滑,出生人口规模从2016年至今每况愈下。根据中国政府网站数据,2016年全国新出生人口为1867万,2024年为954万。


这意味着母婴市场的蛋糕正在变小,而为了在市场规模整体向下的趋势中获取增量,细分场景的切入和“精细化育儿”的理念开始为一批高端母婴用品背书,这里品牌方的主要阵地就是小红书。


BeBeBus就是其中一位。从2022年到2024年前三季度,其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是1.88亿元、2.86亿元以及2.7亿元,合计达到7.44亿元,占据同期营收的30%以上。


截图来源于公司招股书


这在一定程度上蚕食了品牌的利润率。从业绩来看,不同集团的年度营收已经接近10亿元,却在2023年才实现盈利——录得净利润2722.4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则是4642.1万元。


利润低的原因在于产品毛利率低。不同集团的第一大业务——出行场景,2024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是49.4%;以纸尿裤为主的第二大业务——婴幼儿护理场景,毛利率为41.5%。而睡眠和饲养场景的毛利率虽然高于60%,但营收贡献却只有22.4%。


简单来说,卖得好的产品却不挣钱。


从出行场景来看,BeBeBus的毛利率已经可以比肩行业头部。旗下拥有CYBEX和Evenflo两大知名母婴品牌的好孩子,出行产品的营收接近公司总营收的80%,而该企业的毛利率为51.4%。


BeBeBus已在宁波建厂,实现儿童座椅和餐椅的自主生产线,新厂房将于2026年投产。但婴儿车和纸尿裤系列产品目前仍依赖代工。而对于纸尿裤这类工艺较为成熟的产品,国内上市公司百亚股份的毛利率基本都在50%以上。


高端如果不能建立在良好的财务表现上,恐怕只能成为一种空洞的口号。BeBeBus的下一步,仍需在供应链上下功夫。


关于公司如何提升毛利率、自建生产线的进度以及出海和线下市场的发展,源媒汇致函不同集团,不同集团回复表示根据港交所上市规则,现阶段不能接受访问。


03

对手云集


自身业务急需突破天花板的同时,BeBeBus还要面临同行的夹击。


母婴品牌Babycare已成立十周年,代言人是梅耶·马斯克,巅峰时期估值超过了250亿元,并且2020年全渠道的GMV就超过了50亿元,已经完成了除奶粉以外的全品类布局。


好孩子旗下专注高端出行的CYBEX品牌,2024年的营收达到44.7亿港币;主攻海外市场的Evenflo则录得23.9亿港币,在儿童座椅和推车这个垂直赛道拥有了更大的市场规模。而它们的价格也集中在五六千元档位,最高则超过了20000元。


图片来源于淘宝


如今的新消费品牌,大都有两个趋势:第一是积极出海,第二是进军线下。


从出海来看,2024年第四季度,BeBeBus的出海战略才刚刚开启,组建了团队和海外销售网站,并且在2025年开设了香港首店。


但与此同时,CYBEX已经在巴黎奢侈品牌街开出了全球第四家旗舰店,做实了自己“婴儿车界爱马仕”这一调性;Babycare则打入日本市场,湿巾产品进驻8000+线下店。


而从线下市场观察,BeBeBus2023年才在宁波开了第一间体验店,目前线上线下的营收比例是72%和28%;Babycare近两年猛攻线下,据媒体报道,已在北京、上海、长沙、杭州等新一线城市开出了100多家直营店。


虽然BeBeBus在招股书中提到,公司在中国高端育儿产品以及耐用型高端育儿产品中的GMV名列前茅,但从扩张速度和业绩方面,相比竞争对手仍显不足。


母婴行业的高端化或许可以借鉴奢侈品走过的路:在经济下行和规模饱和的当下,第一梯队的品牌尚可凭借更高的价位来打造稀缺价值,二等品牌则需要降价求生存,再下一层的轻奢品牌生存的空间就更狭窄了。


BeBeBus既然不是卖得最贵的那一批,无法走真正高端、稀缺的路线,那就需要不断推出更新的产品以及扩充品类。而公司第二大业务——纸尿裤赛道,则已经沦为同质化竞争的红海,寻求增量更有难度。


经历了小红书的爆火,BeBeBus要想在港股实现“长虹”,或许要仔细想想下一个故事。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百亚股份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优秀,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