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柳钢股份定增推进产品“高端化”,上半年净利润预增超500%)
在调整、优化、提升的路上寻求突围的柳钢股份,2025年中报预告业绩增幅领导行业。同时,公司推出定增预案,瞄准产品“高端化”转型。
在钢铁行业“节能减碳提质”等政策长效机制引导下,8月8日,柳钢股份发布定增预案,公司拟募集不超过3亿元用于2800mm中厚板高品质技术升级改造工程。此举将推动公司“高端化”转型。
事实上,受行业产能优化及超级水电概念等加持,7月份以来钢铁板块呈震荡偏强走势,作为华南区域头部企业,柳钢股份也连获多个涨停板。目前柳钢股份股价有所回落,不过仍较7月初涨超50%。今年上半年,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行及国内外需求增长,柳钢股份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4亿元至4亿元,同比大增530%至641%。
多家机构研报认为,短期限产落地+中期产能出清逻辑,有望推动钢铁行业回归供需平衡。目前多数钢企处于极低估值水平,距离景气回落年份估值上限以及景气向上年份估值上限均有较大距离,具有投资价值。
柳钢股份“反内卷”
定增募投3亿元用于项目升级
据柳钢股份近日发布的《2025年度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公司拟以简易程序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全部投资于2800mm中厚板高品质技术升级改造工程。
公司本次发行的定价基准日为发行期首日,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截至预案公告日,公司尚未确定具体的发行对象,具体发行对象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将在询价结束后公告的文件中予以披露。
本刊了解到,柳钢股份此动作是其2007年上市以来首次定向增发募投。据定增预案披露的募投项目情况,公司将采用先进技术对柳钢股份2800mm中厚板进行改造,项目总投资4.88亿元,建设周期18个月,主要建设内容为3#加热炉改造成为步进式加热炉,新增4#步进式加热炉,配套板坯处理线及厂房结构改造,改造高压水除鳞系统等。
从增发背景来看,近年相关政策形成的“节能减碳提质”长效机制,鼓励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定增预案显示,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年1月发布的《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明确要求2026年底前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国务院在《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中针对钢铁行业发展提出加强钢铁产能产量调控、深入调整钢铁产品结构等要求。行业层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于2025年7月提出“反内卷”政策导向,强调通过产能调控、兼并重组和技术创新优化供需平衡。上述政策的出台,为我国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及路径等指明了发展方向。
柳钢股份此次定增募投目的在于提升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优化资产结构,提高抗风险能力。公司在定增预案中介绍了此次增发的必要性,公司一轧厂2800mm中板生产线是上世纪90年代在原有1974年投产的2300mm劳特式三辊轧机生产线升级改造而来,现年产约160万吨,主要以生产结构用钢、工程机械用钢等普通等级产品为主。目前 2800mm产线部分装备落后,存在一系列生产问题。本项目实施后,预期能够解决当前产线生产缺陷,提高产品质量。
上述产线升级改造后,可扩大客户群体,如有望进入中联重科等工程机械头部企业供货名录,保证资源稳定性,预计可带来10万吨-15万吨/年的需求增量。同时,3800mm产线投产后可与2800mm产线互补,将会提升在风电、海洋船舶、桥梁、容器等市场份额,预计可增加20万吨-30万吨/年的需求量。
柳钢股份预计募投项目可实现良好效益。项目经济评价计算时,假设投产当年达产,经济测算生产期按20年计算。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为 21.5%,投资回收期为5.9年,项目经济效益前景良好。
产品“高端化”转型初步见效
中期净利润预增超500%
在此次定增预案中,柳钢股份就其资产负债率较高、存货跌价、毛利率波动等财务风险做了提示。公告显示,截至2022年、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1-3月各期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8.41%、68.99%、68.04%和67.60%,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主要系公司防城港钢铁基地建设投入规模较大,但随着项目逐步完工,目前债务规模趋稳。同期,公司存货的账面价值分别为83.98亿元、93.36亿元、63.77亿元和55.98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为36.03%、47.23%、46.51%和39.22%。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55%、1.52%、3.00%和6.12%,公司毛利率水平受钢铁产品价格、铁矿石价格及煤炭价格波动影响较大,未来公司仍将面临结构性产能过剩导致的产品价格下降以及原材料、燃料价格波动所带来的毛利率波动风险。
不过,作为华南地区头部钢企,今年上半年,柳钢股份业绩增幅亮眼。据其7月披露的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约3.4亿元至4亿元,同比增加530%至641%;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约3.15亿元至3.75亿元,同比增加729%至887%。
公司将业绩增长原因归结为主营业务影响,以及上年比较基数较小。据介绍,2025年,公司以“精益管理年”活动为抓手,全力提升管理效能。通过强化“产供销运”整体协同,持续推进原料采购与工序创新降本;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优化产线与产品结构,加力开拓出口市场,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实现公司逆势向好、向优发展。
回溯2024年,柳钢股份在年报中表示,该年钢铁行业高产量、高成本、高库存、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局面持续恶化。在外部环境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公司顶住了来自市场与行业的极限压力,坚持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方向,实现了逆势向好,实现同比较大幅度减亏。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669.39亿元,同比减少11.77%;营业成本649.3亿元,同比减少13.1%,主营业务毛利率3%,同比升高1.49个百分点。
其间,公司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据了解,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是我国钢铁工业布局战略性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也是推动广西冶金产业二次创业“一核三带九基地”总体布局中“一核”的重大项目。同时,柳钢股份借此构建起以柳州本部生产基地为中心,防城港钢铁基地协同发展的版图。
柳钢股份在2024年报中表示,防钢基地3800mm宽厚板生产线、3号高炉系统顺利实现投产创效,其中,3800mm宽厚板生产线填补了广西宽厚板生产空白。当前防城港基地的3800mm宽厚板产线和柳州基地的2800mm中厚板产线优势互补,年生产能力约410万吨。
钢企业绩逐渐修复
估值水平处于低位
除了柳钢股份业绩高增,今年钢铁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有所提升。截至8月14日,A股40余家上市钢企中已有25家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预告,其中7家企业预增,另有5家实现扭亏。广东明珠、太钢不锈、友发集团、方大特钢等多家企业的中期净利润增幅超过100%。
东方证券认为,短期限产落地+中期产能出清逻辑,有望推动行业回归供需平衡。近期唐山独立轧钢企业准备限产停产,或至少影响河北省1.4%钢材产量,短期有望推动钢材吨毛利上行。另据中钢协统计,截至7月底全国有6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但距离《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中截至2025年底全国80%以上产能完成改造的要求,仍有近2亿吨产能的差距。“我们认为,短期限产叠加中期超低排放改造推动环保落后产能出清的预期,钢铁行业供给侧减产政策落地或已不远,钢材吨毛利有望上行,行业或迎稳定盈利格局。”
国盛证券研报表示,从当前公司市值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来看,多数钢企均处于极低估值水平,具有投资价值。“一般而言,(市值在)固定资产原值的40%-60%之间是较为普遍合理的估值区域,考虑到正常经营所采取的财务杠杆比率,对于钢铁行业重资产、波动大的特征,多数钢企在30%区域上下进入偏低的估值位置。”
本刊了解到,截至今年一季度,柳钢股份固定资产规模420.29亿元,市值为76.63亿元,市值与固定资产的比率为18.23%。到8月14日公司市值达到150亿元,对比之前有较大修复,但市值与固定资产的比率为35.69%,属于偏低估值水平。
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关于投资者关注的雅江水电站订单、智能机器人应用等问题,柳钢股份近日也作出回应。据介绍,公司正积极参与争取获得雅江水电站相关项目的钢筋等建材订单。此外,公司依托数字化智能技术,整合公司内部各业务领域的信息资源,推动各生产工序数智化全面覆盖。其中,铁前工序升级配煤专家系统等先进控制模型和算法,实现生产全自动控制;钢及钢后系统通过打造智能炼钢、智能加热及轧钢工艺模型,推广应用无人天车、机器人等,不断加快自动化改造升级,从而让公司降本增效。
(本文刊于08月16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作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