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家无人车独角兽融资近5亿,顺丰接连三次出手)
白犀牛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再次获得资本市场加注。8月21日,公司宣布完成B+轮融资,至此本轮融资总额已接近5亿元。
顺丰在一年之内连续三次出手,连同线性资本的跟投,以及以骏资本、三六零基金、华泰紫金等新股东加入,显示出物流与资本市场对车规级无人车商业化前景的高度期待。
白犀牛成立于2019年,核心团队来自百度无人驾驶部门,技术背景深厚。与多数初创企业选择试验田不同,白犀牛在成立初期即瞄准商超配送场景,与永辉、盒马等零售商合作。
2023年起,公司转向快递物流,聚焦网点到驿站的“最后一公里”环节。截至目前,白犀牛无人车已在全国100余座城市运营,规模由2024年底的近百台扩展至上千台,合作方包括顺丰、中通、极兔及中国邮政。
运营数据提供了更多佐证。一家快递加盟商在引入无人车后,单票配送成本由0.2元下降至0.1元;直营体系中,无人车释放了快递员4到5小时的往返时间,使其专注于揽收与派送,业务量提升超过20%。无人车的24小时运营能力,则为夜间配送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无人车不是替代,而是赋能。”白犀牛总裁黄刚如此形容。
资本的支持被明确指向车规级产品的研发。针对行业普遍关心的可靠性与寿命问题,白犀牛正在按照汽车行业标准正向开发无人车。从设计开发、供应链选择到制造环节均遵循车规级规范,并通过严格的测试验证,试图在安全性与耐用性上建立市场信任。此举不仅有助于车辆出勤率和寿命的提升,更为政策制定与路权开放提供了参考依据。
白犀牛的场景布局也在延伸。除快递末端外,公司正在拓展商超配送、工业物流,并与饿了么合作,计划在明年建成覆盖100所大学的校园配送网络。与此同时,公司通过与鑫源汽车、经纬恒润、速腾聚创、首程控股等产业链伙伴的合作,试图构建更牢固的生态屏障,以确保技术落地与商业模式闭环。
按既定规划,白犀牛预计2026年活跃车辆将达5000台。创始人朱磊在公开场合表示,融资资金将主要投入车规级产品研发、AI技术迭代以及商业场景拓展,目标是在末端物流规模化落地的同时,逐步将无人车产品推向全球市场。
白犀牛的快速扩张与顺丰的持续押注,折射出末端物流智能化的竞争进入加速期。资本、产业链与政策的多方合力,将决定这家成立不过六年的公司,能否在全球无人配送赛道上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