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鼎际得2025中报:POE项目9月投产在即,成本优势护航国产替代)
近日,鼎际得(603255.SH)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8亿元,同比增长19.03%,业务规模稳步扩张;受产品售价波动、在建项目支出及管理费用上升影响,归母净利润422.64万元,同比下降20.52%。不过公司第二季度收入与利润已环比改善,“业绩拐点”信号显现,意味着前期产品售价波动、项目投入增加等短期压力已逐步缓解,而市场目光更聚焦于即将落地的POE(聚烯烃弹性体)项目。
分析人士指出,该份数据已透露出企业短期业绩回暖与长期价值爆发的双重线索——二级35元左右股价、47亿总市值背后,-336.96倍的市盈率(TTM)看似刺眼,实则是短期净利润承压(同比降20.52%)与POE在建项目投入的阶段性结果,并非基本面恶化;而2.82倍市净率、5.24倍市销率,与19.03%的营收增速形成明显反差,估值修复空间已显现,正待9月POE项目投运后快速填平。
公开信息显示,POE材料兼具柔韧性与耐候性,广泛应用于光伏胶膜、汽车内饰、医用耗材等领域,2024年国内消费量达91万吨,但核心产能长期被海外企业垄断,国产化率接近零,替代空间巨大。鼎际得自布局POE项目以来,通过全产业链自主化构建出行业难以复制的成本护城河,已成为其突破海外垄断的核心筹码:在关键的催化剂环节,投入比同行省65%(仅7000万 vs 行业2亿)、核心原料阿尔法烯烃自制成本砍半、稳定剂自产规避外购价格波动,最终测算折旧后单位成本仅1万元/吨,若后续乙烯价格回落至6600元/吨,成本还能压到8500-9000元/吨。
目前,这种成本优势已转化为落地确定性:据披露,道恩股份、惠通科技、金发科技等主流企业反馈产品性能符合预期,光伏领域产品也通过下游头部光伏企业深度测试,耐候性与机械性能达到应用标准,目前框架采购协议正逐步落地,订单储备趋于饱和。按照计划,9月POE产线将正式投运。行业分析认为,而当前POE市场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叠加国内光伏、汽车产业需求持续增长,结合2025年国内POE需求预计达125万吨的市场空间,行业复苏期“量价齐升”的逻辑已清晰,鼎际得有望凭借成本优势,在国产替代进程中快速抢占份额,充分释放业绩潜力。
(大湾区经济网 编辑 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