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伊利股份:强成长、高分红,牛市中的价值洼地)
中报季已经落下帷幕,如果把5000多只A股看成一个公司,那今年上半年营收总计35.01万亿元,同比增长0.16%,净利润总计3万亿元,同比增长2.54%。A股当下“高歌猛进”,从业绩表现看,依然处于“筑底企稳”阶段,未来有充分的空间。
指数创近十年新高,市场热度高企,但有些板块表现平平,资金集中在科技龙头。在这样的环境下,理性资金更倾向转而寻找兼具业绩成长性与安全边际的价值洼地。而随着中报的披露,一只原本被忽视的股票开始被更多投资者所关注——伊利股份。
乳业“全科优等生”,结构均衡优势凸显,经营韧性出众
2025年上半年,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达619.33亿元,同比增长3.37%;扣非归母净利润70.16亿元,同比增长31.78%。不仅实现“营收盈利同比双增”,而且在最反映核心盈利能力的“扣非归母净利”指标上,增速创近4年新高,额度创历史新高。
从具体业务表现来看,液体乳业务营收361.26亿元,占到总营收规模的58.33%,整体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体现出“基本盘”优势。其中,安慕希零售额连续多年稳居常温酸奶第一,低温白奶品类营收增长超20%
冷饮业务快速恢复增长,营收82.29亿元,实现双位数增长,市场份额稳居第一。
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5.78亿元,同比增长14.26%,同样还是整体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
换言之,伊利不仅整体业绩超预期走强,而且从三大核心业务板块来看,也均实现“第一”。这再次体现出其突出的全品类结构均衡优势。
另外,在本次中报中,伊利最亮眼的表现,莫过于婴幼儿奶粉实现了里程碑式突破。根据尼尔森与星图第三方零研数据综合显示,伊利整体婴幼儿奶粉(含牛奶粉和羊奶粉)零售额市场份额达到18.1%,跃居全国第一。
同时,成人奶粉持续稳居行业第一,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上半年实现双位数增长。伊利依托与同仁堂的强强联合,以现代智造赋能传统智慧,打造更适合国民体质的营养健康新供给,加速开拓药食同源细分市场。报告期,其欣活品牌中高端业务增长超20%。
综合来看,其奶粉业务整体走强并非偶然,而是源于“牛羊并举+全生命周期覆盖”的细分产品结构均衡优势。
伊利就像一个“全科优等生”,不仅追求整体业绩的引领性,而且对于“每一科目中的每一种题型”也都是精打细磨。正因如此,伊利在长期发展中,屡屡显示出经营韧性优势,而这也正是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2025年净利及分红有望创出历史新高,估值洼地,机构抢筹
在食饮板块的投资逻辑中,高端白酒往往是市场的第一联想,这让伊利的价值常常被低估。如今,随着产品结构的深度优化,这种低估正在被重新改写。
过去五年,伊利的产品版图发生了显著变化: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从2019年的11%提升至27%,冷饮业务则从6.2%提升至13.3%。2025年上半年,这两大高潜力业务不仅实现了双位数增长,毛利率更分别达到44.1%和39.21%,远高于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如今,伊利近40%的收入已来自“非液奶高毛利品类”,并且这一趋势仍在加速。这意味着,之前以液奶业务为主导的估值视角,已经无法解释伊利今天的增长质量。
盈利能力的变化更加明显。仅在今年上半年,奶粉及奶制品贡献毛利73.1亿元,占公司整体毛利的32.6%;冷饮业务的毛利为32.27亿元,占比14.39%。这意味着,近47%的毛利润来自“非液奶业务”,几乎接近“半壁江山”。管理层在中报业绩说明会上也明确表示,婴配粉、成人粉、奶酪等品类未来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这不仅有助于持续提升公司毛利率,也会在规模效应逐步释放的情况下,显著优化整体盈利能力。
这背后是一条清晰的逻辑链:高毛利品类占比提升,推动净利率持续抬升;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步增长,形成“量质双升”的盈利格局。然而,即便在这一趋势下,伊利的滚动市盈率依然只有12倍,估值洼地效应格外突出。与此同时,伊利还坚持“不低于70%净利润”的分红政策,最新股息率已接近4.3%,明显高于多数固收理财产品,更远高于不到2%的国债或定存收益。对投资者而言,伊利不仅具备高成长性,同时也具备“固收替代”属性,安全边际优势突出。
市场正在迅速感知这条估值重构的路径。中报超预期后,券商机构纷纷上调伊利的全年业绩预测。根据Wind数据,机构预计2025年伊利归母净利润将达到115.13亿元,同比增长36.21%;按70%的分红比例计算,潜在分红规模约80.59亿元,这意味着其净利润与分红额都有望创下历史新高。这种趋势也得到了资金面的印证:截至二季度末,险资、私募、指数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普遍加仓;上周,伊利的融资净买入额达到2.63亿元,也创出年内新高。
在结构性牛市与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具备“高成长性+高分红稳定性”的公司,正在成为长线资金和理性投资者的首选。伊利,正处在这样一个被价值重新发现的拐点上。$伊利股份(SH60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