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数据要素×AI融合创新峰会”工业制造专场:打造智造新引擎)
南方财经记者伍素文 实习生姜语锌 深圳报道
8月30日,由广东省数据要素产业协会联合多家单位共同举办的“数据要素×AI融合创新峰会”在深圳前海国际数据产业园拉开帷幕。以“融合·创新·落地”为核心,来自行业知名企业、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等各界精英汇聚,共议行业发展新趋势,共绘产业合作新蓝图。
当天下午,由广东省数据要素产业协会与北京两化融合服务联盟联办的工业制造专场活动顺利举行。与会代表聚焦数据驱动工业制造升级、工业数据空间与高质量数据集等热点进行主题演讲,圆桌交流解析数据要素如何赋能工业智能化高质量发展。多方思想的碰撞,成为推动工业制造迈向新高度的契机。
专场活动期间还进行了“数据要素×”大赛广东分赛决赛宣贯与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工业智能体专业赛宣贯,双赛联动激发工业转型新思路,同步发布了工业智能体一体化服务平台,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对接工业智能体平台资源。
工业制造是人工智能应用的最佳场景。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加快实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具体包括,推动工业全要素智能联动,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加快工业软件创新突破,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等。
而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工业制造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成为推动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活动现场,与会嘉宾纷纷探讨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发展前景。
工业智能体被认为是“人工智能+制造”落地的关键载体,制造企业正积极布局。活动上,美云智数AIGC研发部长滕伟分享了美的集团在Factory Agent建设实践。近日,美的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落地了首个多场景覆盖的智能体工厂,该工厂14个智能体覆盖了38个核心生产业务场景并依托“美的工厂大脑”进行协同。滕伟认为,AIGC能将大数据很难处理的非结构化数据应用起来,知识库是接下来企业发力的重点,它代表着未来持续迭代变化的知识运营过程。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副教授陶钧从技术角度带来了《大模型驱动的科学可视化》主题演讲。其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如何让大模型不单只是理解文本,而是理解三维的数据,并展望了“大模型+可视化”的未来前景。他特别提到,大模型更擅长使用工具而不是开发工具,需要注意规范引导。
金蝶工业互联网负责人张建云据介绍,金蝶从2023年到现在全部精力转向了AI,产品从过去传统的软件架构已经升级到“平台+SaaS”的架构,并在今年开始构建“平台+数据+SaaS+智能体”的整合,开启新的转型之路。他以多个企业产品举例,阐述了“AI +管理”如何实现从降本增效到价值创造的转变。
“工业制造领域存在数据融合难、质量参差不齐、机制缺失等行业难点,高质量数据集建设需求迫切。”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数据事业部高级产品经理张戈说。为此,中电互联通过技术平台突破数据治理瓶颈,依托场景应用验证数据价值,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数据+场景”融合示范,以标准体系保障数据质量,最终形成多方协同的工业数据生态。
活动期间还进行了“数据要素×”大赛广东分赛决赛宣贯与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工业智能体专业赛宣贯,“双赛联动”的格局有利于工业转型创新动能进一步激活。
北京两化融合联盟理事长闫同柱介绍,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工业智能体专业赛以“平台化赋能,智能体定义”为主题,采用“双轮驱动”和“揭榜挂帅”的题目模式,直面产业一线的难题,实现技术方案在实际场景中进行快速验证和落地。大赛设置企业组与高校组,将挖掘一批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项目,推荐至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并提供最高3000万元的落地孵化服务。
中小微企业是工业数智化转型的“沉默大多数”。广东省数据要素产业协会项目副总监李焱林表示,数据要素×大赛通过聚焦数据要素在工业制造中的创新应用,搭建了中小微企业与头部企业、科研机构的对接桥梁,鼓励企业围绕数据流通、质量提升、能效优化等场景探索实践。赛事不仅提供资源支持,更注重协同生态降低企业转型成本,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破解工业智能化落地难、复用难、成本高等痛点,广东省数据要素产业协会与北京两化融合联盟联合推出“工业智能体一体化服务平台”。该平台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整合智能体集群库、应用场景库、工业机理模型库、软件工具库、工艺数据要素库五大核心资源,构建覆盖“数据—模型—场景”全链条的工业智能服务体系,全面赋能工业智能化转型与创新应用。
深圳(前海)国际数据产业园万兆网络园区亦同步揭牌。园区着眼于国际数据合作、企业集聚发展、产业生态培育、数据产权登记、流通交易等基础配套服务,为工业企业提供低延迟、高可靠的数据传输与存储服务,将进一步集聚数据要素相关企业与资源,打造“数据+AI+工业”创新高地,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数字底座。
从专场活动到双赛联动,从平台揭牌到园区落地,一系列举措协同发力,不仅为工业制造领域注入了创新思路,更构建了“赛事引才、平台赋能、园区承载”的全链条生态,推动数据要素与AI在工业领域的融合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