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价”劳动纠纷引关注 光大证券能否重回“百亿营收俱乐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孙永乐
近日,光大证券发布2025年半年报。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1.25亿元,同比增长22.49%;归母净利润为16.83亿元,同比增长21.0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5.43亿元,同比增长10.0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光大证券去年业绩表现不佳,已退出券商“百亿营收俱乐部”。不过,该公司上半年营收已超50亿元,随着第三季度牛市行情再度爆发,其重回“百亿营收俱乐部”的可能性大幅提升。
当日晚间,光大证券还同步发布了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根据方案,光大证券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095元(含税)。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股本46.11亿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5.05亿元(含税)。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半年报中另有一项诉讼事项引发业内关注,一位匿名人士的劳动仲裁案件已连续三次出现在光大证券的财报中。此前,该人士曾就劳动争议向光大证券提出逾1700万元的赔偿诉求,而法院终审最终支持的金额仅为850.34元。
2024年,光大证券退出“百亿营收俱乐部”。
数据显示,2024年,该公司(合并口径,下同)实现营业收入95.98亿元,同比减少了4.32%;归母净利润30.6亿元,同比下滑28.39%,归母扣非净利润为30.1亿元,同比增加60.66%。
事出有因,彼时光大证券解释称,“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28.39%,主要因为上年子公司光大资本签署执行和解协议,转回预计负债形成非经常性损益21.5亿元。”
分业务板块看,2024年,光大证券投行业务、机构业务的营收分别同比减少了23%、21%,拖累了其业绩;而对光大证券营收贡献度最大的财富管理业务,表现则相对稳健。
不过,光大证券最新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该公司有望重回“百亿营收俱乐部”。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51.25亿元,同比增长22.49%;归母净利润为16.83亿元,同比增长21.0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5.43亿元,同比增长10.09%,两项指标同比增幅均超20%,公司整体经营态势较好。
从业务板块来看,光大证券旗下六大业务集群的营收表现呈现分化态势。其中,财富管理与投资交易两大业务的业绩表现突出,成为驱动公司总营收增长的主要引擎。
上半年,财富管理业务集群实现收入26.57亿元,占比52%,主要包括零售业务、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业务、期货经纪业务及海外财富管理及经纪业务。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一季度,光大证券的证券经纪业务净收入、代理买卖证券净收入排名较上年提升1位,市场份额较上年实现正增长。
较为亮眼的数据是,截至2025年6月30日,光大证券客户总数68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新开户43.5万户,同比增长49%;客户总资产1.4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
投资交易业务方面,上半年,该业务集群实现收入6.19亿元,占比12%,包括权益自营投资业务和固定收益自营投资业务。光大证券表示,得益于多元化投资布局,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权益自营投资业务实现正收益,业绩表现好于去年同期。
目前,光大证券上半年营收已超50亿元,经纪业务和投资业务提供了重要支撑。因此,随着第三季度牛市行情再度爆发,其重回“百亿营收俱乐部”的可能性将大幅提升。
不过,上半年,光大证券的投行业务即企业融资业务集群有所承压,实现营收3.83亿元,占总营收比重7%,同比下降16%。
股权融资方面,上半年公司股权主承销规模同比下降2.1%至9.9亿元,排名第32。其中,IPO1家,募资规模5亿元。再融资2家,承销规模5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IPO储备项目3家,排名第19,其中两市主板1家,北交所2家。
相较于股权融资,公司债券承销规模排名靠前,同比增加12.3%至1957亿元,排名第10,其中地方政府债、金融债、中期票据承销规模分别为804亿元、321亿元、299亿元。
8月29日,在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关于下半年业务规划,光大证券董事长、执行董事赵陵表示,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以“建设中国一流服务型投资银行”为战略目标,主动作为、抢抓机遇,着力增强核心功能、提升市场竞争力。
另外,2025年上半年,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呈现结构性分化态势。在此背景下,光大证券的股权投资业务集群上半年亏损0.62亿元,对整体业绩造成拖累。
值得注意的是,光大证券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光大资本及光大发展开展私募基金投融资业务。其中,光大资本正是前文所提及的对公司2024年度净利润造成拖累的子公司。当年,该子公司因签署执行和解协议,转回预计负债形成非经常性损益21.5亿元。
光大证券在半年报中提到,2025年上半年,光大资本根据监管要求,针对直投项目和存量基金持续进行整改规范,加强存量投资项目投后管理,稳妥推进风险处置化解。光大发展持续完善内部管理体系,保证存量产品平稳运行。
近期,“光大系”在研究、基金与资管业务层面,均迎来涉及“掌门人”的重要职位调整。在一系列人事变动背后,公司的业绩表现与战略走向,自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8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业内获悉,光大证券(601788.SH)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机构业务总部总经理高瑞东近期卸任。未来,研究所日常事务将由副所长、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接管。
高瑞东离任后,将加盟光大保德信基金,拟任光大保德信基金党总支部书记,后续或进一步接任总经理一职。具体可见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报道《光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高瑞东辞任,将履新光大保德信基金总经理》。
公开信息显示,光大证券研究所成立于1997年,是国内券商中相对老牌的研究所之一。未来,研究所日常事务将由副所长、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接管。
2025年上半年,随着公募基金费率改革,降佣降费举措落地,公募基金交易佣金总量下降,行业竞争加剧。半年报显示,光大证券包括投资研究业务等在内的机构客户业务集群,上半年实现收入5.81亿元,占比11%,同比增长8%。
但从分仓佣金收入来看,光大证券的研究业务处于券商榜单尾部,总佣金4490.89万元,同比大幅下降60.59%,行业排名第30名。上半年,共举办大型上市公司交流会2次,电话会议562场,发布研究报告2342篇,开展路演、反路演14052次,联合调研607场。
就在高瑞东职务变动隔日,8月22日,光证资管发布公告称,熊国兵因工作职务调整原因离任公司董事长职务。在新任董事长履职前,暂由公司总经理乔震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
据了解,熊国兵在光大证券体系内任职超20年,在光证资管掌舵长达11年。光证资管前身为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总部,2012年5月正式成立,是国内上市券商旗下首家资产管理公司,而熊国兵是其成立后的第二任董事长。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光大证券资产管理业务集群表现良好,实现收入5.67亿元,占比11%,同比增长12%。
截至2025年6月末,光证资管受托管理资产总规模3225亿元,较年初增长3.6%;光大保德信资产管理总规模955.68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公募资产管理规模793.36亿元,公募剔除货币理财规模611.29亿元;光大保德信管理公募基金72只、专户产品25只,旗下资管子公司产品23只。
除了各项业务数据,光大证券半年报中一项涉及劳动争议的诉讼事项,引发业内关注。
据半年报披露,“2023年8月,吴某某因劳动争议以公司为被申请人提起仲裁,仲裁裁决后对公司提起诉讼,涉案金额约为1752.44万元。具体情况详见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及2024年年度报告。目前该案已收到二审判决,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除了光大证券2025年中报外,该公司此前披露的2024年年报、2023年年报也均出现了吴某某的相关信息。综合相关内容,可大致梳理出这起涉案金额巨大案件的时间线。
2023年8月15日,吴某某因劳动争议,对光大证券提起诉讼,涉案金额约为1777.34万元。该案由上海市静安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裁决公司向吴某某支付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182745元,对于吴某某其他请求不予支持。
仲裁裁决后,吴某某向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涉案金额变更为1753.74万元。后续,吴某某调整诉讼请求为光大证券赔偿损失及支付各项费用等合计约1752.44万元,该案一审判决公司赔偿吴某某850.34元。之后,吴某某上诉,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据记者了解,当事人吴某某或为光大证券时任保荐代表人,他在离任数月后便对老东家提起劳动仲裁,经过近两年诉讼“长跑”,最终仅获850.34元赔偿,与诉讼请求的1700万元比较,相差近2万倍。
此外,光大证券的2024年报中,同样出现了一条涉及劳动纠纷的“天价”诉讼事项:2025年2月,郑某某因劳动合同纠纷,向光证资管(光大证券作为第三人)提起诉讼,涉案金额约为2356.9万元。该案由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受理,已于6月30日开庭。
同时,天眼查信息显示,另有一则原告、案由均与上述案件相同的案件,光大证券同样作为被告参与诉讼,该案已于8月4日在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记者获悉,两起案件的原告或为曾经担任过光证资管的合规总监、首席风险官等职务的郑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