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全球市场 - 正文

苹果(AAPL.US)“折叠屏蓝图”出炉:折叠iPhone搭载超薄玻璃 2027年有望出货2500万台

来源:智通财经 2025-09-03 11:21:4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苹果(AAPL.US)“折叠屏蓝图”出炉:折叠iPhone搭载超薄玻璃 2027年有望出货2500万台)

智通财经APP获悉,消费电子行业分析师们普遍预计苹果公司(AAPL.US)将自2026年开始发布具备折叠屏的iPhone 和 iPad智能设备,与此同时,一位广受投资者关注的苹果产业链分析师认为,即将推出的这些可折叠智能设备都将采用所谓的“超薄玻璃”。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GIS)正在与康宁(GLW)进行合作——后者是iPhone的原始 rawUTG(超薄柔性玻璃)独家供应商,以负责与管理后段制程。”来自天风国际证券(TF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的分析师郭明錤在一篇最新博文中表示。“GIS负责的这些后端步骤大致流程包括切割、边缘/角部处理、检验、内/外包装以及出货。”

郭明錤补充称,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即GIS)已获得所谓“独家角色”来协助打造苹果超薄玻璃,相关贡献将从明年开始。郭明錤专注于“果链”以及消费电子行业研究,多次精准预判苹果的新一代iPhone、iPad等产品线更新动向。

郭明錤表示,超薄玻璃对于在边缘出现裂纹、以及对颗粒和应力都“高度敏感”,这使其相比传统智能手机玻璃更难制造。其成本也更高,可能是传统智能手机玻璃的两到四倍。一旦康宁完成加工,它将把玻璃送至其大型切割基地按折叠屏iPhone的具体尺寸进行裁切,然后再送往面板厂进行贴合与层压处理。

尽管存在相关供应链与制造工艺问题,但是郭明錤表示苹果管理层以及消费电子行业分析师们似乎对折叠屏版本的iPhone 的销售前景非常有信心。

郭明錤表示,最新的苹果折叠屏智能手机设备预期已经大幅上调,在2026年的出货预期从此前的600万至800万部显著上调至800万至1000万部,甚至预计2027年的出货量区间为约2000万至2500万部,远远高于先前1000万至1500万部的市场普遍预测。

这位分析师补充称,折叠屏iPad预计在2028年的出货量大约为为50万至100万台。

苹果公司定于9月9日发布最新版本的iPhone系列产品以及其他的Apple新品。

什么是“原始 UTG”(raw UTG)? 苹果为何选中康宁与GIS打造超薄玻璃?

UTG(Ultra-Thin Glass)是一种可弯折的特种超薄玻璃,厚度通常在几十微米量级,经化学强化与后段加工后可实现极小弯折半径,用于折叠屏的“内屏盖板/盖板基材”层。康宁(Corning)与肖特(SCHOTT)是该领域的龙头之一。

“原始 UTG”指的是由上游玻璃厂生产出的未切割、未修边、未贴合的玻璃母片/基材;其后还需进行切割、边角处理、检验、包装与出货等“后段”流程,再交由面板厂完成贴合(lamination)与整机堆叠。郭明錤的最新研报称:Corning 为 iPhone 折叠机型的“原始 UTG”独家供应商,而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则负责上述的后段超薄玻璃工序。

与普通盖板玻璃相比,UTG 更怕边缘微裂、颗粒与应力集中,这些微缺陷会在反复折叠时成为裂纹起始源,直接影响寿命与良率,因此切割与倒角/抛光尤为关键,这也是“后段加工”价值所在。折叠屏想达到“玻璃手感 + 折叠寿命 + 低折痕 + 高良率”四要素统一,对UTG 本体的均匀性/强化深度、后段的洁净切割与应力管理、以及叠层与涂层体系都提出了显著高于传统盖板的要求。

UTG 相比传统盖板,制程更长、成本更高、良率更敏感。苹果历史上在新形态产品量产前,通常会把原材—后段—贴合的关键节点“拆开管理”,并与具备全球量产能力的头部供应商共研迭代。

折叠屏的“折痕可见度”与“压痕回弹”与玻璃厚度、应力分布、贴合胶/OCA与模组叠层强相关。要做到小折痕、低橘皮、低双折射且维持高透过率/低雾度,必须从原始 UTG 的均匀性与残余应力做起,并在后段超洁净环境下完成切割修边、应力释放与贴合。苹果对显示与触感的一贯标准(包括笔触/手写潜在需求、抗指纹与抗反射涂层均匀性)意味着材料与工艺窗都要收得更窄。

折叠形态下的面板最怕点冲击 + 弯折载荷叠加,边缘微裂是失效首因;因此边缘处理与化学强化深度/分布是控制性命门的工序。苹果引入“Corning 供原始 UTG + GIS 负责后段精密加工”的分工,正是为了把边缘强度/微裂控制做到可复制的量产水平。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