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基本面持续恶化,贵阳银行中期业绩再遭“双降

来源:文轩新闻 2025-09-03 11:56:1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基本面持续恶化,贵阳银行中期业绩再遭“双降)

贵阳银行若不能在负债、成本控制、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结构优化等方面实现有效突破,其与头部同业的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

作者|三胖    

贵阳银行2025年半年报再次展现出区域性银行业绩分化日趋明显趋势。

报告显示,贵阳银行在全国城商行竞争中目前处于不利位置,面临“盈利能力下滑、资产质量承压、转型步伐缓慢”等多重挑战。

在当前已披露中期业绩的 30余家上市城商行中,贵阳银行的关键经营指标排名位于后 40%,显著落后于头部机构。

文轩认为,贵阳银行若不能在负债成本控制、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结构优化等方面实现有效突破,其与头部同业的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

营收净利双降,内生问题突出

近日,贵阳银行发布中期业绩报告: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5.01亿元,同比下降12.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74亿元,同比下降7.2%。

数据显示,报告期内贵阳银行的净息差为1.53%,较去年同期的1.81%下降了0.28个百分点。若与2023年同期的2.18%相比,累计降幅更是达到0.66个百分点。该行期内实现的利息净收入为49.2亿元,同比减少8.86亿元,跌幅达15.26%。其中,规模因素导致减少1.6亿元,而利息因素则导致减少7.26亿元。

尽管非利息收入表现略好,该期内贵阳银行实现非利息收入15.8亿元,同比微跌1.22%。这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的显著增长,但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较大,对冲了部分增幅。

这已经是贵阳银行连续第三年出现中期业绩“双降”,且自2023年以来已连续两个会计年度遭遇业绩“双降”的困境。

贵阳银行解释称,业绩下滑主要由于新发放信贷资产利率下降、存量资产利率调降以及资产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导致利息收入同比减少。此外,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减少也对利润产生了负面影响。

从已发布中期业绩的多家上市城商行来看,利息净收入增长带动整体业绩增长的案例不在少数。例如,江苏银行上半年实现利息净收入329.39亿元,同比增幅达19.1%,净息差为1.78%。成都银行和重庆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也分别实现了7.69%和12.22%的同比增幅。

尽管贵阳银行当期净息差1.53%甚至高于重庆银行的1.39%,但其利息净收入却出现大幅下跌,这可能暗示该行存在内部结构或经营效率方面的问题。

在已披露2025年中期业绩的城商行中,贵阳银行是少数几家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的城商行之一。其营收增速在A股上市银行中垫底,净利润增速在上市城商行中也处于末位水平。

不良贷款率创新高,房地产及批零业风险显现

据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贵阳银行资产总额达到7415.4亿元,较去年底增长5.08%。同期存款总额为4337.7亿元,增长3.47%。贷款总额增至3434.6亿元,较去年底增长1.27%。其中,对公贷款(含贴现)余额为2907.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近85%,但较去年底仅增长0.71%。个人贷款余额为523亿元,增幅相对较高,达到4.5%。

然而,该期末贵阳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达到58.24亿元,较去年底增加4.76亿元。不良贷款率攀升至1.7%,较去年底上升0.12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且高于商业银行平均1.49%的水平。贵阳银行解释,这主要是由于“部分企业风险暴露”所致。

从贷款行业分布来看,房地产贷款以527.6亿元的余额位居首位,其次是建筑业460.4亿元和批发零售业447亿元。对应的不良率分别为1.75%、1.21%及4.58%。其中,房地产贷款的不良余额为2.62亿元,建筑业为1.91亿元,批发零售业的不良余额最高,达到2.63亿元。

贵阳银行在中报中表示,房地产业不良率上升是因为“部分存量房地产开发客户风险质态劣化”;批发零售业不良率虽较年初下降0.44个百分点,但仍处于高位,下降原因是加大了对该行业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

此外,贵阳银行的贷款分类也出现恶化迹象。正常类贷款占比较去年底下降了0.2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关注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的占比均较去年底有所上升,分别增加了0.15、0.18和0.03个百分点。

分析可见,贵阳银行不良贷款率升至新高,且风险在房地产与批零业集中暴露,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管控存在明显短板。该行在贷前风险评估、贷后动态监测以及行业集中度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对借款主体现金流和抵押物价值变化缺乏有效跟踪与预警,导致风险未能被及时识别和阻断。

更深层次看,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与业务结构未能适应宏观环境变化。在房地产调控及消费复苏放缓的背景下,银行仍维持较高行业信贷集中度,反映出风险偏好管理与资产组合策略存在不足。内部管控的精细度和前瞻性缺失,是问题持续积累并最终显现的核心内因。

业绩双降持续两年半,高管薪酬分化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贵阳银行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双降”现象并非始于2025年上半年,而是自2023年起便已显现。

2023年,贵阳银行的营收为150.96亿元,较上一年下降了3.5%;归母净利润为55.62亿元,同比下降8.92%。

进入2024年,该行的营收进一步降至149.31亿元,同比下降1.09%;归母净利润也降至51.64亿元,同比下降7.16%。

贵阳银行的业绩“双降”态势已经持续了两年半之久。

业绩连续双降,但去年贵阳银行董事长张正海和行长盛军的总薪酬却都出现了明显的上涨。该行在去年年报中披露,二人薪酬上涨的原因是领到了2021年-2023年任期的薪酬激励,分别为31.31万元和25.65万元,基本薪酬并没有明显增长。

在去年的年报致辞中,行长盛军曾表示,贵阳银行盈利能力总体稳定,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但是他只提及了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金额,并未提及涨跌幅。

据《贵阳银行薪酬管理办法》显示,该行职工薪酬由基本薪酬、激励薪酬、补贴性收入和福利性收入四部分组成,并按照“市场竞争、强化激励、业绩导向、动态调整”的原则,划分不同专业序列确定岗位薪酬标准。

总体上看,随着贵阳银行净利润增速放缓,其高管薪酬总额也呈现下降趋势,由于该行薪酬与业绩挂钩的机制作用,各区域高管薪酬也出现了明显的地域和行际分化。

基本面持续恶化,拖累股价疲软

截至2025年8月底,贵阳银行总市值约为226.32亿元,在城商行板块中排名13/17,在A股所有上市公司中排名约838/5152。股价长期在5-6.5元区间低位震荡,较2018年历史高点缩水超60%。

股价疲软的根本原因在于基本面的持续恶化。自2023年起,该行营收和净利润连续出现“双降”,不良贷款率攀升至上市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些经营指标全面走弱,特别是批发零售业4.58%的高不良率,让投资者对其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缺乏信心。

投资者把贵阳银行视为高风险标的,截至2025年8月29日,该行市净率仅约0.36倍,市盈率约4.75倍,不仅长期“破净”,且估值水平在A股银行中处于末端。

股友在股吧留言称贵阳银行是“典型的价值陷阱,PE、PB再低有什么用?业绩年年降,股价年年新低。”

一部分股友质疑管理层的失误:“业绩这么差,高管薪酬倒是一分不少,别的银行都在搞数字化、搞财富管理,就贵阳银行还在老路上躺平,跟不上时代了。”

尽管面临严峻挑战,但贵阳银行作为贵州省第一大法人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资本充足水平在业内仍处于中上水平,这为其应对当前困难提供了一定的缓冲空间。该行股价能否走出底部,获得股友认可,取决于基本面能否实现实质性改善。

贵阳银行坦承,“市场利率下行,存款定期化趋势加深,中小银行资产收益率逐渐下行,净息差收窄,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盈利明显承压。”

面对当前困境,贵阳银行表示将密切关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风险,加大存量不良清收处置力度,推动风险防范和化解,保持资产质量稳定。同时,该行还将积极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

未来,如何在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自身稳健经营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贵阳银行管理层面临的重要课题。

截至2025年9月3日上午11时,贵阳银行股价报6.07元,下跌1.46%,交投有所放量但资金呈现净流出,市场抛压明显;其动态市盈率仅4.48倍、市净率低至0.36倍,估值处于极低水平,充分反映了市场对其业绩持续承压、资产质量担忧加剧的基本面悲观预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重庆银行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优秀,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