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控智驾:巨头挤压下的“开拓者”

来源:投资者网 作者:引线 | 吴微 2025-09-03 18:01:4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易控智驾:巨头挤压下的“开拓者”)

《投资者网》引线 | 吴微 

由蓝水生与张磊共同创立的易控智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易控智驾”),近日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拟港股上市。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易控智驾已成为全球矿区无人驾驶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据公司招股书披露,易控智驾创始人蓝水生拥有江西财经大学管理学背景,是连续创业者,主要负责公司整体战略与商业化;张磊则具备宇通客车自动驾驶研发经验,为公司提供技术支撑。截至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9.86亿元,同比增长264%,但同期净亏损却达3.9亿元,净利率为-39.5%。 

虽然在发展过程中,易控智驾吸引到包括宁德时代(300750.SZ)、紫金矿业(601899.SH,2899.HK)等产业资本,以及具有国资背景的兴杭国投的青睐,企业融资估值也一度接近50亿元;但当前,从重资产的TaaS模式向轻资产的ATaaS模式转型的易控智驾,仍面临客户集中度高、毛利率仅7.6%等挑战。 

"商业+技术"的黄金搭档:矿区无人车的破局者 

易控智驾的创始人团队略类似与劳斯、莱斯的组合,即商业背景与技术背景的创始人结合,在某一领域进行深耕。公司招股书披露,蓝水生作为CEO、联席董事长,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管理学专业,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连续创业者,负责公司整体战略与商业化。 

而联席董事长张磊则拥有郑州轻工业大学工学背景,在宇通客车担任智能化技术研究工程师长达六年,深度参与了宇通客车的自动驾驶研发项目,为易控智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底座。 

2018年5月,易控智驾在北京正式成立,成立后,公司就将目光锁定在矿区这一特定场景。易控智驾之所以选择矿区并非偶然,在城市道路,百度、滴滴等巨头早已布局,易控智驾与其竞争并无明显优势,而矿区环境相对封闭、路线固定,且安全需求迫切,更易实现L4级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落地。 

根据公司资料,2019年3月,易控智驾便在矿区启动真实工况测试;2019年,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智能调度云平台"蜂群指挥官"上线,为后续的多车协同、规模化运营奠定了软件基础。 

2020年,易控智驾迎来商业化元年。当年,公司成功拿下国家能源集团的首个宽体车无人驾驶项目,此后也逐渐实现了多车"安全员下车"运营;2021年,公司更率先实现"24小时无安全员"常态化运营,奠定了技术领先优势。这一系列突破不仅验证了其技术的可行性,也为公司后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目前,易控智驾已形成了"著山"系统(L4级无人驾驶系统)和"暮野"系统(矿区智能化升级平台)两大核心产品体系,构建了"4+2"露天矿山无人驾驶全栈式解决方案。公司坚持的"商业+技术"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快速占领细分领域,另一方面则通过持续投入研发保持了公司技术领先的优势。 

"持车""不持车":矿区无人驾驶的商业化探索 

具体市场开拓上,易控智驾主要有两套商业模式。早期公司以TaaS(运输即服务)模式为主,即公司自行购买或租赁矿卡,为客户提供完整运输服务;但因这种模式资金投入较大,因此近年来易控智驾加速向ATaaS(不持车模式)模式转型,该模式下客户自行持有矿卡,公司则提供核心技术与运营服务。 

这一转型背后,是易控智驾重资产运营带来的巨大资金压力。招股书显示,2022年易控智驾TaaS模式收入占比高达99.9%,但该模式需要公司大量购置矿卡,导致资产结构中应收账款与固定资产占比过高。随着业务拓展,易控智驾于2023年推出了ATaaS模式,到2024年该模式收入占比已提升至46%,标志着公司正从重资产经营向轻资产模式战略的转型。 

依靠技术积累与精准的商业开拓,易控智驾目前已确立了行业领先的地位。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5年,公司已实现1400+台活跃无人驾驶矿卡的部署,而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全球L4级无人驾驶公司中排名第一。 

然而,在高光背后是严峻的客户集中问题。2022-2024年,易控智驾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高达94.4%-99.9%,单一最大客户收入占比长期超过50%。这种大客户高度依赖不仅带来经营风险,也削弱了公司的议价能力。 

此外,易控智驾所面临的行业竞争同样不容小觑。当前矿区无人驾驶市场由三股力量构成。以易控智驾、中科慧拓、踏歌智行为代表的专业方案商(占市场份额约80%);三一、徐工等传统矿卡制造商(约15%);以及华为等科技巨头。行业分析显示,柳工、徐工等矿卡生产商正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可能直接与易控智驾形成竞争。 

针对客户集中度高、供应商话语权强的挑战,易控智驾正通过多维度策略来应对。一方面,易控智驾正加速推进ATaaS模式转型,以降低公司的资本支出压力;另一方面,企业则在积极拓展新客户,来降低对单一客户的依赖程度。同时,易控智驾还计划拓展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以实现客户结构的多元化。 

高增长与深亏损:矿区无人车的盈利之困 

易控智驾着急推进港股上市,或与公司重资产发展后企业财务压力巨大有关。一方面,易控智驾营收呈现爆发式增长,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0.60亿元、2.71亿元和9.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5.8%。 

但另一方面,易控智驾却持续深陷亏损之中,2022-2024年公司累计亏损达9.4亿元,仅2024年就亏损3.9亿元。更令人担忧的是,尽管2024年毛利率首次转正至7.6%,但这一水平距离覆盖高昂研发成本仍相去甚远。 

易控智驾宣传的高技术与企业低毛利率、持续亏损之间的矛盾,或与易控智驾尴尬的生态定位有关。在易控智驾的商业模式中,上游供应商为矿卡制造商如三一、徐工等,他们除了自身也在布局自动驾驶技术外,易控智驾与他们之间体量的差距压缩了易控智驾的议价空间;而易控智驾的下游,主要是大型矿企如国家能源集团、紫金矿业等,同样能在商业谈判中占据主导。这种"两头受制"的格局下,易控智驾的议价空间被严重压缩。 

不过,依靠技术突破与精准化的商业布局,易控智驾展现出了强大的资本吸引力。招股书显示,公司IPO前共经历约10轮主要融资,累计融资12.95亿元。易控智驾的投资方阵容也十分豪华,产业资本包括宁德时代、紫金矿业、同力股份(834271.BJ);财务投资者有斯道资本、辰韬资本、中金资本等。2025年,公司还进行了4亿元股权融资,为冲刺港股IPO做准备。 

但在此前TaaS模式运营与长期亏损后,易控智驾的流动性压力已逐渐显现,截止2024年末,易控智驾的流动比、速动比已双双低于1倍。公司则拟通过向ATaaS模式转型以降低资本压力,并利用技术标准化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同时拓展海外市场寻求新增长点,来解决企业的低毛利率难题。 

虽然目前企业发展前景并不明朗,但矿区无人驾驶的市场潜力却十分巨大。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全球矿区无人驾驶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7亿美元增至2030年8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51.0%。 

易控智驾的故事,是中国硬科技企业的典型缩影,高技术公司凭借技术积累与资本助力抢占细分赛道,却在商业化落地时遭遇盈利困境。随着2025年6月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这场关于矿区无人驾驶能否走出"烧钱换市场"困局的考验,将进入关键阶段。市场正密切关注,这家矿区无人车领跑者,能否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找到可持续的盈利路径。(思维财经出品)■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柳 工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