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A股不止情绪火热 还有庞大增量资金在路上! 桥水在华募资火热 直指中国股市)
智通财经APP获悉,有着“对冲基金霸主”称号的全球最大规模对冲基金桥水(Bridgewater Associates)旗下产品在中国市场可谓大受欢迎,以至于中国最富裕的投资群体正向国内大型私人银行注入数十亿资金,只为获得购买这些对冲基金产品的资格。如此庞大的潜在资金增量体现出中国高净值群体愈发青睐将资金投入股票市场,叠加“存款搬家”浪潮持续推进,意味着A股以及港股有望迎来庞大的市场增量资金流入,进而有可能持续积极催化本轮由涨势如虹的AI算力产业链与创新药板块所引领的火爆上涨行情。
据了解,有媒体报道称,包括招商银行在内的贷款机构正在将这家美国对冲基金的产品留给其顶级客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要求他们在该行持有至少1000万元人民币(约合140万美元)的资产。有知情人士表示,需求强劲到一些高净值客户只能购买相当于其在银行资产极小一部分的桥水基金产品份额,有时甚至完全买不到。
尽管桥水基金的全球产品在过去十年长期表现平平,这家公司在中国的募资规模以及投资收益却一路高歌。在2024年中国市场,即便年初市场下跌打击了一些竞争对手,但是该对冲基金公司在2024年的投资回报仍超过35%,可谓吊打所有竞争对手。桥水基金的标志性投资策略在于——将创始人瑞·达利欧标志性的风险平价策略与主动管理策略相结合的“All Weather Plus(全天候加强版)”策略,去年桥水基金在中国的管理资产规模增长约40%,至逾550亿元人民币。
中国私募基金领域的爱马仕:桥水在岸基金走红,额度稀缺引发富豪资金排队
“桥水已经成为中国私募基金领域中的‘爱马仕’,”一位来自上海的咨询行业资深人士表示,这里指的是这家法国奢侈品牌在全球的标志性稀缺地位。“就像爱马仕定制款一样,有钱并不代表你能买得到。”
强劲的需求令一些富裕的潜在买家们感到沮丧,因为桥水为保持基金可管理而限制资金大规模流入。在中国市场,桥水是相对的异类,许多来自国际市场的百亿美元级别资管机构们——包括来自华尔街的最顶级资管机构,它们所发行的对冲基金或其他类型资管产品在当地表现低迷,或未能从国内巨头手中赢得足够多的资管市场份额。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桥水基金在国际市场的对冲基金竞争对手D.E. Shaw以及Two Sigma 在华资产管理规模仅为50亿至100亿元人民币,远不及桥水。华尔街共同基金巨头先锋集团则在两年前已完全退出中国。
桥水基金录得强劲涨幅——该公司旗下四只基金实现两位数级别的强劲投资回报
桥水在中国市场的强劲增长与其在全球其他地区形成鲜明对比。这家总部位于康涅狄格州韦斯特波特的对冲基金公司在其他地方的资产规模有所下降,部分原因是业绩表现不佳,以及该公司为更好管理基金而限制新资金流入。其旗舰基金Pure Alpha II 与许多宏观型策略的对冲基金一样,近几年业绩有所改善,但从更长周期看,回报仍非常不均衡。
品牌认知度与强劲业绩表现推动了桥水在中国市场的基金份额抢购。尽管创始人达利欧已不在桥水任职,但亿万富翁达利欧因数十年来多次赴华并看好中国长期投资前景而在中国市场家喻户晓,即便在许多华尔街对冲基金竞争对手变得谨慎之际亦如此。桥水公司现由首席执行官尼尔·巴尔·迪亚(Nir Bar Dea)领导。
据媒体看到的一封给投资者们的信函,桥水的中国在岸基金今年前七个月投资收益实现上涨18%,自2021年成立以来的年化回报率则接近20%,最大回撤仅仅为6.6%。相比之下,自2021年初以来,中国主要股票基准指数的年化跌幅约为5.2%。
兴业证券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桥水打破了“外资私募无法适应中国本土环境”的刻板印象。桥水的对冲基金产品主要投资于中国核心资产,但是不仅仅投资于股市,而是同时在股票、债券与大宗商品之间进行综合配置。兴业证券表示,黄金行情去年的大幅上涨提振了该基金业绩,随后主动管理策略成为关键的增长驱动力,并且该基金在成立之初也受益于强势的债券与黄金市场。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桥水位于上海的基金平台已将在岸资产规模大幅提升至600亿元人民币以上。这使其与包括“深度求索(DeepSeek)”缔造者——幻方资产管理在内的中国本土最大规模量化对冲基金处于同一量级。
中国高净值客户们对于桥水对冲基金的竞争可谓正在加剧。一些招商银行的客户经理上月对这些富裕的客户们表示,即便他们把在该行的资产增加到1亿元人民币,最多也只能获得仅仅200万元人民币的桥水基金额度。知情人士称,这些份额远少于以往。
桥水对冲基金产品的前所未有热度也使其募资成为本地代销机构从高净值客户处提升管理资产的重大机遇。其他提供该产品的机构包括平安银行、中信银行与中信证券。
据其中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桥水上月在新一轮募资中的目标规模约为25亿元人民币,引发了一轮强劲申购。知情人士表示,招商银行获配15亿元人民币额度,剩余部分由其他三家机构进行分配。
不过,随着AI与创新药推动的中国股市近期大幅走强行情,本土竞争对手们的投资回报正在改善,对桥水维持其火热申购节奏构成压力。深圳私募排排网的数据表明,截至7月31日,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对冲基金今年投资收益平均增长18%。据兴业证券称,桥水的成功已推动本土管理机构推出各自的专属“全天候”主题基金,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高净值客户们投资需求。
“投资者们之所以想持有桥水对冲基金,是因为它的回撤低同时长期回报稳健,”在上海金融业工作的一位高净值人士表示。“若既担心亏损又怕踏空,持有桥水在这两方面都会让投资者感觉更安心。”
外资加码布局中国资产,桥水、高盛与大摩均看好中国股市前景
与英伟达等美股市场AI算力产业链领军者的股价增长动能趋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洲科技股,特别是阿里巴巴等中国云计算领军者,以及中国AI算力产业链与国产替代热门股近期出现狂飙式上涨。在全球AI基础设施需求爆发的带动下,中国A股市场的算力基础设施板块以及中美长期博弈大背景下的“国产芯片替代”相关板块成为市场焦点,多只AI算力与芯片龙头股股价屡创新高,业绩亦同步大增,这些AI算力与芯片板块领仗着也是本轮A股强劲涨势的核心驱动力。
随着中国互联网与云计算巨头阿里巴巴公布超出市场预期的业绩以及展现出颇具雄心壮志的“人工智能超级蓝图”,进一步点燃中国股票市场的AI投资热潮,带动今年以来获全球资金青睐的中国科技股维持强劲涨势,这股关于人工智能的超级热浪足以比肩2023年美股科技股“疯牛”行情。
华尔街金融巨头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对冲基金加大了对中国股票的看涨押注力度,其中在8月有望创下自2月以来单月买入规模之最。大摩表示,自8月初以来,对冲基金们的买入行为偏向境内市场上的A股,这与今年2月DeepSeek点燃中国AI浪潮后资金涌入香港科技股市场形成鲜明对比。
在7月,对冲基金霸主桥水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前景预期变得更加乐观,桥水在岸中国子公司在第二季度致投资者的一份信中表示,截至6月30日,其对中国股票市场的观点相较于“全天候策略”(All Weather)战略配置上调为“适度增加”,桥水提到的核心理由是政策支持、AI投资热潮席卷中国市场以及中国股市估值仍然相对较低。
“展望中国股市的未来,我们预计支持性的政策立场将持续,为整体风险资产价格提供重要托底。”桥水当时在信中写道。“因此,我们正在持续增加对一篮子风险资产的配置。”即使经历一波大涨之后,中国股市(包含A股与港股市场)的估值仍低于美股等发达国家市场,从风险回报角度看令中国股票“具有投资吸引力”,桥水在信中指出。
大摩近日在一份研报中表示,“存款搬家”浪潮有望持续推动A股市场迈向更强劲涨势,理论上存在6-7万亿元人民币的超额定期存款可供重配,但资金大规模流入股市仍需依赖市场动能持续和基本面改善。大摩强调A股市场的本轮上涨得益于流动性改善、资金从债券和存款转向股市,以及政策宽松预期,与过去几轮短暂冲高有所不同。对于A股后市,大摩重申自6月以来对A股的“超配”评级,大摩预测沪深300指数在短期内可能向4700点的牛市目标迈进。截至周三收盘,沪深300指数收于4459点。
作为非严格意义上的对标,涵盖几乎有所中国核心资产的沪深300指数,被一些机构对标于堪称美国核心资产的标普500指数,沪深300指数从规模来看与标普500指数、欧洲斯托克600指数以及日经225指数共同构成所谓的“全球核心资产”,并且沪深300指数的规模和影响力仅次于标普500指数。
另一华尔街大行高盛预测涵盖阿里巴巴、腾讯、贵州茅台以及长江电力等中国核心资产MSCI中国指数(MSCI China Index)潜在涨势高达10%,维持目标点位为90点;高盛预计经历大幅上涨的沪深300指数潜在投资回报还有大约10%,目标点位为4900点,较此前的4500点显著上调。高盛近日表示,推动股市上涨的“一大推动力”仍然是中国拥有过剩储蓄的散户投资者群体,并且从更长周期来看,中国股市的净多头仓位仍处于较低水平(5年区间仅处56分位),因此中国股市的低估值与日益活跃的成交额值得重点关注。
此外,高盛时隔仅仅一周再次上调了对于“中国AI芯片一哥”以及“国产芯片替代”领军者寒武纪的目标价。高盛在9月1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中,将寒武纪12个月目标价从人民币1835元上调至2104元,上调幅度达14.7%,并维持“买入”评级。最新的目标价意味着该股较8月29日收盘价有41%的上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