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工商银行 | 聚力强基,行稳致远)
$工商银行(SH601398)$ $工商银行(HK|01398)$
守正创新,立势九州
作者 | 胜马财经出品人 周瑞俊
编辑 | 欧阳文
当前,银行业正置身于深刻变革的浪潮之中。宏观环境多变,市场利率下行,金融供给侧改革加速推进。对于大型银行而言,如何在稳健与创新之间实现平衡,在应对市场挑战中保持竞争力,已成为关乎未来发展的关键命题。
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表现备受关注。从对实体经济的持续支持,到对新兴领域的探索与引领,它的选择不只折国有大行的战略定力与责任担当,也已成为引领银行业发展的重要一极。
稳中求进强根基
中国工商银行的发展是“稳”字当头。在全球金融格局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工商银行展现出大体量、强活力和持续创造力,成为中国金融体系“压舱石”之一。
中国工商银行2025半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271亿元,同比增长1.57%;实现净利润1681亿元;集团资产总额为52.3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2%;客户存款为36.9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9%;各项贷款为30.1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
图源:中国工商银行2025半年度报告
在如此庞大规模的基础上实现稳定增长,本身就是稳健经营和长期战略定力的体现。尤其是在持续向实体经济让利、普惠金融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保持持续的盈利稳定性,更具含金量。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中国工商银行资产负债均衡增长,发展韧性不断增强,资产、客户贷款、存款规模保持同业引领的同时,其年化平均总资产回报率和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67%和8.82%。不良贷款率1.33%,下降0.0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9.54%,拨备覆盖率217.71%,分别上升0.15、2.80个百分点,稳健经营基础更加扎实。
图源:中国工商银行2025半年度报告
这种由内而外的稳健与强大,不仅体现在财报中,也获得了国际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可。2025年7月2日,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了2025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国工商银行以5410亿美元的一级资本连续13年位居该榜单榜首。
这不只是进一步巩固了工商银行在世界银行业的领先地位,彰显其雄厚的资本基础,更说明其全球化发展与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图源:中国工商银行公众号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近日,《欧洲货币》杂志发布“2025年度卓越大奖”评选结果,中国工商银行凭借在公司金融领域的突出表现,荣获“中国最佳大型企业银行”奖项。这一最高奖项的获得,与工商银行不断提升公司金融服务的体系化、专业化、数字化、生态化水平不无关系。
工商银行不仅在国际化方面获得认可,在国内普惠金融领域也同样表现突出。近期《中国金融》杂志社公布第七届金融业年度优秀品牌案例评选结果,中国工商银行通过“兴农撮合”支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案例获评普惠金融年度案例奖。
作为与农业农村部独家联合开展的专属服务平台,工商银行“兴农撮合”平台自2021年9月上线以来,已支持项目超1800个,服务农业经营主体48万个,提供意向性融资支持近2700亿元,成为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金融抓手。
工商银行的体量与结构,也让其在服务范围和客户群体上拥有相当的广度。截至2024年底,工商银行已为全球超1400万对公客户提供金融产品服务,持续打造现代公司金融银行,与此同时,其服务个人客户已超过7亿人。这种覆盖全国、联通全球的服务网络,使工商银行不只是一家银行,也是国民经济的金融“动脉”。
工商银行的根基是一种全局性的稳健,是从财务表现、资本实力到战略支撑、长期回报的“稳”。这种多维度的“稳”,为其在服务实体、推动创新和引领全球经济发展中筑牢坚实的“底座”。
聚力实体谋高质
服务实体经济,是工商银行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其长期坚守的核心使命。作为国有大行,工商银行始终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将金融资源精准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用金融“活水”不断滋养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
在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工商银行将制造业作为金融支持的重中之重。截至2025年6月末,工商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率先突破5万亿元,规模居同业首位。
在这背后,是工商银行贷款结构更趋合理,中长期贷款占比持续提升,覆盖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点产业链环节,积极支持企业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加快焕发新活力。
在支持制造业企业方面,工商银行通过灵活的贷款期限匹配企业需求,以北京同仁堂为例,该行发放的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延长至3年,精准匹配了企业复杂工艺和较长生产周期的资金需求,让企业在产业链上游稳健运转。
在新质生产力中,科技创新是核心动能。工商银行围绕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原则,全面加大科创企业金融供给。截至2025年6月末,其科技贷款余额已突破6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20%。在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上,工商银行持续研发各种创新信贷产品,尤其是为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的科创企业“量身打造”。
“工行效率高、利率低,手续简便随借随还,为科技企业带来融资便利,”一位从工商银行浙江萧山分行拿到贷款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不只是高新技术企业,工商银行还注重用金融持续支持更多小微企业。“贷款明白纸”正是工商银行通过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的创新做法,让小微企业看得见、算得清、能比较,显著压缩了融资链条中的隐性成本。
有厚度,更有温度,工商银行的服务通过“一县一行一策”的因地制宜机制、线上化智能风控模型,以及跨境结算的全链路打通,力求将金融“活水”送到企业最需要的地方,让金融服务更精准、普惠和高效。
勇立潮头谋新势
在夯实根基、聚力实体的同时,工商银行以前瞻视角,在国际化、数字化与绿色化等新航道上全面发力,构建面向未来的高质量增长极。
新的历史时期,工商银行不满足于仅“做大”,而是更加注重“做强”“做优”。如何在全球金融版图中巩固领先地位,如何在绿色与普惠大趋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工商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
作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在国际化道路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截至2024年底,工商银行境外机构已覆盖49个国家和地区,业务辐射全球主要经济体与新兴市场。
工商银行通过数字化跨境金融产品,有效降低外贸小微企业的结算成本,助力其轻松开拓海外市场。无论是制造业的设备更新,还是科创企业的专利质押融资;无论是小微企业的续贷成本降低,还是农业经营主体的撮合对接,工商银行都将金融资源配置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处。
工商银行竭力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时通过人民币国际化业务为全球客户提供便利,凭借其广泛的跨境清算网络和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境外业务利润贡献率稳步提升,国际业务多年来已成为其多元化收入的重要支柱。
不仅如此,工商银行还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发展,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含绿量”,全面服务美丽中国建设。截至目前,工商银行绿色贷款规模突破6万亿元,境内累计发行人民币绿色金融债券超1100亿元,境外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超200亿美元,绿色投融资规模保持行业领先。
在实践层面,工商银行创新推出“美丽乡村贷”“绿水青山贷”以及碳减排挂钩贷款等产品,支持乡村环境整治、生态发展和绿色能源项目。例如,在浙江庆元县,工商银行为国家储备林项目提供2亿元融资,这不仅是绿色金融的实践,更是服务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的精准落地,有效带动木材加工和林下经济发展,让“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
工商银行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大的战略定力。近年来,坚持创新发展路径,以智能化风控、数字化动能、现代化布局、多元化结构、生态化基础为五大支撑,持续构建新时期的大行优势。在此过程中,工商银行守住了风险底线,更在体系创新、业务融合、生态协同中开辟了新赛道。
工商银行正凭借稳健的风险管理、雄厚的资本实力、领先的国际布局和持续的创新驱动,推动自身从“全球最大”走向“全球最强”。从支持“制造强国”到建设“金融强国”,工商银行正用实实在在的金融行动,托举起中国式现代化的金融蓝图。
END
关注我们,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胜马财经诚意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