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现10亿大额融资!这一赛道,持续火爆

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9-09 18:3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又现10亿大额融资!这一赛道,持续火爆)

成立不到两年,自变量机器人近日宣布完成近10亿元A+轮融资,成为机器人赛道资本热潮持续涌动的最新缩影。

9月8日,具身智能公司自变量机器人宣布完成近10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阿里云、国科投资领投,国开金融、红杉中国、渶策资本跟投。此外,老股东美团战投、联想之星、君联资本等也持续追投。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阿里云首次出手投资具身智能初创企业,而自变量机器人作为以端到端通用具身大模型为技术路线的创业公司,这次投资标志着阿里云对机器人“大脑”技术路线的战略性押注。

IT桔子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机器人领域一级市场融资额已达386.24亿元,是2024年全年212.54亿元总融资额的1.8倍。在“拼量产、抢落地”的行业共识下,资本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涌入机器人产业链,从本体制造到核心算法,一场围绕“下一代生产力”的争夺战已全面打响。

资本押注具身智能:自变量的融资狂奔

公开资料显示,自变量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12月,聚焦“通用具身大模型”的研发,以真实世界数据为主要数据来源,构建具备精细操作能力的通用机器人。

图片来源:自变量机器人官网

具身智能可主要分为大脑(认知与决策)和小脑(运动控制)。目前,国内具身智能创业公司技术路线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比如,宇树科技侧重硬件本体和运动控制能力,银河通用则侧重软件算法和操作能力。

自变量机器人在技术路线上更偏向于“大脑”,从成立之初就选择了“大小脑统一的端到端大模型”路线,训练端到端具身大模型,而这主要源于核心创始团队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多年积累。

自变量机器人的创始人兼CEO王潜本硕均毕业于清华大学,是全球最早在神经网络中提出注意力机制的研究人员之一,在美国读博士期间曾在顶级机器人实验室参与了多项机器人学习的研究,研究经历涵盖机器人操作和家庭服务机器人相关的几乎所有领域。联合创始人兼CTO王昊则是北大计算物理博士,曾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担任封神榜大模型团队算法负责人,领导了国内第一个百亿级大模型和最早一批千亿级大模型之一“姜子牙”的研发。

去年10月,在公司成立不足一年之际,自变量机器人就推出了全球目前最大参数规模的具身智能通用操作大模型——Great Wall系列(GW)的WALL-A模型,能整合视觉、语言与运动控制信号,实现从感知到执行的完整闭环,跨任务泛化能力出色。

这一技术路线及发展路径,让自变量机器人获得了投资人的高度青睐。成立不足两年,公司至今已完成8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美团、红杉中国、德联资本、基石资本、啟赋资本、南山战新投、光速光合、君联资本、华映资本、云启资本、联想之星等多家机构。

拼量产抢落地,机器人行业迈入产业化攻坚期

自变量机器人的融资并非孤例,而是2025年机器人赛道资本热潮的冰山一角。

据IT桔子统计,今年前8个月,国内机器人领域一级市场融资总额达386.24亿元,远超2024年全年212.54亿元的水平。资本正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和强度,押注机器人从“技术验证”向“规模化量产”跨越的关键阶段。在资本潮水持续涌入的同时,当前机器人行业竞争焦点正从“讲故事”转向“拼量产”,资本尤为看重企业的商业化落地能力。

记者梳理发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已有多家机器人整机厂商披露相关订单及产能情况。例如,9月3日,优必选宣布获得某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这是截至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的合同。而就在两个月前,优必选才刚刚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9051.15万元的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9月2日,具身智能创业公司星尘智能宣布与上海仙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千台级订单战略合作,将在未来两年内推动上千台AI机器人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等场景大规模、分阶段部署,AI机器人将逐步承担产线的物料配送、周转箱搬运、上下料、空箱回收等作业,将工业制造过程中枯燥重复、不安全的任务自动化。

8月11日,智元机器人宣布与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数千万元的合作,近百台远征A2-W将落地富临精工工厂。据悉,A2-W的作业范围从最初的个别产线点位,拓展至动力总成、减速器两大核心车间的15个上料点。预计远征A2-W每日将负责500台以上产能的原材料配送、空箱自动化回收、搬运等传统繁琐工作,减轻工人重复单一作业负担。

业内人士分析称,大额融资频现与大额订单频出并进的局面,反映了机器人赛道正从资本驱动的狂热期逐步迈向技术沉淀与商业价值并重的新阶段。不过,尽管资本热情高涨,行业仍面临估值泡沫、真实需求有限、商业模式未稳等挑战。可以预见的是,在政策支持、技术迭代与资本助推的三重驱动下,2025年将成为机器人产业从“技术突破”迈向“应用爆发”的分水岭。未来,谁能率先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可靠性的量产交付,谁便有望在“下一代生产力”的争夺中占据制高点。

校对:陶谦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优必选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