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监管的另类亮剑:K线中的“修罗场”)
文 | 李德林
“我当年对你不薄,要不然,你现在哪来的这家投资公司,你现在活得能这么潇洒吗?”海工高科的董事长高穹光略带威胁的嘲讽,撕下了那位经常叼着雪茄的星摩资本大亨王齐路的高傲面具,他曾经是发审委员、负责上市发行的总监,现在只能尴尬地坐在那里猛抽雪茄。
无论是造假的主角儿高穹光,还是资本枭雄王齐路,他们都是从资本市场走进微短剧《K线成长记》的剧中人。尤其是身为曾经的监管者王齐路,他能成就一个老板的财富梦想,也能让无数人夜不能寐。德州牌局中,筹码的抛掷都是煌煌的利益交换,筹码抛出的曲线幻化成K线时,对于王齐路的沦陷,整个围猎的过程真是“初看不知剧中剧,再看已是剧中人”。
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证监会纪检监察组与北京证券交易所共同出品的金融反腐微短剧《K线成长记》正在热播。这部短剧以真实案例改编,围绕阳光交易所市场监管部副总监林见蹊与离职下海的前上司王齐路之间的正邪博弈展开。王齐路联手高穹光操纵股价、财务造假,企图规避监管套利。林见蹊在纪检办主任夏岚支持下,抽丝剥茧追踪异常交易。
林见蹊要面对的造假是系统性的,比如海工高科为了上市和再融资,通过虚构贸易来虚增收入,滥用会计政策隐瞒负债,虚增利润,映射现实中“空转贸易”、“伪造凭证”等造假模式。2024年,证监会查处财务造假案件128起,包括虚构业务、滥用会计政策、第三方配合造假等违法行为,其中超15%涉及大股东主导的系统性造假,并利用第三方公司配合虚构交易。
随着财务造假手段的隐秘化升级,整个“生态圈造假”出现更为复杂的趋势。剧中审计机构无法联系上的海工高科几家贸易机构,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的案例,如宏图高科与18家关联公司虚构购销业务虚增收入120亿元;普利制药等9家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被强制退市,从证监会的查处看,他们已从单点突破演变为“实控人+供应商+中介机构”的全链条合谋。
剧中海工高科为再融资维持股价企图利用监管漏洞套利,映射现实中为“规避退市”、“满足股权激励行权”等动机的造假。部分企业通过“财务洗澡”调节利润、操纵资产减值计提等手段粉饰报表,甚至利用供应链金融、票据交易等复杂工具掩盖真相。如风华高科为掩盖应收账款坏账,同金融机构、第三方合作公司,持续导演“债权置换”戏码,虚增利润6192万元。
证监会三令五申监管要长牙带刺,监管者要坚守底线,不要被利益集团围猎。《K线成长记》以宏大的历史背景进行细致入微的叙事,呈现了两个时代和两类人的命运轨迹。王齐路代表的是那个依赖走偏门、找捷径的时代,而林见蹊代表的则是制度完善、监管严密的新时代。那么两个时代的人在同一时空的较量,立体化的追责与技术赋能注定会让王齐路们无所遁形。
王齐路们的那个时代,他们坚信通过不断升级造假手段、提升交易技术,再通过同事、爱情、亲情等关系围猎监管者,他们就能在高楼里翘着二郎腿,叼着雪茄,睥睨众生。现在的监管也在不断升级,已从“惩首恶”扩展至“打帮凶”。剧中纪检人员追查至配合海工高科造假的供应商,现实中可以对应,配合赛为智能造假的供应商就被司法判定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在上市公司系统造假的过程中,除了供应商会成为监管追责的对象,那么协助上市公司造假的中介机构,同样会成为被打的帮凶。典型者莫过于普华永道因恒大地产审计失职被罚4.41亿元,体现“一案多罚”的穿透式监管。从2024年的处罚案例看,“财产罚+资格罚”并重,不少上市公司实控人被终身市场禁入并罚款,2024年财务造假案件罚没金额达51.37亿元。
防惩财务造假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惩戒机制的升级,近年来科技的防御也在不断升级。剧中林见蹊通过追踪异常交易数据破局,反映现实中对“智能监察系统”的应用,现代监管已进入“算法时代”。北交所等机构利用大数据建模、舆情监测,构建立体化的监测网络,打破信息孤岛,可以大规模锁定监管线索,查处周期缩短40%,大大提高了监管的震慑力。
无论王齐路拥有高端的技术人才,还是高穹光构建了利益集团网络,以林见蹊为代表的监管者们从账户关联穿透术、跨境IP追踪,到纪检“嵌入式监督”、公务回避制度,以“零容忍”的监管态度,摆脱了同事、爱情、亲情的多重围猎,坚守职业道德对抗利益诱惑,斩断了利益输送链。该剧对应的是注册制下,从“救火式执法”到“源头治理”的监管进化。
《K线成长记》中,海工高科从上市到立案调查的轨迹,揭示注册制下“入口关”与“出口关”的同步收紧。监管严打“带病闯关”,如思尔芯撤回IPO仍因欺诈发行被罚。2024年,除了超过百家公司终止上市审核,那些已经上市的公司并非意味着都获得了免死金牌,2024年因财务造假退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同比增30%,形成“应退尽退”的市场出清。
海工高科的覆灭与监管者的胜利,本质是“零容忍”政策与人性贪欲的对抗。
《K线成长记》的推出是监管的一次另类亮剑,通过改编资本市场中操纵股价、财务造假等违法犯罪案例,构建市场文化治理的深层防线,呼应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五要五不”的实践,如要合规经营、不搞利益输送。监管机构通过微短剧等创新形式提升从业者底线意识,直观感受违法代价,推动从“不敢假”向“不愿假”转变。实现“以剧为镜”的警示教育目标。
泡桐花语是“永久的守候和坚韧的意志”,正如《K线成长记》中所呈现:资本市场的修罗场上,唯有制度铁壁与职业操守的双重坚守,方能抵御洪流,守护市场曙光。该剧以通俗形式推动行业文化践行,同时展现监管干部“坚守底线、坚韧不屈”的铁军面貌,树立正气标杆。诠释了监管“零容忍”时代,“监督如水,有形亦无形,却有无坚不摧的力量”。面对监管的另类亮剑,也许,老百姓会说,他们真是八月十五吃元宵,与众不同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