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增速“垫底”、罚单“顶格”:华夏银行如何走出“舒适区”?

来源:万点研究 2025-09-10 13:29:4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增速“垫底”、罚单“顶格”:华夏银行如何走出“舒适区”?)


文/阿甘

来源/万点研究


罚单不是目的,而是自省改正的哨音。

9月5日,华夏银行因相关贷款、票据、同业等业务管理不审慎,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问题,被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罚款8725万元。陈某天、刘某新被警告;对钱某华、何某、吕某梅、涂某被警告并罚款合计20万元。

万点研究查阅历史数据,华夏银行该笔罚单也成为2025年以来银行业内金额最高的行政处罚,凸显该行在合规管理方面面临的严峻态势。

金融业的基石在于信任,合规经营直接关系到金融机构的声誉与品牌价值。在金融强监管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健全的内控机制已成为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若华夏银行未能从根本上加强内部控制、筑牢风险防火墙,长期而言,不仅可能继续面临监管处罚,更可能对其业务经营形成负面影响。

年内罚金破亿,为何屡罚屡犯?

罚单非止于内控失守,更源于深刻的经营痼疾。

据企业预警通数据,2025年以来,华夏银行累计接收的罚没金额已超过1亿元,涉及责任人员超过30名。与2024年全年该行罚款金额接近2000万元相比,该行2025年罚单规模出现显著上升,华夏银行内部治理和合规管理正面临新挑战。

具体来看,2025年1月,华夏银行深圳分行因违规开展不良资产转让业务、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信贷资产分类不审慎、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不到位、贷款业务管理不当,被深圳金融监管局罚款560万元。

时任华夏银行深圳前海分行营业部总经理、时任华夏银行深圳信用风险管理部首席信用风险官、华夏银行深圳首席风险官、时任华夏银行深圳分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等相关责任人分别被警告并合计罚款15万元。

2025年4月,华夏银行南昌分行因贷款管理不到位,被罚款80万元,5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分别被罚款7万元、7万元、6万元、6万元、7万元。华夏银行宁波分行因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及票据业务管理不审慎,被罚款125万元,三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

2025年7月,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泰州分行因项目贷款贷前调查不到位、贷后管理不到位;流动资金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个人贷款资金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被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泰州金融监管分局罚款95万元。泰州分行副行长许某某、泰州分行营业部总经理刘某某,分别被警告并罚款7万元、罚款6万元。

2025年8月,华夏银行温州分行因贷款“三查”不到位、信贷资金被挪用、违规发放借名贷款,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温州监管分局罚款170万元,温州分行及相关责任人陈某某被警告。

梳理华夏银行巨额罚单历史,此次并非该行首次收获巨额罚单。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早在2021年5月,该行就曾因27项业务违规被原银保监会处以9830万元高额罚款。

值得注意的是,华夏银行频收罚单的背后,重复出现相同的违规问题。如贷后管理不到位、数据报送失真等违规行为。同类违规行为多年未根治,也暴露出该行在责任追究以及整改进效方面仍需再加把劲。

客观而言,制度执行不到位是普遍问题,并非华夏银行一家。解决上述问题,还需从总行层面推动深层机制改革,重点强化贷款全流程管理贷前、贷中、贷后管理,通过强化问责、嵌入科技监管工具,从根本上扭转违规频发的局面,重建监管与市场信任。

股份行增速“垫底”:遭投资者“用脚投票”

对于银行业而言,内部控制并非是冰冷的条条框框,而是支撑银行稳健运营的基石。一家银行内控频繁翻车,往往业绩面也存在种种压力与挑战。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华夏银行营业收入455.22亿元,同比下降5.86%;净利润114.7亿元,同比下降7.95%。A股上市的9家股份制银行中,华夏银行这份半年报业绩,营收增速排名倒数第二,净利润增速垫底。

拉长周期来看,2022年至2024年中报期间,华夏银行营收分别为484.52亿元、476.42亿元和483.5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0.70%、-1.67%和1.49%,以长线视角来看,该行营收“长坡”依旧平缓,增长动能不足。

与此同时,华夏银行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15.30亿元、121.14亿元和124.60亿元,对应增幅分别为5.01%、5.07%和2.86%,虽然盈利保持小幅增长,但盈利增速已呈现逐步放缓态势。随着2025年业绩转降,其在息差管理、资产结构、资产质量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开始浮出水面。

净息差方面,2025年上半年,华夏银行净息差较2024年末收窄4个基点至1.54%,净利差同步降至1.59%。在净息差持续承压下,该行收入结构呈现“利息降、中间增”的分化态势。实现利息净收入305.74亿元,同比减少3.6%。

相比于利息收入,2025年上半年华夏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30.95亿元,逆势增长2.55%,成为该行半年报的一抹亮色。虽然中间业务实现韧性增长,但在营收中占比仍偏低,难以扭转整体收入收缩的局面。

相关业内人士向万点研究表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长期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高度依赖净利息收入,二是其中绝大部分利差由批发业务贡献。为应对业绩疲软带来的长期挑战,华夏银行亟须采取多重措施,包括优化资产结构、提高非息收入占比,并重点在风险管控与金融科技应用方面实现突破。

在资产结构方面,截至上半年末,华夏银行总资产规模达4.5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96%,保持扩张态势。然而,其贷款总额为2.42万亿元,增速仅为2.15%,显著慢于总资产增速,反映出资产结构优化进程相对迟缓。

负债端,报告期内,华夏银行存款总额以7.99%的增速增至2.32万亿元,有效推动了存贷比指标的边际改善。然而,欣喜之余更需冷静审视:在当前同业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低成本核心存款的获取能力已成为决定银行负债成本的关键。

都说股价是投资者信心的投票器,华夏银行上述经营态势也直接反映在资本市场表现上。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8日,华夏银行年内股价下跌4.34%,在42家上市银行中排名垫底。该行股价疲软,也说明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投下的“观望票”。

蓝海变红海:零售风险防控大考

资产质量方面,上半年,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与2024年年末持平。

其中,公司贷款不良余额224.35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4.61亿元,公司贷款不良率1.36%,比上年末下降0.23%。细分来看,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其他对公行业不良率分别高达2.7%、2.61%、2.55%。

相比对公业务,个人贷款风险有所上升。上半年,华夏银行个人贷款不良余额162.3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2.17亿元。不良率为2.27%,同比增加0.47%。人贷款不良上升,反映出消费信贷、信用卡等零售业务风险防控压力加剧。

2025年8月,银登中心官网信息显示,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公告,公开转让2025年第6期至第12期共7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项目。从价格维度看,此次转让折价力度较大,多期项目的转让起始价不足未偿本息总额的0.15折。

从上述公告看,华夏银行此次批量转让的不良贷款的未偿本金总额合计44.83亿元,未偿利息总额合计63.05亿元,未偿本息总额共107.89亿元。这7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转让项目共涉及借款人户数22.90万户,户均欠款约4.71万元(含利息)。

这并非华夏银行首次转让个人不良贷款,2024年11月6日,银登网发布了华夏银行第14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转让项目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公告显示,转让标的未偿本息总额约为8.9亿元,其中涉及本金约为3.58亿元,未偿利息为5.32亿,竞拍起始价为1990万元。

更为严峻的是,大规模不良贷款的背后,往往伴随客户投诉与合规风险的激增。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8日,华夏银行累计投诉量达4065条,其中大量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集中在违规催收、拒绝协商、利率不透明等领域。这类投诉也映其在压降不良过程中面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声誉风险管理的双重挑战。

“骨折”价转让不良资产,虽可短期内减轻财务压力、释放信贷空间,但也从侧面反映出银行自主清收能力有限、客户纾困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若不能从产品设计、审批授信、贷后管理及消费者沟通等全流程系统性地强化风险与合规治理,难以从根本上跳出“不良、暴力、投诉、折价”的恶性循环。

资本充足率方面,上半年华夏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07%、11.44%、9.56%。分别较2024年期末下降0.37%、0.26%、0.21%。资本充足率下行,进一步消耗该行的风险缓冲垫。

综合来看,华夏银行上半年对公不良虽局部改善,但零售风险持续出清,折当下银行零售业务从“蓝海”变为“红海”的严峻现实。应对零售风险,不仅是华夏银行的必答题,也是整个银行业在高质量发展时代共同面临的考验。

“变阵”与“新政”:转型边际改善初显

业绩承压的关键之年,华夏银行高层迎来重要“变阵”。

2025年2月28日,华夏银行发布公告,杨书剑正式出任该行党委书记,并于3月17日当选为执行董事、董事长。5月20日,其任职资格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标志着华夏银行正式迈入“杨书剑时代”。

自2024年以来,华夏银行董监高团队经历了一轮大范围重组,董事长、行长、副行长、监事会主席等十余个核心岗位相继调整,为银行治理注入新鲜血液,也为该行新一轮战略转型奠定重要的基础。

据南都湾财社消息,自2月底获董事会任命以来,短短两个多月时间,杨书剑便开始对该行各分支机构展开深入调研。调研足迹覆盖华夏银行常州分行、南京分行、哈尔滨分行,以及子公司华夏理财、华夏金租、信用卡中心等多个重要分支机构。

上任后,杨书剑还在华夏银行开启了一场“刀刃向内”的思想大讨论。4月1日,华夏银行正式印发《关于开展“走出舒适区,开辟新征程”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通知》。迅速展现出强有力的改革信号。

尽管改革氛围浓厚,但华夏银行当前仍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不过,该行上半年整体业绩降幅较一季度有所收窄,显示出通过优化负债结构、拓展中间业务收入等措施,部分缓解了利润下滑趋势,改革在边际上已初现成效。

杨书剑上任后的首份中期成绩单,既展现出改革带来的积极变化,也折华夏银行正处于“乍暖还寒”的战略调整期。从根本上看,华夏银行的盈利修复基础仍不牢固,负增长局面尚未扭转。

未来,华夏银行在新任管理层的带领下,如何在改革深化中实现业绩反转。问题的答案,不仅关乎一家银行的命运,也映中国中小股份制银行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转型缩影。改革带来希望,但要想重建市场与监管的信任,路漫漫其修远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华夏银行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