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妆大佬们在洗牌:陕西女富豪仍在往前冲,“贝泰妮们”砍了营销费用一刀)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叶曼至
图源:图虫创意
曾涨势一片大好的功效护肤赛道,今年上半年业绩明显分化。
近日,巨子生物(02367.HK)、华熙生物(688363.SH)、贝泰妮(300957.SZ)、丸美生物(603983.SH)四家功效护肤企业陆续发布2025年中期报告。其中,由陕西女富豪范代娣创立的巨子生物,以及来自广东的丸美生物营收、净利润双双实现增长,但业绩增速较2024年放缓;而成立于云南的贝泰妮与山东企业华熙生物营收、净利润则同比去年下滑。
今年上半年,巨子生物、丸美生物依旧加大在线上渠道做推广营销的费用上的投入,销售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8.7%、39.3%;同期,贝泰妮与华熙生物则在逐步减少销售费用,试图摆脱“营销依赖症”。
伴随产品功能日趋同质化,消费者对其逐渐祛魅,功效护肤的生意变得没那么好做。一众功效护肤企业也意识到,仅仅依靠烧钱换取流量红利终究有限。
打造多品牌矩阵,布局新赛道,成为功效护肤企业们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选择。
业绩表现分化,贝泰妮净利腰斩
同样是打功效护肤牌,但今年上半年,有人欢喜有人愁。
巨子生物和丸美生物刷新了各自营收成绩。其中,巨子生物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31.13亿元,同比增长22.5%;丸美生物实现收入17.69亿元,同比增长30.83%。
营收增长也带动盈利表现。财报显示,上半年,巨子生物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为11.82亿元,同比增长20.2%;丸美生物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6亿元,同比增长5.21%。
而华熙生物、贝泰妮今年的业绩则出现明显下滑。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华熙生物实现营业收入22.61亿元,同比下降19.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降35.38%。
同期,贝泰妮实现营业收入23.72亿元,同比下滑15.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47亿元,同比下滑49.01%。
对于业绩跳水的原因,9月5日,贝泰妮相关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动优化了促销资源分配,减少部分低效促销投入,聚焦于内容营销、用户教育与精准转化,推动毛利率稳步提升与经营现金流大幅改善,“这一调整虽短期对营收增速带来一定影响,但提升了盈利质量与运营健康度。”
华熙生物亦在媒体采访中表示,润百颜等品牌所在的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仍然处于调整周期,短期内对收入造成冲击,公司通过主动砍掉低效营销、重构科学品牌体系,短期牺牲收入等措施,换取长期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营收利润双增,巨子生物和丸美生物的增长表现也不及往年。时代财经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巨子生物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丸美生物归母净利润增速均放缓。2024年上半年,巨子生物营收同比增速为58.2%,净利润同比增速为47.2%;同期,丸美生物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5.09%。
7成收入来自线上,三家企业销售费用均超10亿
谈及业绩下滑,“减少低效营销”成为贝泰妮与华熙生物共同提及的关键词。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巨子生物、丸美生物销售费用分别为10.59亿元、10.00亿元,同比增长18.7%、39.3%;贝泰妮销售费用为12.85亿元,同比微增长了0.6%,与上年同期基本保持一致。
由于减少了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渠道及推广宣传费,华熙生物的上半年销售费用则下滑了31.44%至8.08亿元,其中,渠道及推广宣传费为3.93亿元,而去年同期为6.27亿元。
2025年上半年,上述四家企业销售费用占据营收比例均在30%以上,而丸美生物与贝泰妮该比例更是超50%,四家功效护肤企业的销售费用合计超41亿元。
企业们营销砸钱的方向,也与功效护肤的核心销售渠道高度绑定。目前,线上渠道仍是上述四家企业的主要销售阵地。
2025年上半年,巨子生物、贝泰妮、丸美生物线上渠道收入分别为22.08亿元、17.43亿元、15.71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71.0%、73.93%、88.9%。尽管华熙生物并未在财报中公布线上渠道营收情况,但其在财报中指出,功能性护肤品业务目前销售渠道以天猫、抖音、京东、唯品会等平台为主。
相应地,线上投流对于企业的销售表现也至关重要。丸美生物在财报中坦言,销售费用的增加主要是“线上流量成本高涨,同时公司坚定品牌建设和科学传播投入所致”。
今年年初,丸美生物旗下主品牌丸美推出短剧,并独家冠名抖音综艺《今晚好犀利》,相关话题获得21.8亿级曝光;其子品牌恋火亦推出原创定制短剧,带动参演达人直播总GMV为3000万元。
图源:丸美生物官方微博
今年3月,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在2025年天猫TopTalk大会上表示,愿携资源与天猫合作,并将组建年轻化团队对接平台。据悉,今年开年,华熙生物旗下品牌夸迪的“悬油次抛2.0”在天猫小黑盒首发,全店同比增超150%。
美妆品牌针对线上消费场景的营销也日益多元化。贝泰妮旗下薇诺娜官宣亚太区防晒代言人魏大勋,合作开展店播;品牌还邀请娄艺潇新疆进行溯源直播。
不过,功效护肤企业们并未如同过去那样吃尽流量红利,线上生意竞争加剧,高投入也可能换不回预期的效果。
功效护肤需要新故事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功效护肤品牌们的生意已不如过去好做。
从核心品牌表现来看,今年上半年,可复美品牌实现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22.7%,为巨子生物贡献了超八成营收,但与去年同期68.6%、2023年同期101%的增速相比,已明显放缓。同期,贝泰妮旗下薇诺娜实现营收19.50亿元,同比下降约18%,该品牌营收占总营收的82.21%。
贝泰妮相关人士表示,现阶段,公司更注重品牌价值与用户深度运营,而非单纯规模扩张,因此薇诺娜在增长节奏上有所调整。
上述品牌在大促中的表现也不及过去。2024年双11期间,薇诺娜天猫美妆GMV排在第10名。但在2023年同期,薇诺娜则居第5位;今年6·18,薇诺娜在天猫美妆全周期排行榜单(5月16日~6月20日)排在第12名。
可复美亦在今年6·18电商大促中失意,与去年同期相比,可复美在天猫、抖音两大电商平台的美妆品牌排行榜名次均有所下滑。
图源:图虫创意
与此同时,华熙生物旗下的润百颜次抛、夸迪面膜,这些曾在小红书、抖音掀起热潮的单品,也失去了持续增长的势头。
据财报,2025年上半年,润百颜、夸迪所在的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板块实现收入9.12亿元,同比下降33.97%。
在营销疲劳、产品同质化之下,功效护肤赛道竞争势头胶着,品牌之间更难拉开差距。由此,功效护肤企业们开始探索主业之外的新领域,试图寻求下一个增长极。
除了主品牌丸美,丸美生物旗下还有彩妆品牌恋火、大众护肤品牌春纪。如今,恋火已成为企业第二增长曲线,据财报,今年上半年,恋火品牌实现营业收入5.16亿元,同比上升23.87%;在今年6·18期间,其线上GMV超3.5亿元。
2023年,贝泰妮曾通过收购,对“泊美”和“姬芮(Za)”两大品牌进行改造升级,以试水彩妆与大众护肤领域,但成果尚未显现。今年上半年,姬芮实现营收2.12亿元,同比下滑11.50%;泊美实现营收2382.57万元,同比下滑4.72%。
2024年9月,贝泰妮曾传出或将入局保健品行业消息。彼时,贝泰妮相关人士曾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贝泰妮目前在积极布局内服美容相关产品,后续视进度会逐步推向市场,正在开展相关工作中。今年,贝泰妮表示已与射频美容仪品牌初普组建专业运营团队,由公司副总经理张梅挂帅。
美妆行业资深人士陈凯强曾向时代财经表示,拓展不同领域,能够让功效型护肤企业降低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多赛道布局有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消费群体,为业绩增长提供动力,“可能短期内,新业务不会对整体业绩产生显著提振作用,但随着市场接受度的提高和品牌的持续投入,业绩提升只是时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