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疫苗生意不好干了?康泰生物净利跌七成,实控人前妻减持套现近24亿

来源:子弹财经 2025-09-10 23:29:2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疫苗生意不好干了?康泰生物净利跌七成,实控人前妻减持套现近24亿)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孟祥娜

编辑 | 胡芳洁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陷入低谷期的疫苗龙头康泰生物仍未迎来拐点。

近日,康泰生物交出了一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绩单。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3.9亿元,同比增长15.8%,归母净利润却暴跌77%至3753万元。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为直接,截至2025年9月10日收盘,股价跌至18.65元/股,较2020年149.65元/股的历史高点暴跌超87%,市值规模缩水超一千亿元。

新生儿出生率下滑带来传统疫苗需求萎缩,叠加新冠疫苗红利不再的双重冲击,康泰生物如何才能挣脱当前困局?

1、盈利能力降至9年前,一类疫苗亏本售卖

康泰生物成立于1992年,专注于人用疫苗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在人用疫苗领域已深耕三十余年。2017年2月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为华南地区首个上市疫苗企业。

康泰生物的主要产品为免疫规划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

目前主要上市销售的产品有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四联苗)、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等。

2025年上半年,康泰生物交出了一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绩单,公司营收13.9亿元,同比增长15.8%,归母净利润却暴跌77%至3753万元。

盈利能力的下滑也十分明显。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仅为76%,净利率仅为2.7%,均为近九年同期最低。

(图 / Wind)

从产品来看,作为营收主力的非免疫规划疫苗(二类疫苗),虽以13亿元营收实现13%的同比增长,却难掩盈利能力的持续缩水,其毛利率仅为80.32%,较去年同期骤降5.48个百分点。

更棘手的是免疫规划疫苗(一类疫苗)的“增收反亏”困境。该板块上半年营收5164.7 万元,同比激增92%,看似是重要增长极,毛利率却断崖式下滑37.5个百分点至-5.01%,陷入“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怪圈。

所谓免疫规划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

一类疫苗依赖政府采购,定价受政策严格管控。比如,2025年多地集采进一步压低乙肝疫苗等(主要为一类疫苗产品)产品的采购价,叠加原材料、生产合规成本上升,直接导致该业务从微利跌入亏损,不仅无法对冲二类疫苗的盈利下滑,反而成为拖累整体盈利的“利润黑洞”。

(图 / 公司2025年半年报)

康泰生物非免疫规划疫苗(二类疫苗)营收增长,但毛利率却在下滑,这一反差背后是否直接源于市场竞争加剧?例如13价肺炎疫苗面临辉瑞、沃森生物等竞品挤压,或是狂犬疫苗市场受华兰生物等企业降价40%引发的价格战冲击,被动拉低整体盈利水平?

针对上述疑问,「子弹财经」已向康泰生物发送采访提纲求证,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应。

资金回笼层面的问题同样突出。2025年6月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29.13亿元,较同期13.9亿元的营收规模高出109%,这意味着超半数营收尚未转化为实际现金流,大量资金被占用,增加后续坏账风险。

2025年上半年,康泰生物计提1.21亿元减值准备,主要包括2737.92万元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和9302.83万元存货跌价准备,两项减值直接侵蚀当期净利润,加剧了净利润下滑压力。

2、批签发承压,海外市场找增量

今年上半年,我国疫苗行业面临多方面的挑战,肺炎疫苗、带状疱疹疫苗、流感疫苗等多款非免疫规划疫苗批签发批次同比下降,部分产品批签发批次下降超过50%。

前期接种需求透支与消费意愿下降的影响叠加,此外,新生儿数量下降直接冲击儿童疫苗市场,四联疫苗等针对婴幼儿的产品首当其冲。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作为疫苗上市销售的必经关卡,批签发的核心作用不言而喻。只有通过国家药监局严格审核(涵盖质量、安全性、有效性等全项检验)的疫苗,才能合法进入流通与接种环节,其数量直接决定企业可上市销售的合规疫苗总量。

而从这一关键指标看,康泰生物上半年的表现同样承压。

从批签发批次来看,2025年上半年,康泰生物多款疫苗批签发批次呈现下滑态势。四联疫苗、13价肺炎疫苗等核心品种批签发量同比分别暴跌84%、44.31%。人二倍体狂犬疫苗、23价肺炎疫苗直接断档,上半年批签发量为0。

核心品种批签发锐减甚至断供,直接导致下半年对应产品的可售库存大幅缩水,后续营收支撑面临严峻考验。

不过,公司批签发版图中也不乏积极信号。百白破疫苗顺利实现批签发,2024年7月才完成首批发签的水痘减毒活疫苗也持续稳定供货,为产品矩阵补充了增量;尤为亮眼的是乙肝疫苗,其批签发量同比大增89.56%,成为上半年批签发表现中的突出亮点。

(图 / 公司2025年半年报)

整体来看,康泰生物当前面临核心产品断档、利润下滑的严峻挑战,但乙肝疫苗的刚需属性、水痘疫苗的增量补充为其提供了战略缓冲空间。

实际上,康泰生物的困境并非个案,而是整个国产疫苗行业从“高速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智飞生物因过度依赖HPV疫苗代理业务,导致上半年亏损5.97亿元;万泰生物因二价HPV疫苗价格战陷入首次亏损。

行业困境中,康泰生物选择出海拓业以应对国内新生儿数量下滑压力,开辟增量市场,聚焦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区域,优先布局人口增长较快、疫苗需求较大的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

其出海主力产品为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公司已与印尼、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十余个国家签合作协议;23价肺炎疫苗、水痘疫苗、四联苗等已上市产品,也与印度、尼加拉瓜等国建立合作。

但海外业务整体营收贡献较小,2025年上半年,海外市场营收2001.8万元,占全年营收的比例仅为1.4%。

3、股价跌超87%,实控人前妻已累计减持套现23.6亿元

在康泰生物业绩波动不定的背景下,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杜伟民的一致行动人袁丽萍的减持动作,进一步引发市场关注。

2025年7月1日,袁丽萍以个人资金需要为由,披露部分减持公司股份的计划;截至8月6日,其减持计划已部分落地,累计套现1.92亿元,减持后持股比例降至17.7%。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袁丽萍首次减持康泰生物股票。2020年至2021年,她便抓住股价高位窗口,以100元/股至200元/股的价格区间减持部分股份,彼时已套现21.7亿元。

叠加此次的1.92亿元,袁丽萍累计从康泰生物减持中获利达23.6亿元。而这一切的起点,源于2020年那场轰动A股的“天价离婚”事件。

(图 / 公司公告)

回溯2020年5月,康泰生物突发公告称,实控人杜伟民与袁丽萍协议离婚,财产分割方案中,杜伟民将其持有的约23.99%公司股份,以235亿元折价转让给袁丽萍——这一金额在当时创下A股离婚财产分割纪录。

2020年正值全球新冠疫苗研发热潮,疫苗板块整体估值处于高位,这一行业背景也为其财富规模的快速攀升提供了重要支撑。

凭借这笔股权,袁丽萍身价飙升至251.8亿元,不仅登顶江苏省女富豪榜,更跻身加拿大第三女富豪行列,成为资本市场“离婚造富”的典型。

如今,袁丽萍的减持行为却与公司股价的惨淡表现形成鲜明对比。截至2025年9月10日收盘,康泰生物股价跌至18.65元/股,较2020年149.65元/股的历史高点暴跌超87%。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不可否认,袁丽萍的减持行为,容易引发市场对公司未来前景的质疑,甚至被视为“内部人不看好”的信号。

康泰生物的造富神话,还在高管中兑现。公司员工持股平台为红河州建水民康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其曾用名为深圳民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深圳民康”),也通过减持套现离场。

早在2011年,康泰生物为强化管理层及核心团队对公司的归属感,推进股权激励计划,公司骨干人员通过深圳民康间接持有公司股份。

该合伙企业设立时,由时任康泰生物副总经理刘群、董事会秘书苗向、研发中心主任刘建凯等46名核心骨干共同出资,合计认缴出资额2153.9万元,成为绑定核心团队与公司利益的重要载体。

2017年康泰生物上市后,深圳民康持有公司3.08%股份,位列第三大股东,其持股价值随公司上市实现显著提升。

2019年下半年,深圳民康启动减持动作,至当年年末已退出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而据2019年6月末数据,该平台所持股份的市值仍高达6.58亿元。

天眼查显示,深圳民康于2019年11月5日完成注销,意味着其持股全部变现离场。按6.58亿元市值及46名参与人员测算,该平台减持套现后,46名核心骨干人均可分得约1430万元。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回溯过往,康泰生物上市后通过IPO、两次可转债及一次定增实现了快速募资,累计融资总额达54.94亿元,资金主要投向研发与产能扩张。

其中,2020年5月,康泰生物以110元/股完成30亿元定增,认购方包括广发基金、国泰君安、华泰柏瑞基金等7家金融机构及5名自然人。2021年11月,实控人还倡议员工增持并承诺“亏损补偿”,增持股价平均约112.54元/股。若这些投资者与员工至今仍持股,已明显浮亏。

股价低迷之际,康泰生物若想走出低谷,必须迅速拿捏“短期控亏”与“长期破局”的平衡。

短期看,一类疫苗需通过优化生产降本、协商集采定价或能缓解亏损,同时收紧应收账款管理、减少减值计提,为盈利修复争取空间。

中长期则需押注研发与出海,前者需在带状疱疹疫苗等领域突破差异化产品,后者需从签约转向规模化落地,才能把海外需求转化为营收增量。

但两条路径均有挑战:疫苗研发周期长、竞争激烈,海外市场又面临政策与文化壁垒,短期内难见效。2025年下半年的批签发恢复、13价肺炎疫苗海外销售进度,将成为判断其是否触底的关键信号。

而对整个国产疫苗行业而言,康泰生物的困境也是行业转型的缩影——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驱动,企业唯有靠实打实的业绩与产品突破,才能重新赢回信任。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华兰生物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