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台湾半导体,凭啥?)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源 : 内容来自money,谢谢 。
过去,当全球化浪潮高涨,中国台湾产业多以成本为导向,向劳力便宜、生产成本低的地区进行布局。然而,地缘政治风险升高,全球供应链重组成为趋势,“地球不再是平的”,中国台湾的产业策略也随之转向,更注重生产韧性、市场贴近与终端应用的回应能力。
中国台湾半导体产业在全球有关键地位,根据工研院IEK Consulting统计,台湾半导体产业2024年总产值达1,656亿美元,全球市占约20.3%。其中晶圆代工市占高达68.8%,封测产业市占49%,皆居全球领先地位。在IC设计也有重要实力。然而,台湾在半导体上游(如设备、材料)与下游应用端仍有提升空间,也凸显强化市场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全球高达83%的AI芯片来自中国台湾半导体代工制造,特别是7纳米以下先进制程领域,更是台湾厂商重点布局项目。这使台湾在高性能运算、数据中心与边缘计算等应用场景中扮演不可或缺的核心。
回顾中国台湾半导体发展,不仅是科技突破,更是政策、人才与企业三者长年累积的成果。自1980年代起,台湾积极打造科技园区、发展专业技术教育,建构起完整产业体系。从2010年至2024年,台湾IC产值成长近三倍,但同期青壮年人口却减少20%。
即便新竹等科技聚落持续吸引就业人口,整体出生率下滑仍带来人才缺口的压力,产业也因此需透过国际化与多元策略来弥补。
近年愈来愈多半导体企业展开全球布局,于新加坡、美国、欧洲等地建立据点。台湾半导体企业全球化布局不仅是因应地缘政治,也是基于市场就近服务、强化生产韧性等考量。
企业选择设厂地点的思维也在改变,从单纯追求低成本,转向贴近应用市场与客户端的「场景导向」,例如车用芯片、医疗装置、工业控制、无人机等应用领域。这样的改变意味半导体业正从技术驱动走向应用驱动,也推动人才需求从工程技术专业技能转向跨域技术整合的能力。
未来半导体人才需具备国际观、跨部门协作能力、灵活应变与数位转型素养,尤其在AI浪潮推波助澜下,人才价值不仅体现在持续精进,更能引领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开创新格局。
中国台湾有完整的教育体系、学术基础深厚的优势,若能发展为“科技人才汇聚中心”(Talent Hub),不仅输出技术,更能培育与吸引全球科技人才。因应半导体产业全球化与半导体人才全球化的产业趋势,台湾应持续推动跨文化与跨国际人才培育模式。现已有来自泰国、墨西哥等地学生来台接受训练,毕业后回到母国或留台加入企业,协助本地厂商拓展国际据点与管理团队。
半导体技术发展已成为全球战略主战场,中国台湾在技术、产能与信任上具优势,下一步关键在如何强化场景布局、整合供应链、深化人才国际化与跨域合作。唯有系统性推进「技术+市场+人才」的三角策略,中国台湾才能站稳全球科技舞台的中心。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1162/9003275?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4156期内容,欢迎关注。
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小号防走丢
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