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甲骨文的爆裂增长,是AI狂潮的开端?)
《投资者网》引线 | 谢莹洁
美东时间9月10日,纽交所开盘仅30分钟,甲骨文(Oracle)便因触及“波动阈值”两度临停;复盘后股价继续上冲,收市报328.62美元,较前日大涨36%,创1992年上市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市值一夜暴增逾2400亿美元,相当于涨出一个耐克或两个高盛。如此巨幅波动并非由整体行情带动——当日标普500仅微涨0.3%,纳斯达克的涨幅也不到0.6%。
真正点燃资金的,是一则落款“2027”的超级大单:公司与OpenAI签署五年期算力采购协议,合同总值高达3000亿美元,平均每年600亿美元,为云计算史上最大单笔合约,也超过甲骨文过去四个财季云基础设施营收总和的两倍。
甲骨文市值猛增1900亿美元
数据库软件和云公司甲骨文在最新财报中披露,截至2025年8月31日的最新一个季度增加了3170亿美元云合同收入,不仅单日股价飙升36%,更为市场的AI投资热情添一把火。
业绩远超市场预期,甲骨文股价创1992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公司市值也因此增长2440亿美元至9220亿美元。
9月9日,甲骨文发布2026财年第一财季业绩,营收增长12%至149亿美元,其中云计算收入增长28%至72亿美元,云应用(SaaS)收入38亿美元,增长11%,但软件收入下降1%至57亿美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增长8%至43亿美元。
财报预计,2026财年,甲骨文的云基础设施收入将增长77%,达到180亿美元。
甲骨文首席执行官萨弗拉·卡茨(Safra Catz)在财报会上表示,此后未来四个财年,甲骨文的云基础设施收入将分别增至320亿美元、730亿美元、1140亿美元和1440亿美元。
截至8月31日的2026财年第一季度,甲骨文未实现履约义务(RPO,尚未确认的已签约收入)总额同比增长359%,达到4550亿美元。
随着甲骨文股价的上涨,该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拉里·埃里森的财富飙升700亿美元。据彭博亿万富豪指数,他的财富总额达到3640亿美元,接近坐拥3840亿美元财富的埃隆·马斯克的世界首富位置。
过去十年,公司在云基础设施(IaaS)赛道被AWS、微软Azure压制,份额徘徊在个位数;但生成式AI的爆发,使拥有自主芯片设计、数据库软件及硬件一体机能力的“垂直整合”厂商重新受到青睐。
根据协议,甲骨文将在得克萨斯、犹他等地新建不少于10座“GPU超算集群”,总电力需求4.5吉瓦,相当于两座胡佛水坝的发电量,为OpenAI提供从训练到推理的一站式算力;作为附加条款,OpenAI的新推理模型将优先在甲骨文云上线,双方共享增值收入。
多家投行快速更新了对这家科技巨头的目标价。Wolfe Research将甲骨文目标价从300美元/股大幅上调至400美元/股,较最新收盘价仍有超过20%的上涨空间,对应1.12万亿美元市值;美银将甲骨文目标价从295美元/股上调至368美元/股;杰富瑞将甲骨文目标价从270美元/股上调至360美元/股;PiperSandler将甲骨文目标价从270美元/股上调至330美元/股。
云业务展望强劲点燃AI设施需求
对于A股及亚洲科技供应链而言,甲骨文的“一夜封神”同样带来外溢效应。9月11日,金信诺、易华录、华孚时尚等数据中心及光模块概念股批量涨停;港股方面,万国数据、世纪互联最高涨逾14%。市场逻辑在于,一旦甲骨文模式被AWS、谷歌云复制,上游GPU服务器、液冷设备、高速连接器的订单将呈几何级放大。
新一轮全球人工智能浪潮持续爆发,算力紧缺导致服务器供不应求,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根据IDC的数据,2024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为1251亿美元,2025年将增至1587亿美元,2028年有望达到2227亿美元,预计2024-2028年复合增速达15.5%,其中生成式AI服务器占比将从2025年的29.6%提升至2028年的37.7%。
今年8月,中国电信研究院发布《智算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为中国的GDP贡献超过人民币11万亿元,大概占GDP的4%至5%,可能带动算力的需求是十倍,甚至百倍的增长。
中国超大规模科企AI资本支出方面,阿里巴巴(09988.HK)2025年2月公布的三年支出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的资本开支计划最受关注。2025年9月11日,阿里宣布发行32亿美元零息优先票据,80%用于增强云基础设施。这一次颇具规模的融资计划,市场视之为阿里为未来AI竞赛储备银弹。
但风险亦在积聚。
中信里昂和美银的分析师均表示看好AI板块中长期投资价值,与此同时,随着资本不断涌入并集中于这一领域,AI投资过热的警示也值得关注。2025年8月,美股科技七巨头市值累计达19.7万亿,约占标准普尔500指数总市值的34.1%。阿里巴巴共同创办人蔡崇信此前警告,AI投资规模已过于庞大,恐导致资源错配,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带来潜在风险。
以甲骨文为例,OpenAI一家在营收中占比过高,若其融资节奏或模型商业化不及预期,甲骨文的高额资本支出可能转化为闲置产能。摩根大通测算,要兑现3000亿美元合同,公司需在2027年前投入约1000亿美元兴建数据中心及购置GPU,而过去十二个月其自由现金流为-22亿美元,意味着必须依赖举债或股权融资,杠杆率可能从目前的1.8倍升至3倍以上。
回望过去两年,AI行情由硬件端的英伟达,到模型端的OpenAI,再到应用端的微软、Adobe,如今终于传导至“云基建”这一第四象限。甲骨文用一份3000亿美元的合同告诉市场:当大模型竞赛进入“万卡集群”时代,算力即话语权,而拥有土地、电力、数据库和工程整合能力的传统厂商,同样有机会分享这场资本盛宴。(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