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深度解读 - 正文

对话银河通用闻爱荣:北京独角兽,用太空舱破解具身智能应用难题

来源:节点财经 2025-09-16 21:57: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对话银河通用闻爱荣:北京独角兽,用太空舱破解具身智能应用难题)

采访 / 崔大宝

来源 / 节点财经

北京已经入秋,颐和园凉风阵阵。颐和园一角的凉亭边,由海淀区重点打造的标杆性活动“海淀之夜”盛大举行。

夜幕降临,映衬着月色,银河通用创始人及首席技术官、智源学者王鹤博士发表了主题演讲并进行“颐和园×海淀有礼”联名太空舱全球首发。

这家专注于具身多模态大模型通用机器人的企业,是一家土生土长的北京企业。

谈及与海淀的“缘分”,银河通用创始人、CTO王鹤此前曾表示,自己出生在海淀、成长在海淀、工作在海淀、创业在海淀,感到非常荣幸,一路走来,企业受到了北京海淀多方位的支持和帮助。9月12日的海淀之夜上,银河通用重磅发布全球首个融合具身智能与中华文化的“颐和园 × 海淀有礼”联名银河太空舱,并正式宣布开启常态化展示运营。这是银河通用与颐和园管理处的首次联名,也是银河通用与海淀文旅集团达成的首次官方合作。

银河太空舱的首发,不仅拓展了颐和园的消费新场景,为游客带来沉浸式互动体验,也折射出海淀区作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在“科技+文化”融合上的前瞻布局。

通过与颐和园管理处和海淀文旅集团的合作,银河通用为传统文化注入智能化动力,助力海淀打造智慧文旅新标杆,并为全国乃至全球文旅场景的创新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参考路径。

《节点财经》了解到,银河通用打造的太空舱,是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慧零售解决方案。

每一台太空舱最小仅9㎡空间,却可全天候自主运营,售卖饮品、小食、文创、药品等高频消费品类,兼容冷藏/冷冻等多种商品形态。单舱预计日均服务人次超千人,周边人流预估提升30%~40%,有效激活区域活力。银河太空舱由银河通用自研的机器人Galbot运营,可完成语音接待、下单支付、精准抓取与商品取送,实现“无遥操作、全流程自主”。

今年以来,具身智能赛道上演了一出融资热潮,产业链上下游总计发生144次融资事件,截至8月,2025年整个具身智能赛道融资总额近280亿元。

但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关注到商业化本质问题:

技术如何落地?机器人如何与场景结合?

今年6月,银河通用正式完成11亿元人民币新一轮融资,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具身智能领域单笔最大融资。这家成长于北京海淀的独角兽企业,已经开始将技术赋能于场景,并开始逐渐探索产品的落地。

《节点财经》在海淀之夜独家专访了银河通用副总裁闻爱荣,进一步了解了太空舱从产品到落地的路径和商业化。

以下是节点财经创始人崔大宝对话银河通用副总裁闻爱荣的内容:

01 太空舱落地实战:用户体验痛点攻坚与“超级点位”扩张计划

崔大宝:我刚才体验了一下太空舱,整个体验过程还是比较丝滑的,目前你们在用户端遇到的最大挑战和障碍是什么?

闻爱荣:太空舱自8月7日在北京中关村·ART PARK大融城首发后,已陆续收到全国多座城市的问询并投放部分点位。从C端用户反馈来看,当前最大挑战集中在两个核心体验层面:

一是,用户对机器人语音交互的需求强烈,希望机器人能通过语音对话实现更拟人化的沟通,让交互更自然;

二是,用户期待取货速度进一步提升,希望缩短等待时间。

整体而言,用户对“机器人卖货”这一新业态的关注度、接纳度及未来期望值均处于较高水平。针对这些反馈,公司内部已将“提升交互性”和“加快取货速度”列为重点优化方向,全力解决机器人与消费者的售卖场景互动问题,并提升取货效率。

崔大宝:银河太空舱的推广计划是怎样的?

闻爱荣:公司今年为太空舱制定的核心推广计划是“十城百店”,重点覆盖经济发展快、对科技感接受度高的超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例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苏州等,目前这些城市的项目已同步推进。

崔大宝: 银河太空舱单个模型的运营成本结构、预计盈利情况如何?

闻爱荣:太空舱的经济模型测算主要依赖两大核心维度,且目前因数据积累尚不完全,成本与盈利数据存在合理范围波动。

从成本结构与订单量核心影响因素来看,一方面是选品与供应链,比如我们在颐和园落地首个融合具身智能文旅银河太空舱,是具身智能与文化消费相结合的实践。我们通过与颐和园管理处和海淀文旅集团的合作,推出联名文创产品与饮品,这就是兼顾文化属性与用户基础需求,后续将持续优化供应链,通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路径打磨选品。

另一方面是订单量支撑,订单量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机器稳定性,当前太空舱在运营时段内,预计每分钟可完成1单,若点位支持24小时运营,订单量将进一步提升;二是点位人流量,优先选择景区、核心商圈等高频客流场景,保障订单量基数。

02 太空舱产品深解析:SKU动态适配投入的盈利密码

崔大宝:刚才提到选品,目前银河太空舱主流产品的SKU数量及主推品类是哪些?

闻爱荣:当前银河太空舱的选品核心逻辑是“贴近民生、结合场景”,SKU数量随场景需求动态调整,主推品类分场景差异化布局。

在商圈场景(如海淀大融城),以咖啡、饮品等高频刚需产品为主,满足用户即时消费需求,贴合商圈快节奏的消费特点

在景区场景(如颐和园),采用“文创+饮品”组合,引入“海淀有礼”系列文创产品,兼顾游客对地域文化纪念品的需求与基础饮水需求;同时,机器人支持各类物体替换,后续将根据季节变化(如夏季增加冷食、冬季增加热饮)和用户需求调整品类,保障选品灵活性。

03 太空舱VS传统零售:从流量IP到成本优势,四大维度碾压式胜出

崔大宝:太空舱与自助售货机、人工便利店等传统零售业态相比,在效率、毛利、点位分布上有哪些差异?

闻爱荣:太空舱自带流量IP,新形态刺激潜在消费,如用户因“机器人售卖”主动尝试购买,且易引发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自发传播,带动品牌与商品曝光;自助售货机形态传统,吸引力较弱,主要服务已有消费需求的用户,缺乏自发传播属性;人工便利店依赖人工服务,部分用户如社恐人群存在消费顾虑,且形态无明显差异化吸引力。

在毛利与成本方面,太空舱客单价在6--20元之间,拥有无人力成本的优势,硬件成本可随规模化下降。

崔大宝:7-11便利店在全球超 85000 家门店,还能做到全球标准化、连锁化,背后需要强大的运营和组织能力,银河太空舱相比传统业态,最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

闻爱荣:除上述差异外,太空舱的核心优势还体现在“长期延展性”。作为流量IP,已吸引广告合作需求,未来可通过供应链招商引资、广告投放等方式拓展盈利渠道,而非局限于商品销售;人力成本长期呈上升趋势,而机器人硬件成本随技术迭代与规模化会逐步下降,且太空舱的无人值守模式可大幅降低长期运营成本;不仅能覆盖传统零售场景,还可结合文旅、文创等特色需求,拓展零售业态的文化与体验属性,这是传统自助售货机与人工便利店难以实现的。

04 技术壁垒大揭秘:全链路稳定性!比行业快6个月的核心能力

崔大宝:银河通用在技术能力上的核心壁垒是什么?是软硬结合的整体工程化能力?还是大模型泛化迭代能力?还是你们的合成数据能力?

闻爱荣:银河通用的技术壁垒并非单一维度,而是“多技术协同+高确定性落地”的综合能力,所有技术最终服务于“商业化产品稳定性”。

崔大宝:这个怎么理解?

闻爱荣:在硬件稳定性上,公司成立两年间,我们专注打磨产品相关硬件,未追求“多品类布局”,核心原因是商业化产品需避免频繁召回与故障。当前机器人产品稳定性已达到应用级标准,支撑太空舱在开放式园区(如颐和园)面向普通用户稳定运营,而非局限于受邀制封闭场景,软硬件的长期耐用性与低故障率为规模化推广奠定基础。

崔大宝:还有其他的吗?

闻爱荣:在泛化抓取与模型能力上,太空舱货架采用1:1紧密叠放设计,目前已实现稳定抓取,可支持任意货品摆放与品类替换。

崔大宝:目前市场上所谓的技术优势都是动态的,接下来如何巩固技术优势?

闻爱荣:随着“十城百店”计划推进,太空舱在不同场景的运营数据将持续积累,这些真实场景数据可反哺大模型,大模型驱动、优化泛化抓取、语音交互、订单处理、全自主完成取货流程等五大优势形成“布点越多→数据越多→技术越强”的正向循环。

我们不追求“全场景覆盖”,而是在零售、工业等核心场景持续深耕,例如在零售场景优化选品算法与供应链协同技术,在工业场景突破搬运、分拣的精准控制技术,通过“单点突破→多场景复制”巩固优势。

崔大宝:那你们最大的竞对是谁?

闻爱荣:其实我想过很多次这个问题,我认为,那些大家以为的竞争对手或许根本不是你的竞争对手,将时间拉长一点,大家都是同路人。成功不是只选一个选手。

与其盯着竞争对手,不如专注自身迭代,我们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

05 应用布局:从ToC太空舱到ToB+工业,多业态矩阵成型

崔大宝:除了ToC的太空舱,银河通用在ToB服务上有哪些布局?

闻爱荣银河通用的业务布局并非局限于ToC零售,而是形成“ToC+ToB+工业场景”的多业态矩阵。

在ToB零售方面,聚焦“即时零售15分钟到家”场景,实现常态化运营,目前北京已落地10多家前置仓,全平台打通线上流量入口,线下服务对应商家,机器人可100%承接订单,且时效性满足即时零售需求,无需人工分拣,提升配货效率。

在工业场景方面,已与一线头部汽车企业达成合作,且与德国博世成立合资公司,核心原因是工业客户认可机器人在场景应用中的稳定性与效率;2024年聚焦零售商业化落地,工业场景以QC(质量控制)相关业务为主,主要解决工厂内“人员招聘难、流失率高、管理成本高”的痛点,例如仓库内箱子分拣、AGV小车货物搬运等人力密集型环节;2025年起将重点发力工业场景商业化,依托2024年积累的资源、数据与场景经验,进一步拓展搬运、分拣的应用范围(如快递行业仓储分拣),突破工业自动化中“仍需人工完成”的核心环节。

崔大宝:ToB服务与ToC业务在逻辑上有哪些差异?银河通用内部如何适配这种差异?

闻爱荣:在需求导向方面,ToC业务关注个人用户体验,需求分散且易变;ToB业务聚焦企业客户效率与成本,需求明确且聚焦。在场景复杂度方面,ToC业务场景相对标准化,用户行为可预测;ToB业务场景差异化大,需适配个性化场景。

我们在ToC端推行“十城百店”标准化落地方案;ToB针对工业客户提供定制化硬件与算法调整,针对前置仓客户打通全平台接口。

06 企业发展内核:科学家+企业家双基因,破解三大未来挑战

崔大宝:银河通用成立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作为典型的“科学家创业”企业,如何平衡科学家与企业家的关系?

闻爱荣:银河通用的核心优势之一是“创始人基因互补”,通过“科学家+连续创业者”的双核心架构,实现技术研发与商业化落地的平衡。公司凝聚海内外一众顶尖人才,现有算法、软件、硬件研发团队正迅速地发展壮大。创始团队成员在具身大模型领域拥有百篇国际前沿学术论文以及十余年的资深人工智能领域从业经历,兼具全球领先的具身智能研发实力和千万级智能硬件产品量产经验,具备强大的商业化“实战”能力。

崔大宝:你们内部创业文化是怎么样的?

闻爱荣:我们公司内部是很典型的“精进务实+持续迭代”的文化,例如王鹤博士每周固定时间让学生分享全球最新论文,确保自身与团队实时跟进技术前沿。同时,推动“小步快跑”的商业化策略,如太空舱从海淀大融城到颐和园的逐步落地,通过场景反馈持续优化产品,实现“技术迭代”与“商业验证”同步推进。

崔大宝:外界认为银河通用的发展“顺风顺水”,未来走向规模化,接下来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闻爱荣:尽管公司目前在政策、客户、场景上具备优势,但从“实验室到规模化”的过程中,仍面临三大核心挑战:

一是行业标准尚未统一,影响规模化效率。当前具身机器人行业的硬件接口、数据标准等尚未形成全行业统一规范,处于“百花齐放”阶段。例如硬件零配件更新迭代快,客户担忧“当前购买的设备未来能否支持新功能”“零配件是否可替换”,这会影响客户合作意愿,也增加公司规模化推广时的适配成本,需行业共同推动标准收敛。

二是售后服务与保修体系待完善。具身机器人行业尚未完整经历“3年售后服务保修期”的周期验证,目前行业普遍仅提供1年保修,客户对“2~3年后的维修成本”“设备耐用性”存在顾虑,而完善的售后体系需要长期数据积累与服务网络搭建,短期内难以完全打消客户疑虑。

三是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与商业化节奏匹配难。具身机器人的智能提升并非线性发展,存在“智能涌现”的不确定性,客户可能担忧“当前购买的设备,未来技术迭代后是否会快速落后”;同时,商业化需“小步快跑”,但技术突破的节奏难以精准预判,需在“满足当前需求”与“预留未来迭代空间”之间找到平衡,避免过度投入或错失机遇。

崔大宝:银河通用未来在零售业态上有怎样的愿景?

闻爱荣:我们愿景并不是“颠覆传统零售”,而是让机器人成为零售新基建——以机器人为核心,打通“供应链-场景-用户”全链路,实现“哪里有人的需求,哪里就有机器人服务”,推动零售业态更高效、更具体验感。

*题图由AI生成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 关 村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