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商汤:市值突破千亿,高盛目标价跳涨50%,券商集体唱好)
9月1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将成立AI效能提升组,推进“AI+”发展,促进AI政务发展。
同日,商汤-W(00020.HK)股价飙升,总市值突破千亿港元大关,创下近期新高。商汤本轮上涨受多重因素推动。此前,高盛也在最新报告中把商汤评级从“中性”一举上调至“买入”,目标价上调幅度接近五成。能让市场用脚投票,并能让高盛这家以谨慎著称的国际大行“中翻多”,商汤到底做对了什么?
答案就藏在刚刚公布的2025年中期业绩里。
商汤2025年中期业绩堪称优秀“三连击”:营收增长、亏损收窄、现金储备改善。
高盛报告用一句话总结:营收与生成式AI业务“双超预期”。
具体来看,商汤上半年录得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36%,超出前期高盛和彭博共识给出的市场预期;其中生成式AI收入同比激增73%,连续三次大幅度提升,占集团总收入比重提升至77%,印证了公司战略重心转移的成功。
上半年,毛利率维持在39%,经调整净亏损同比收窄50%,经营现金流净流出同比收窄八成以上,账上现金储备高达132亿元。贸易应收管理成效尤为突出——回款金额同比大增96%至32亿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缩短49%。高盛在报告中强调:“这种回款效率创历史新高,反映销售交付闭环能力质的飞跃。”现金流净流出同比收窄82%,验证了商汤向“精细运营”的战略转型。
生成式AI业务的高歌猛进,得益于“一基两翼”的业务发展策略,使其产品矩阵快速渗透到各行各业,逐步向AI赋能千行百业创业初衷践行。面向企业服务的“小浣熊”系列已拥有超过300万用户,金融、教育、政务三大垂直版本在短短数月完成规模化落地,成为B端生产力工具的标杆。日日新多模态大模型V6.5支持文本、图像、视频多模态流式交互,交互时长年内增长超五倍,已赋能银河通用、傅利叶等具身智能企业,并在AI文旅、消费级AI应用及硬件、AI教育等场景实现商业化落地。至此,商汤完成了从“模型”到“应用”再到“场景”的商业闭环,生成式AI不再只是技术概念,而是可量化、可复购、可扩张的商业化来源。
传统视觉AI业务则提供了稳健现金流与高质量客户池。上半年,视觉AI服务客户超过660家,复购率达57%,在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份额连续九年排名第一,汽车座舱视觉AI软件市占率连续五年第一。更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商机储备与新订单同比显著增长,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同步改善,为集团贡献了稳定的“现金牛”。
X创新业务则让资本市场看到“独立于集团,接受市场化的红利”。其中,X创新业务以智慧医疗“善萃”、智慧零售“善惠”等完成对外融资引入盈峰控股、金沙江创投等知名机构入局为例,其估值方法由母公司合并报表转向独立市值,资本效率将被重新定价。若其中任何一家率先启动IPO递表,将直接触发“分拆溢价”重估模型。参考 2023 年美团-W 对 KeeTa 的分拆行情,母公司在消息落地前后跑出大幅的超额收益,商汤当前市值对应的分拆期权价值尚未计入。
如果说亮眼的财务数据是“果”,那么全栈技术能力与场景落地能力就是“因”。商汤从AI基础设施、大模型到数据飞轮,层层加固护城河。
AI基础设施端,商汤大装置运营总算力已突破2.5万PetaFLOPS,国产芯片异构集群规模达5000卡,集群利用率达到80%,异构训练效率达到95%,上海临港AIDC二期按计划持续扩容。需要强调的是,引入国产芯片异构集群,能减少对外部芯片厂商的依赖,从而避免了全球供应链风险的影响,强化了在AI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另外,通过动态负载均衡与算法协同,商汤大模型能压缩推理成本,为规模化交付奠定成本优势,也为自身的生成式AI、大模型和行业应用提供强大的支持,保证业务的高效扩展和灵活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
模型端,日日新V6.5受益于模型架构的改进,在实现成本优化的同时,预训练吞吐量提升了20%以上,强化学习效率提升了40%,推理吞吐量提升了35%以上。多模态推理与交互性能大幅提升,成本降至原始的30%,同时带来5倍性能的提升,性价比提升3倍以上。日日新V6.5在OpenCompass和SuperCLUE评测中斩获双冠军,在国内首批通过中国信通院“大模型通用能力成熟度4+级”测评,长思维链与多模态融合技术比肩GPT-4o。 华泰证券在报告中指出,V6.5的推理性能与训练效率双双刷新行业纪录,成为商汤撬动B端与C端市场的“技术支点”。
数据飞轮则把成本曲线进一步拉低。智能Agent自主挖掘数据,不仅大幅降低了数据准备成本,还加速了模型的优化过程。海通国际在报告中强调:“自动化飞轮使商汤摆脱数据标注依赖,构建了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数据壁垒。”
值得一提的是,商汤的全栈技术能力绝非单点突破,有望发挥“国产算力×多模态认知×数据飞轮”的乘积效应。
在资本市场的视角下,商汤的这份财报赢得了多家国际与本土券商的“集体看多”,释放出强烈的积极信号。
高盛的翻多逻辑建立在“政策+需求+产品力”的共振之上。从政策层面看,国务院在《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中提出,到2027年重点行业AI Agent渗透率要达到70%,到2030年则进一步提升至90%。这一顶层设计不仅为商汤这样的头部AI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也为其在行业内的加速渗透创造了制度性红利。从需求角度来看,高盛调研显示,企业客户在AI资本性支出(CapEx)上的预算将在2025年同比增长超过40%,而私有云大模型的订单甚至已经排到了2026年。这意味着,商汤所主打的生成式AI解决方案正处在需求快速释放的窗口期。而在产品力方面,商汤已经通过SenseCore 2.0(算力平台)、SenseNova 6.5(大模型)以及覆盖多行业的应用矩阵,形成了“交钥匙”式的全栈解决方案。这种高度一体化的技术与应用结合,提升了客户的粘性和切换成本,为其市场份额的稳固与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从估值的角度,高盛基于DCF与EV/Sales的综合模型,将商汤目标价设定为2.72港元,隐含着约30%的上行空间,而这一幅度远高于大中华科技股平均仅9%的水平。这显示出资本市场对商汤稀缺性和成长性的高度认可。更重要的是,高盛预计商汤的生成式AI收入占比将在2030年达到91%,几乎构成核心业务的全部。若这一预测实现,商汤将在未来十年间真正完成由技术驱动向产业主导的跃迁。
不仅是高盛,国内外多家券商也对商汤表达了相似的乐观态度。中泰证券在首次覆盖商汤时,直接给出“增持”评级,理由是其大模型已稳居第一梯队,并且通过业务拆分与融资优化现金流,从而具备了更强的资本运作能力。华泰证券则维持“买入”评级,特别强调了日日新V6系列在多模态性能上的领先优势,认为这将成为商汤扩大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抓手。海通国际的分析则指出,生成式AI不仅推动了商汤营收的高速增长,更带来了经营效率的改善,其估值在同类标的中具备性价比。国金证券等机构同样强调,商汤在“算力+模型+应用”的组合上具备行业稀缺性,这种底层基础设施的领先地位难以复制,也将持续推动其市占率的提升。
可以看到,券商们的共识集中在两点:一是商汤的稀缺性。无论是SenseCore这样的算力平台,还是日日新大模型,都构成了行业少有的全链条基础能力,使得商汤能够在生成式AI时代脱颖而出。二是商汤的市占率提升逻辑。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场景落地能力,商汤在多个核心赛道保持第一,并不断拓展海外市场,进一步巩固了龙头地位。
至此,中外券商形成罕见共识:商汤已打开了一条清晰的估值上升通道。当“稀缺底座”遇上“市占率及政策加速”,商汤的投资价值,才刚刚开始被市场真正定价。
当积极因素在同一坐标系里共振,估值的时钟便会被重置。商汤用一份“营收超预期、亏损快收窄、现金大回流”的中报,把“何时盈利”的疑问改写为“盈利多大”的想象。更重要的是,在全球AI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商汤不仅是中国AI龙头企业的代表,更是国产算力与大模型技术自主化的重要参与者,其战略意义已经超越单一公司的商业成败,是中国式AI布局的核心代表性标的。
数据显示,商汤股价年初至今已累涨近80%,区间最高涨幅逾110%,成交额与换手率双双放大。在公布优异的中期财报后,商汤的市场表现更是迎来了新的高峰,千亿市值正式落定。有市场人士指出,AI龙头的β行情仍处于初期,资金在加速抢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