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锚定科技强国!科技部部署概念验证与中试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18 19:36:4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锚定科技强国!科技部部署概念验证与中试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  

9月18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介绍,这五年,我国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2024年,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入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占上榜企业比重为26.2%,较2020年增加4.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万家,较2020年增加83%。

现在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0年时间,未来五年是十分关键的攻坚期。下一步,如何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发布会上,科技部从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基础设施开放等方面给出了具体举措。

这五年,我国科技领军企业加快培育成长,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阴和俊介绍,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8%;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在传统产业,我国“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一,占比超40%;在新兴产业,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突破40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在未来产业,国内涌现出多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通用大模型,部分模型准确率突破95%,打造百余个标杆应用场景。

阴和俊说,“十五五”时期,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十四五”以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达6.8万亿元。

科技部副部长邱勇介绍,我国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

比如,西安交通大学与241家龙头企业共同组建研究院,形成了大学“出团队、出设备、出场地、出保障”,企业“出题、出资”,并且作为成果的“阅卷人”全程参与的模式,累计联合开展2500多项难题攻关,培养2000多名工程硕博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微纳公共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新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家半导体领域企业向该中心提出了一个生产中遇到的芯片清洗装备相关问题,但这不是一个电子信息学科的问题,受益于该中心是一个跨学科平台,最终通过引入航空航天学科的航空发动机设计相关技术,解决了这个半导体企业的需求。

该中心还与企业合作培养工程硕博士。2024级博士生张跃凯已经进入实习阶段,他是带着博士论文的题目来到企业的。

张跃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读工程博士,要与联培企业的生产课题紧密结合。在企业导师的帮助下,我正在慢慢转向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借助联培企业的软件系统等资源,构建自己的课题。”

“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不断健全国家技术转移体系。” 邱勇说。

中国技术交易所、上海技术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3家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12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以及高校院所自建的1084家技术转移机构,高校和企业共建的19000多家研发与转化平台,1.6万家各类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共同形成多层次技术交易网络。技术经理人也作为新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目前江苏、上海等省市从业者均达到万人规模。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邱勇说。

金融对科技创新非常重要,现在有一些企业特别是科技初创型企业遇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应该如何破解? 

邱勇介绍,有关部门从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政策“组合拳”,推动科技金融工作 “破题”。

一是引导创业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加快组建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预计将带动地方资金、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加速布局了一批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基金,签约金额突破3800亿元。联合社保基金会、大型银行和地方政府,推动设立科技产业融合基金、科创协同母基金、创投二级市场基金等,规模将超3500亿元,为创业投资“引流”“疏堵”。

二是推动银行信贷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增加到了8000亿,再贷款利率降低至1.5%。联动实施“创新积分制”和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累计向21家银行推荐了超过17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签订贷款合同超2900亿元。推动国家开发银行设立3000亿元“重大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专项贷款”。截至6月底,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46万亿元,同比增长22.9%,增速比其他各类贷款增速高16%。

三是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健全资本市场“绿色通道”机制,推出科创板改革“1+6”措施。正式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目前已经有288家主体发行了超6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

四是“全国一盘棋”推进科技金融工作。指导北京等13个重点区域开展科技金融的试点示范,推动济南等7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和上海临港等3个科技保险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打通金融支持科创堵点,有利于科技创新和金融双向高质量发展。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当前以抵质押贷款为主的信贷模式下,金融对科技类企业的信贷的推动还是存在阶段性的堵点和难点。相信在政策推动下,科技金融工作将进入快速变革阶段,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稳健发展。

科技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对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科技部副部长龙腾在发布会上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持续推动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建设,系统部署了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国家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库、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设施平台建设。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设施平台体系,有力支撑了我国重大科研任务和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在支撑产业创新方面,通过核聚变、光源等设施的建设,推动了超导产业发展壮大。” 龙腾说。

龙腾特别强调,“我们还积极推动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目前已有14.7万台(套)单价在50万元以上的科研仪器纳入了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向全社会开放共享。”

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建设对于企业科技创新也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部原副部长徐南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试平台建设堪称科技界最难的工作之一。其难点在于,需要企业与科研单位共同参与。企业行为受市场主导,政府和科技人员参与则是政府主导,这背后反映的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邱勇在发布会上说,我国支持各部门各地方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试平台。例如,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立89个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与创新创业、投融资机构合作,形成了覆盖试验验证、市场对接等成果转化全链条的服务网络。

“中试平台及相关服务机构是科技改革的一个着力点。中试平台需要打通科学、技术、工程三个维度,畅通创新链,实现从技术到工程再到产品的转化。其中,从技术到工程再到产品这一环节应由企业主导,政府要做的是将企业创新政策落实到位;科学层面的技术研究由科学家主导,政府提升技术研究经费即可。” 徐南平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新能源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