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光大银行中报透视:营收下滑罚单频出,零售转型与合规挑战何解?

来源:子弹财经 2025-09-18 21:56:4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光大银行中报透视:营收下滑罚单频出,零售转型与合规挑战何解?)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李薇

编辑 | 蛋总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9月初,光大银行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引发外界震惊的是,该行已连续11个季度出现营业收入同比下滑,在息差收窄趋势下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

光大银行作为我国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成立于1992年8月,总部设在北京。该行于2010年8月在上交所上市,2013年12月在港交所上市。

在股权结构上,该行最大股东是光大集团(持股44.23%),而中央汇金通过控股光大集团持有光大银行,财政部通过保险资金实现间接控股,因此该行属于国有控股银行。

截至2025年6月末,光大银行总资产规模7.24万亿元,位列全国性股份行第六名。然而,该行盈利方面遭遇挑战——上半年营业收入659.18亿元,同比下降5.57%;归母净利润246.22亿元,同比增长0.55%。

尤其是在零售转型方面,该行零售金融的利润占比仅为3%,相比同业存在不小的差距。

资产质量方面,该行不良贷款率1.25%,与上年末持平,但不良贷款余额突破500亿规模。更令人担忧的是,上半年该行罚单金额合计超过3000万。

接下来,如何在利润增长、风险管理与内控合规之间寻求平衡点,考验该行高管层的管理智慧与战略定力。

1、营收连降11个季度,归母净利润微涨0.55%

透过半年报,可见光大银行近年来营收下滑困境,盈利增速也在放缓。

「子弹财经」发现,该行营业收入已连续下滑11个季度,自2022年末的下滑0.73%,发展到2025年上半年的下滑5.57%。其中,降幅最大的是在2024年1季度,同比跌幅达9.62%。

在盈利表现上,近三年该行虽然未出现负增长,但增速持续回落。2023年上半年至2025年上半年,该行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速分别为3.32%、1.72%和0.55%。

究竟为何该行营业收入接连下降?哪些业务的收入减少?

半年报披露,该行三项收入均同比下滑。一是利息净收入454.32亿元,同比下降5.57%;二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4.43亿元,同比下降0.85%;三是其他收入100.43亿元,同比下降10.04%。

其中,利息净收入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营收来源。

半年报解释称,主要受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等因素影响,导致该行的利差空间收缩和利息净收入下滑。

截至上半年,该行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740.43亿元,同比下降11.34%。该行净利差1.31%,同比下降15个基点;净利息收益率1.4%,同比下降14个基点。

此外,该行的其他收入下滑,主要源自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从2024年上半年的25.45亿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9.07亿元。

(图 / 光大银行营业收入的构成项目和变动情况(来源:光大银行2025半年报))

在营收占比上,尽管整体收入下滑,但并未导致各项收入占比均回落。

上半年,该行利息净收入的营收占比68.92%,与2024年同期持平。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15.84%,较2024年同期上涨0.75%。其他收入占比15.24%,同比下滑0.75%。

(图 /光大银行各项营业收入占比(来源:光大银行2025半年报))

当前,在12家全国性股份行之中,光大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和总资产规模均排在第六名。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头部股份行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2、零售金融利润占比仅3%,信用卡收入大跌21.3%

加速零售金融转型,是光大银行近年来的战略重心,但经营表现并不理想。

上半年,该行零售金融的营收为255.38亿元,同比下滑10.59%;零售金融利润总额9.21亿元,同比增长149.41%,而2024年同期亏损18.64亿元,上半年实现了“扭亏为盈”。

从占比来看,该行上半年零售金融业务的营收占比38.74%,但利润总额占比仅为3%,形成较为明显的业务失衡局面。

(图 / 光大银行2025年上半年各项业务营收与利润总额(来源:光大银行2025半年报))

2020年至2024年,该行零售金融利润增速分别为-50.33%、261.83%、-40.01%、6.02%和-95.83%,业绩走势犹如“过山车”。

同时,零售金融营收增速从2020年的7.3%,降至2024年的-15.17%。

在该行零售金融的营收构成中,信用卡业务占据较大比重。2020年至2024年,该行信用卡收入占比分别为77.36%、69.7%、66.63%、66.3%和60.18%。

由此可见,信用卡业务收入的起伏变化,或是该行零售金融业绩波动的主因。近两年,尽管银行同业也遭遇信用卡规模回落的危机,但光大银行的降幅比例相对更大。

上半年,该行信用卡业务收入为136.6亿元,同比下滑21.3%。同业对比来看,招行、中信银行与华夏银行的信用卡收入分别下滑16.23%、14.61%以及12.91%,可见光大银行的降幅更显著。

「子弹财经」发现,放长时间周期来看,该行连续五年的信用卡业务收入呈现下滑态势。

2020年至2023年,该行的信用卡业务收入分别同比下滑4.59%、2.71%、0.41%和2.07%,整体下滑幅度较小。

然而,该行2024年信用卡收入下滑至331.56亿元,相较2023年的430.6亿元,近乎减少100亿元,跌幅高达23%,引发业界热议。

不止是信用卡收入下滑,该行信用卡的交易量和贷款余额均双位数下滑。

2024年末,该行信用卡交易额1.68万亿元,同比下跌29.25%,而同期招行、中信银行的跌幅分别为8.2%和10.2%。同时,该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下滑13.6%,而其他股份行普遍为个位数回落。

值得关注的是,光大银行一面是信用卡收入下滑的压力,另一面则是信用卡贷款的逾期风险挑战。

2025年4月中旬,该行在银登网发布了一批包含10期的信用卡不良贷款转让项目公告,合计债权金额高达117.51亿元。而转让起始价为5.94亿元,相当于0.5折甩卖资产。

(图 / 光大银行2025年第1-10期信用卡不良资产转让项目公告(来源:银登网))

危机之下,监管部门在2025年5月发布批复文件,核准廖伟煜担任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的任职资格。

(图 / 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任职资格的批复公告(来源:金融监管总局网站))

新官上任后,能否带动该行信用卡业务重回上升通道,尚有待时间验证。

令人诧异的是,该行2024年零售金融利润大跌之下,分管零售条线的副行长却获得最高薪酬。

(图 / 光大银行三位分管零售的高管薪酬情况(来源:光大银行2024年报))

从该行2024年报披露的董监高薪酬数据来看,三位分管零售条线高管的税前年薪分别为154.48万元、153.02万元和144.45万元。其中,齐晔和杨兵兵均任职副行长,张旭阳任职董事会秘书及首席业务总监。

由于该行2024年下半年迎来新任行长郝成,因此未披露行长的当年薪酬数值。

零售业务承压之下,尤其是信用卡业务如何破解下滑难题,是摆在新任总经理面前的头等大事。

3、上半年罚单超3000万,新组建的数字委能否逆袭?

2025年上半年,光大银行频繁收到监管罚单,合规问题或引发信任危机。

据不完全统计,该行上半年的罚单金额合计为3100.98万元。最大罚单发生在今年1月,罚没金额超1800万元。

1月,该行总行被中国人民银行罚款1677.06万元,并被没收违法所得201.77万元,合计罚款1878.83万元。处罚事由包括账户管理、清算管理、反假货币业务、人民币流通管理、信用信息管理与反洗钱等11项违规行为。

时任法律合规部副总经理兼反洗钱管理中心总经理于某某在内的12名责任人,合计被罚款75.6万元,多人同时被警告。同月,该行扬州分行被扬州金融监管分局罚款60万元。

2月,该行上海分行被罚150万元,相关责任人被处以禁止从业等严厉处罚。

3月,该行扬州分行再次被罚40万元,时任该行扬州江都支行副行长王建(主持工作)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五年。

同月,该行台州支行被罚103万元,林卫民(时任该行台州支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及何金杰(时任该行台州临海支行行长)各处1万元罚款。

4月,该行深圳分行被罚640万元,两名高管被禁止从业终身。

6月,该行沈阳分行被警告并罚款229.15万元,时任副行长、时任法律合规部总经理分别被罚1.5万元。

出人意料的是,金融监管总局在9月12日披露的罚单显示,光大银行总行再次被罚430万元,违规事项包括信息科技外包管理存在不足、监管数据错报等。

(图 / 光大银行总行2025年1月与9月收到的罚单信息(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在罚单之外,一项法院判决也曾引发热议。2025年4月,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于银行员工诈骗案,作出终审判决,被告人被判处无期徒刑。

涉事主体正是光大银行郑州某支行客户经理,通过向31名客户虚构“保本保息、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累计诈骗1.6亿元,该案件已持续13年。

在上述违规事件的背后,折射光大银行内部存在管理问题。近三年,该行10余名管理人员相继被查或被移送司法,在股份行之中实属罕见。

其中,光大银行原董事长李晓鹏、唐双宁接连因贪腐被查,时间间隔15年。此外,该行前副行长张华宇、交易银行部原总经理夏伟、原首席业务总监张博等人先后因贪腐落马。

内控承压之下,该行如何打赢翻身仗?从其2025年年中发布会的表述看,数字化转型或成为核心抓手。

目前,该行已形成多个业务条线的数字化项目规划,尽管这些项目并未与合规管理直接关联,但通过数智化技术实现智能获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考核压力,进而减少员工为完成指标而发生违规行为的风险。

2025年半年报披露,该行上半年科技投入22.74亿元,同比增长7.87%。科技人员3965人,占全行员工的8.34%。

鉴于部分银行未披露上半年的科技投入数据,因此选取2024年末数据进行横向对比。结果显示,光大银行的科技投入排在第五,同时营收占比4.85%排在第四名。

发布会上,该行副行长杨兵兵介绍称,在原有“数字化转型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数字金融发展委员会”,并从机制、流程与平台三方面进行优化。

其中,在机制方面,该行设立委员会层、工作组层和专班层,其中三个专班分别是普惠金融专班、供应链金融专班和零售信贷专班。

由此可见,这三大版块是其今后谋求盈利增长的重点业务。

总体来看,光大银行正面临业绩和内控的双重压力,未来将如何重塑零售金融转型的增长快车道?又将如何重塑市场信心?「子弹财经」将持续观察。

*文中题图来自:界面新闻图库。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信银行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优秀,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