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检西部李宝基:20%电动车不合格,印度摩托质量远超自主)
9月18日,在重庆举办的2025中国摩托车重庆论坛上,中检西部检测有限公司(下称“中检西部”)总经理李宝基表示,摩托车行业内卷严重,造成了产品安全不过关、产品质量不达标、中国品牌出海受影响、行业对长期研发投入不足、产业低利润运行、社会资源浪费等六大危害。
中检西部承担国家各部委对摩托车产品的抽查,李宝基说,摩托车行业和电动车行业的合格率基本是80%,还有20%的产品是不合格的。首先,摩托车的国标并不是高标准、严要求,只是保证老百姓安全和环保等一些最基础的要求。但即便按国标抽查,仍有20%不合格率,这些摩托车不仅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驾驶体验,也造成了不少威胁消费者生命安全的重大事故。
其次,摩托车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不高,对中国品牌出海非常不利。1990年前后,中国摩托车凭借价格优势迅速占领东南亚市场,但随后中企之间大打价格战,最后导致中国摩托车败走东南亚,如今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的市占率已不足 5%。
李宝基讲述了中检西部在2019年承担国家某部委对出口摩托车产品抽查的案例,当时国家委托中检西部在缅甸等海外地区买了6家中国企业生产的摩托车,以及印度、日本品牌的一些车型,中检西部按照国家标准和加严标准做了测试,最后的结果让人非常震惊。
“现在很多人受抖音等影响,觉得印度做出来的东西比中国差远了,中国是工业制造大国,但实际上,印度TVS车的质量远超大部分自主车企出口至缅甸的车,”李宝基说,当时做完1万公里可靠性测试以后,TVS摩托车没有任何小毛病,没有更换任何零部件,只是正常保养,从此改变了我对印度摩托车的想法。
李宝基表示,现在中国的优秀企业在缅甸,即便产品质量和印度TVS一样,但销量仍然不好,很多优秀的企业都说受累于中国品牌在缅甸的口碑不好,所以,短期的机会主义对出口非常不利。
第三,短期机会主义也导致企业在产品开发方面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电动车企业的研发周期普遍很短,一旦某个车型上市之后不能大卖,企业很快投入到下一个车型了,中检西部每年要给很多大企业做十多款、几十款的新产品检测。
第四是内卷之下,企业更加注重短期机会主义,对长期投入研发不足。李宝基称,现在燃油摩托车的市场还是比较大,但在油电混合摩托车,尤其是在长续航、高性能的动力电池和高集成度电驱系统方面,研发没有汽车那么快。很多汽车的技术可以平替到摩托车、电动车上,但摩托车行业对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对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关键技术的研发不足。“几个主流电动车企业我都很熟,他们更注重渠道,对渠道的依赖性更强,导致行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慢。”李宝基说。
第五,短期内卷造成行业低利润运行。燃油摩托车加电动摩托车企业,共有四五百家,在一些细分赛道里,工信部每个月申报的70%新产品是电动车。这些电动车整个配套加生产成本在1800—2000元,但是出厂销售也就1500—1800元,卖一辆就亏一两百元。
“但也不能不卖,因为如果不卖,整个生产链工人就都要停下来了,而且大家都觉得明天会更好,都撑着最后一口气,这样对行业发展很不利。”李宝基说,也有些新的资本觉得电动车是百姓刚需产品,兴冲冲地进到这个行业然后又退出去,这样进进出出,500家摩托车企业中每年退出的也不少。
最后,行业内卷也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当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摩托车保有量超1亿辆。其中,电动摩托车数量比较大,电动自行车每年也有5000万辆产销。
李宝基表示,今年新国标实施之后,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更严格。现在的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产品虽然达到国标,但可靠性差,产品寿命周期其实就3—5年,很多电动自行车骑3年就骑不成了,性能严重下滑到不能用或者报废后,对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原材料消耗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