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半年翻倍!东莞科技股因何崛起?)
文丨云潭
中国硬科技股的宏大叙事,已经在A股开始。
AI、算力、CPO、PCB、人工智能芯片、具身智能机器人、工业母机等等板块,正掀起一波轰轰烈烈的科技牛市。
作为“世界智造基地”的东莞,扛起中国“科技牛”大旗:
东莞A、东莞战略新兴30和东莞电子信息指数自2024年9月中旬开始连创新高。东莞A指数,今年以来涨超70%(截至9月22日),同期美国纳斯达克也仅有16%。而如果从4月7日的最低点769.3算起,不到半年时间,已经实现翻倍。
东莞科技股,正成为资本市场不可忽视的的力量。
【东莞新叙事】
今年以来,DeepSeek横空出世,令全球资本对中国科技资产进行一轮价值重估。诸多迹象表明,2025年注定是一个转折之年。
科技变革,也令资本市场里的“东莞叙事”更加激情澎湃。
自4月份开始启动,东莞系列指数气势如虹,东莞A年度涨幅超过70%,东莞战略新兴30、东莞电子信息、东莞先进制造指数分别上涨84%、86%和58%。
如此强劲的表现,背后是全球科技变革中涌现出的新需求、新动能。
代表性企业生益科技是全球PTFE覆铜板龙头,已通过英伟达严苛认证。随着AI服务器、高速交换机快速迭代,信号传输速度、数据量快速提升,对覆铜板提出了更高要求。
5月19日,英伟达正式推出划时代的GB300 NVL72服务器系统,其推理性能较前代暴涨50倍,每秒量提升5倍。黄仁勋更是豪言,基于英伟达测算,未来AI计算能力每10年提升大约100万倍。
而要想支撑算力的爆发,离不开生益电子这样的PCB供应商。
作为PCB行业翘楚,生益电子也受益于此。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31亿元,同比增长452.11%,持续呈现高景气增长态势。
放眼全球经济周期,每一轮都是在新科技的助推下开启新一轮增长。新能源、人形机器人、AI、工业母机、生物医药等行业不断孕育经济驱动力,东莞上市科技企业身处其中,受益匪浅。反映在资本市场上,便是科技股牛市行情不断升温。
趁着科技变革的春风,资本市场上的“东莞叙事”,只是刚刚开始。
【科技属性凸显】
从1994年,东莞第一家上市公司粤宏远A登陆资本市场,到今年4月17日,宏工科技在创业板上市,东莞A股上市公司数量正式达到63家(若剔除重组中的锦龙股份,为62家)。加上H股及境外上市企业,共计达84家,居广东省地级市首位。
而单以A股上市公司数量排座次,东莞一市就超过山西、贵州、云南等省份,随着股价上涨,东莞板块(A股)总市值高达7304.89亿元(截至9月18日)。
而这一数字在6月30日收市时为4971.61亿元,两个多月增厚2000多亿,相当于一个泸州老窖或中信建投的市值规模。
梳理来看,东莞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和市场布局较为多元,涵盖人形机器人、PCB、汽车零部件、精密机械、工业母机、新能源等行业,科技属性尤为明显;板块方面,涉及主板(21家)、科创板(9家)、创业板(31家)、北交所(2家)等。
无论从市值规模还是所属行业,亦或者企业地位,“东莞板块”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上市公司群体。
以科创板为例,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板,成为我国高精尖技术的聚集地。五年来,东莞力量不断崛起,在“鲲鹏计划”的赋能下,东莞诞生9家科创板企业,智造强市熠熠生辉。要知道,目前很多省份仍没有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数量领跑全市的松山湖区堪称科技+资本的“三好学生”,在这里驻扎了生益科技、赛微微电等7家科创上市企业。
在松山湖,不仅建设了100P智能算力的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还有明确具体的科技金融政策,以及200多家金融机构的支持。
可以说,松山湖就是东莞用好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东莞板块的一个典型样本。
不仅上市公司繁盛,东莞依托科技创新,衍生出高科技后备梯队——估值超100亿美元的OPPO、vivo;估值超50亿美元的云鲸智能,估值20亿美元的海柔创新……可以预见,东莞将持续为资本市场贡献澎湃血液,其上市公司队伍也会愈发强大。
【有规模,更有质量】
曾几何时,东莞板块被外界质疑,和佛山甚至深圳相比,没有千亿市值级别的上市公司。
这一“零的纪录”在2025年7月28日被打破,生益科技当天收盘大涨8.52%,股价创历史新高,总市值突破1000亿元,晋升为东莞首家千亿市值企业,为东莞资本市场和产业跃迁注入强心剂。
而生益科技、拓斯达、利扬芯片、东阳光、正业科技、博力威等“链主”企业的崛起,代表着东莞上市公司从此前的产业链配套角色,成长为掌握技术话语权和吸引产业链集群的企业领袖,更印证了东莞制造业的转型与突破。
东莞科技股的亮眼表现,离不开东莞这片产业沃土的滋养。
东莞长期以来坚持制造业当家,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加快高质量发展,为科技股的崛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历经多年发展,东莞铸造了完整成熟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从基础零部件生产到终端产品制造一应俱全。
近年来,东莞市也敏锐捕捉到了新一轮科技创新变革的机会,不断推出利好政策,为辖区科技创新企业“抬咖”。
2021年,当年8月26日,东莞发布《东莞市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扶持办法》《东莞市推动企业上市发展三年行动鲲鹏计划(2021年-2023年)》(鲲鹏计划),出台上市提速扩容、质量跃升和直接融资支持三大计划;
次年,发布《关于强化金融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持续壮大资本市场“东莞板块”,完善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梯次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并帮助企业排除上市障碍,发挥市属投资平台的引导作用,对上市挂牌实施奖励。
2024年,东莞又出台《东莞市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真金白银支持企业上市,如上市后备企业可一次性获300万元奖励,上市后首发融资的最高奖励700万元。
今年6月,再次出台《东莞市便利企业融资赋能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指出,鼓励上市公司发起设立并购基金,支持设立私募股权二级市场投资基金,拓宽基金退出渠道;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东增持,强化市值管理,探索设立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贷款贴息。不断提升上市公司资本回报。
可以看出,东莞已经构建了全方位的企业上市培育体系,并着力提升已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意味着,东莞板块,不仅有规模,更有质量。
以生益科技所在的松山湖为例,已成为东莞上市企业的高地。当前,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已诞生7家上市公司,松山湖上市后备企业的数量同样亮眼,截至目前达到57家,数量位居东莞第一。
在去年36家企业被认定为东莞市第十八批上市后备企业,“东莞板块”后备上市军团已扩容至358家。
在上市选择上,莞企也呈现多路并进的态势。与往年相比,北交所成为今年东莞企业密集上市的主阵地。汇兴智造、华汇智能、东实环境、邦泽创科、腾信精密、天健新材和高义包装7家东莞企业先后冲击北交所,除汇兴智造在今年2月终止IPO外,6家企业均已进入审核流程;
天域半导体、东阳光药则赴港股上市,东阳光药还成为港交所首例“H股吸收合并私有化+介绍上市”的创新案例。东莞资本市场多元化及创新趋势愈发明显。
产业深耕,政策助力,后备扩容,生益科技突破千亿市值仅仅是一个开始。
每一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世纪之初经济高速发展时的资源股,城镇化快速提升时的地产股,消费升级时代的家电股,如今在硬科技时代,东莞板块扛起了科技股的大旗。
从当年靠“三来一补”政策起步,成为改革开放初期的南粤“四小虎”之一,到如今的科技资本高地,东莞正在新一轮科技变革中重塑自身的竞争优势。$生益科技(SH600183)$$生益电子(SH688183)$$拓斯达(SZ300607)$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