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抱上OpenAI的大腿,立讯精密还是代工命

来源:源媒汇 2025-09-25 16:38:0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抱上OpenAI的大腿,立讯精密还是代工命)

文源:源Byte

作者:柯基的柯


立讯精密,涨疯了。


9月24日,“果链一哥”立讯精密尾盘拉升,截至收盘涨6.85%,报收70.20元/股,总市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续创历史新高。


此前一天,立讯精密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公司股票于9月19日、9月22日、9月23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4.24%。


市场的普遍解读,将这场狂欢归因于苹果,iPhone 17首发销量超预期,带动整个供应链起飞。


“果链一哥”跟着苹果水涨船高,逻辑上,无瑕疵,顺理成章。


但好事者刨根问底般的寻找答案,发现事实远比外界看到的要更为复杂。


资本市场之所以狂欢,并非完全因为“果链”的复兴,而是看到立讯精密找到了苹果之外的另一个“大腿”——OpenAI。


这标志着,“果链”企业不仅可以跳出苹果,更能承接来自AI算力方面的需求。毕竟,在当下的科技行业之中,AI算力几乎就是未来科技的代名词。


01

与苹果无关


“人工智能巨头OpenAI已与中国‘果链’龙头企业立讯精密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发一款面向消费级AI设备。”


这则大瓜消息一出,直接点醒行业。


产业链人士随后向媒体证实,OpenAI已就具体项目与国内供应链展开深度合作。立讯精密,将负责“至少一款”OpenAI消费级AI硬件的组装工作。


产品形态,可能包括智能眼镜、数字录音笔和可穿戴徽章。预计,2026年底或2027年初,就会正式推向市场。


对于立讯精密而言,这笔合作达成,意味着AI硬件/可穿戴/智能终端等新类别产品的大门向它敞开,开启“后苹果时代”的增长曲线,深度合作可能还意味着能从“代工厂”、“模块+整机装配商”的身份转向“AI硬件制造商”。


相比之下,“果链”这条老路,不仅越来越难走,且还没有什么新故事可讲。


立讯精密创始人王来春的发家史,是一部典型的中国民营经济的传奇:21岁,她还是深圳富士康流水线上的一名女工;37年后,她以1315亿元的身家,登顶潮汕女首富,亲手打造出苹果供应链“三巨头”中转型最激进的企业。


她的成功,离不开对苹果的深度绑定。


2011年,她斥资5.8亿元收购昆山联滔,借此切入苹果供应链,首次尝到“果链”甜头。此后,通过连续收购,她拿下了苹果AirPods的订单,并最终在2020年,以33亿元收购纬创在内地的iPhone制造业务,成为内地首家苹果iPhone整机制造商。


成也苹果。


但,也可能败也苹果。


外部的压力,来自地缘博弈,特朗普政府的加税政策,加重业绩的不确定性。根据投行摩根士丹利的测算,对华加征关税将使苹果公司每年增加约85亿美元的成本。如果这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一部iPhone 16 Pro Max在美国的零售价,将从1599美元,飙升至2300美元。


苹果自身,才刚刚依靠iPhone 17的暴走打了次翻身仗。在iPhone 17正式发售之前,外界并不是特别看好。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苹果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仅为13.9%,惨淡地排到了第五名。


图片来源于Counterpoint


华为、vivo、OPPO、小米,都排在它前面。


能否继续保持强势,还有待时间来检验。


对于立讯精密来说,对苹果的“依赖症”,已深入骨髓。


根据其财报,来自苹果的营收占比,仍高达70%,这在太平岁月是增长引擎,但在贸易战背景下就成了暗雷。


在历史上,有欧菲光与歌尔股份的前车之鉴,一旦苹果撤单立讯精密,势必将蒙受重大损失。


更致命的是,代工模式的瓶颈显而易见:缺乏核心技术,议价能力弱,利润空间始终有限。资料显示,2018年至2024年,立讯精密毛利率分别为21.05%、19.91%、18.09%、12.28%、12.19%、11.58%、10.41%。


即便跳出“果链”,找到了小米、华为这样的“米链”“华链”作为对冲方案,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方面,“米链”“华链”发育得相对完善,都有自己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体系,新进入者想要分一杯羹,难度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米链”“华链”的利润空间,可能不如“果链”丰厚。国产手机品牌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对供应链成本的控制也更加严格。这意味着,即使成功进入“米链”“华链”,立讯精密也可能面临利润率下滑的挑战。


因此,跳出固有的业务框架,承接AI算力需求,或许是一条新的解题思路,


02

OpenAI疯狂“造”需求


OpenAI的野心,不会甘心做一个纯粹的AI大模型公司。


这家公司近期的一系列操作,正在不断释放需求。


9月22日,英伟达宣布,计划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双方将共建一个规模至少为10吉瓦(GW)的AI数据中心。


10吉瓦是什么概念?


这相当于400座三峡电站的算力总和。其总投资将突破5000亿美元。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OpenAI需要向英伟达购买400万至500万枚AI芯片,几乎就是全球过去三年AI芯片出货量的总和。


投资细节还在最后敲定,首笔100亿美元将在协议正式签署时到位。预计明年下半年,英伟达将向OpenAI交付首批Rubin GPU。投资节奏将以每吉瓦为里程碑,总金额最终达到1000亿美元,建设的 AI工厂将帮助OpenAI满足下一代AI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求。


就在英伟达宣布这笔投资之后,其股价上涨了3.9%,市值增加约1700亿美元,达到47000亿美元,而OpenAI的估值已经达到5000亿美元。


这种对上游半导体产业链前所未有的、颠覆性的需求,正是“星际之门”(Stargate)计划的一部分。


这个由OpenAI、软银和甲骨文联合发起的超级数据中心计划,其规模与战略意义,堪比二战期间的“曼哈顿计划”。


这个巨无霸级别项目的出现,也让近期硅谷另一场大戏——“爆改”英特尔,找到最终的逻辑闭环。


9月18日,英伟达公司今日宣布计划投资50亿美元收购英特尔公司股份,作为两家公司联合开发新芯片合作协议的一部分。


加上此前软银、美国政府的入股,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内,以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方式,完成了对英特尔的“爆改”。


软银、美国政府、甚至英伟达自己,之所以会联手“攒局”,扶持一个衰落的英特尔,作为台积电之外的制造备胎,其根本原因,就是OpenAI对可利用算力需求来驱动整个项目。


OpenAI,成了这个“芯片复仇者联盟”最终的的“买单者”。


甚至因为“星际之门”,还能让“爆改”英特尔与这场“世纪联姻”形成了业务共振。


至少在理论上,那些高达上千亿美元的需求,多少是有些机会转换成最终的硬件组装制造。


今年以来,OpenAI已经从苹果招募了超过20名消费硬件方向的核心员工,其中不乏在苹果效力超过十年的元老。


5月,OpenAI更是以65亿美元的全股票交易,收购了苹果前设计总监、被誉为“乔布斯灵魂伴侣”的Jony Ive所创立的AI硬件公司io Products。作为交易的一部分,Jony Ive的得力干将Tang Tan,正式加入OpenAI,并担任首席硬件官(Chief Hardware Officer)。


关于智能硬件的弹药库,已经备足。


03

“之一”的宿命


那么,回到立讯精密的视角。


抱上OpenAI这个新“大腿”,并非高枕无忧。


因为,从一个“苹果的之一”,变成“OpenAI的之一”,这家中国制造业巨头的身份,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在苹果的生态里,立讯精密早已是当之无愧的“果链一哥”。但即便如此,它也只是苹果众多供应商中的一个选项。


一部iPhone,有上千个零部件,来自全球两百多家供应商。苹果从不喜欢唯一的供应商,制衡与分散风险,是其刻在骨子里的策略。


一个经典的案例,是苹果如何扶持台积电,来制衡三星。


在智能手机时代的早期,苹果处理器的核心供应商是三星。但两家公司的关系,在经历了短暂的蜜月期后迅速转冷。三星不仅是供应商,更是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于是,库克找到了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打动他的,是张忠谋那句著名的承诺:“台积电永远不会与客户竞争。”


这个成功的历史案例,为苹果的“制衡术”,提供了完美的注脚。立讯精密,永远只是一个可以被替代的选项。


如今,在新生态里,情况依然如此。


中国供应链当下的价值,在于OpenAI的新产品,需要最稳定、最高效的量产能力来快速推向市场。这是一个宝贵的“价值窗口期”。


但一旦产品成熟、销量稳定,OpenAI完全可能像苹果一样,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低成本、更具地缘政治优势的“备胎”,届时,中国供应链可能又会陷入新一轮的“被替代”循环。


至少,立讯精密还将陷入与一众国内供应链公司的内卷之中。


OpenAI在接触立讯精密的同时,也被曝出正在与另一家“果链”巨头歌尔股份洽谈,可能将为其供应扬声器等零组件。


OpenAI的选择,很多。


更何况,OpenAI所描绘的宏大硬件需求,本身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英伟达与OpenAI的千亿合作,许多分析师都能看出来,这笔投资有循环交易的嫌疑,英伟达给奥特曼1000亿美元,你再花钱买我的芯片,再结合星际之门项目中,OpenAI与甲骨文的协议,一幅左脚踩右脚上天的泡沫图景便自然而然地浮现在大家脑海中了。


这类OpenAI侧重大模型、云端布局的公司,对于硬件的理解程度,也备受市场质疑。


毕竟,Meta前脚就刚刚搞砸了AI眼镜的发布会。


9月18日,在Meta Connect年度开发者大会上,众目睽睽之下,Meta的新款科技单品,翻车了。


在展示“Live AI”实时交互功能时,佩戴者询问Meta如何调制“韩式牛排酱”,眼镜里的AI却像卡了壳一样,反复给出重复性的回答,最终导致演示草草收尾。


就连OpenAI自己,同样在智能硬件上吃过瘪。2023年11月,这家由前苹果团队创立、并获得OpenAI CEO奥特曼投资的公司——Humane,发布了一款无屏可穿戴设备AI Pin。它主打语音与手势交互,试图取代智能手机。


AI Pin产品图 | 来源:Humane


结果,面世即“翻车”。


续航拉胯、发热严重、功能场景有限,再加上699美元的售价和每月24美元的订阅费,让这款产品的退货率居高不下。最终,Humane以1.16亿美元的“白菜价”被惠普收购。


况且,AI的商业化变现能力,尚未完全验证。ChatGPT的广告与订阅收入,能否支撑千亿级的算力成本和硬件投入,仍是未知数。


上述这些宏大的布局,要真正传导到消费级硬件供应链,并形成足以取代或分流苹果订单的规模,培育期之漫长,可想而知。


在这期间,立讯精密,依然要靠“果链”来维持生计。


对于立讯精密和王来春而言,从一个“苹果的之一”,变成“OpenAI的之一”,本质上,并未改变。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歌尔股份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优秀,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