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供应下降缓解市场紧张情绪 全球长期债券重回投资者视野

来源:智通财经 2025-09-26 14:55:3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供应下降缓解市场紧张情绪 全球长期债券重回投资者视野)

智通财经APP获悉,随着投资者关注债券供应的变化并在抛售后寻求低价买入机会,全球长期债券的压力正在缓解。数据显示,自9月初以来,美国和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均下跌约20个基点,而英国国债收益率下降逾10个基点。这扭转了此前一段时间的大规模抛售行情,该抛售曾扰乱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政府债券市场,推动日本长期国债收益率创下历史新高,同时令英国国债收益率升至自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长期债券的此次反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供应减少的推动,因为一些国家的财政部将发行重点转向成本更低的短期债券。日本财务省已提议在即将举行的拍卖中减少长期债发行量。英国央行宣布,从下个月开始,在其量化紧缩(QT)计划中降低长期债抛售占比。澳大利亚的债务管理机构则此前表示,将考虑减少超长期债的发行。

Aberdeen基金经理Matthew Amis表示:“债券收益率曲线在夏季的大幅趋陡走势已经放缓并开始逆转。长期债券不会有太多供应。”

供应端的变化正在推动市场的广泛重新思考。TS Lombard策略师称,供应“修正”为英国和日本债券创造了买入机会。花旗集团和美国银行的策略师已经退出此前对长期美债将跑输的交易建议。

长期债券市场前景出现一定乐观情绪的回归,凸显了供应担忧在近期抛售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即便财政赤字不断膨胀的广泛担忧仍在推波助澜。

TS Lombard经济学家Davide Oneglia表示,全球各地30年期债券收益率上升并不是“即将到来的财政灾难”的信号。他将原因归结于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这些机构通常是长期债市场中最活跃的参与者)的需求下降,以及央行的量化紧缩计划。他补充称:“如果当局在减少长期债发行上采取更有力的行动,将为投资者带来不错的机会。”

在美国债券市场,关于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曾是推动3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本月早些时候逼近5%的因素之一。但上周接近一致的政策决定令花旗的担忧减弱,该行利率策略师因此建议客户对此前押注30年期美债将跑输5年期美债的仓位进行获利了结。

Guggenheim 首席投资官Anne Walsh表示,只要通胀率保持在3%以下,30年期美债的收益率应当会维持在5%以下。她表示:“我们目前对通胀的基本预期是,通缩压力仍在持续。因此我们比同行对通胀继续下降的前景略显乐观,但认为速度会更慢。”

星展银行(DBS)新加坡高级利率策略师Eugene Leow表示,在长期债券遭到抛售之后,投资者再平衡可能成为一种特征,基金可能会买入第三季度表现不佳的资产。他表示:“在这一类资产中,我们认为会出现久期偏好。我们重申,超长期日本国债看起来很有吸引力。”

相对价值

全球强劲的经济增长也在帮助长期债券市场,这缓解了对财政赤字的担忧,并促使投资者重新考虑利率的长期走势。在亚洲,这一逻辑支撑了法国兴业银行利率策略师Stephen Spratt本周的新交易建议。他建议澳大利亚投资者买入“收益率曲线趋平”仓位,具体来说,是建立一种在未来数周澳大利亚10年期国债跑赢3年期国债时获利的头寸。Stephen Spratt在谈及澳大利亚的经济前景时表示:“前瞻性增长数据表明,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经济强劲表现。”

Bloomberg全球综合指数(Global Aggregate index)显示,押注长期债券正开始获得回报。10年期及以上债券本月的回报率为0.7%,高于其他期限的债券——相比之下,未来几年到期的债券只有0.2%。

摩根士丹利全球宏观策略主管Matthew Hornbach表示:“30年期美债实际收益率在2.5%水平,蕴含着巨大的价值。长期投资者如果买入了30年期通胀保值债券(TIPS),如今的状况相当不错。”

当然,前方仍有风险。财政担忧尚未消失,而如果利率下调,收益率曲线可能会进一步趋陡。政治因素也可能侵蚀市场的平静——英国工党大会可能在下周冲击对英国国债市场的信心,而日本新任首相则可能带来额外支出承诺的风险。

但近期的拍卖显示需求强劲。日本40年期国债在周四拍卖中因投资者踊跃买入而上涨,而上周的20年期国债拍卖则录得自2020年以来的最强劲需求。瑞穗银行EMEA地区宏观策略主管Jordan Rochester直言:“长期债券回来了。”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兴业银行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优秀,盈利能力优秀,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