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探秘大熊猫国家公园系列1 :救助野外大熊猫的饲养经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0-11 21:28:1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探秘大熊猫国家公园系列1 :救助野外大熊猫的饲养经)

21世纪经济报道特约记者 文静 四川广元市报道

“野外大熊猫虽然有野性,但你长期接触后它的野性就很少发作。我一次都没被它打过或抓过。”说这话的人给野外大熊猫做了近10年的“饭”。

记者怎么也没想到,探秘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第一站是甘肃片区白水江园区,但采访到救助的野外大熊猫饲养员却是在四川广元市,他儿子“林二代”家中。

李鸿志,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分局大熊猫驯养繁殖中心退休职工,今年70岁。9月2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和白水江分局一行从甘肃文县红土河保护站驱车两小时抵达四川广元后得知,他是甘肃饲养被救助的野外大熊猫数量最多且饲养时间最长的人。

大熊猫驯养繁殖中心副主任康永刚告诉记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最多救助饲养过12只野外大熊猫。李鸿志说,他从1985年到1993年在该驯养繁殖中心养大熊猫,最多时喂了9只。

直接进笼喂食

“不管哪个大熊猫,我都敢摸它。”

李鸿志是典型的“林一代”。

李鸿志——甘肃片区饲养被救助野外大熊猫最多的人 杜武林/摄

在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之前,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原国家林业局直属的三个大熊猫保护区之一。根据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白水江分局官网介绍,该保护区成立于1978年,位于甘肃省最南端,包括文县白水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及陇南市武都区团鱼河流域的小部分地区,南部比邻四川省青川县、平武县、九寨沟县。

记者在甘肃文县位于邱家坝的大熊猫驯养繁殖中心看到,该中心建于1984年,李鸿志在建成第二年后就从林场调了过来。当时中心救助饲养了5只大熊猫。“从来没有见过大熊猫,只是听说过。”李鸿志回忆道,心里非常高兴。

邱家坝海拔2350米,据文县县城近50公里。9月25日,记者抵达那里时,原始森林茂密,山高水深。康永刚告诉记者,这里现在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片区野外大熊猫分布密度最高的区域。

40年过去了,李鸿志依然一口气说出了他刚见到5只被救助的野外大熊猫的名字——“昌昌”、“桃桃”、“林楠”、“霄霄”和“菲菲”。“‘昌昌’、‘林楠’和‘霄霄’都是公的。”李鸿志说,当时,“霄霄”和“菲菲”还只是亚成体。

李鸿志先是给职工做饭,没多久就管起了大熊猫们的“伙食”。

“大熊猫的习性还是温顺,我们都是进圈舍里去喂。大小活动场和圈舍连着,活动场门开着,大熊猫可以自由进出。对成年大熊猫也一样,它不抓我。”李鸿志笑着说,“不管哪个大熊猫,我都敢摸它。因为和它们接触的时间长。”它们的名字都是被救助后领导取的。喂食的时候饲养员叫名字,一叫就来了。

在人们的印象中,野生动物非常凶猛。“当然,你突然和野生动物接触容易被伤害,要长时间接触才行。”他说。

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些被救助的大熊猫有的是因为竹子开花导致饥饿,有的生病,来的时候都很瘦弱,体内长虫的特别多,经饲养后慢慢恢复。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一只都能被救活。

对救助大熊猫的伙食,当年是饲养班长的李鸿志记得一清二楚。“我们4个人饲养,主要是打扫卫生,蒸窝窝头,换班休息。”他说。

上世纪80年代,对缺乏营养的野外大熊猫,李鸿志按照之前饲养员的办法,将黄豆和大米磨成粉面,加上麦麸和鸡蛋按一定比例蒸成窝窝头。“为了增加营养,我们还把牛肉煮了和着豆粉、米粉一起蒸给大熊猫吃。”他说,窝窝头的搭配比例他已记不太清,“现在的饲养方法肯定有改良。”

据他回忆,窝窝头一天喂两顿,早上9点和下午4点,野外大熊猫晚上要吃七八斤竹子,主要是箭竹。饲养员还要给野外大熊猫冲奶粉,不论大小都吃,小的吃得多一点。

被救活的大熊猫都长得很好。”李鸿志说,虽然刚到邱家坝的时候很辛苦,照明经常靠点蜡烛,做饭烧有烟煤,但他觉得和常年进山巡护、监测的林业人相比,这点苦根本不算什么。

“两年后,它认出了我”

“我一叫它就来了。”

被救助的野外大熊猫各自命运归宿不同。

在李鸿志饲养过的野外大熊猫里,有两位长寿“老人”——“昌昌”和“桃桃”。

在白水江自然博物馆里,有一具大熊猫的标本“昌昌”。标识上写明,昌昌在1985年从文县贾昌抢救回来,在白水江保护区定居9年后,于1994年迁居济南,后于2002年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昌昌”活了35岁,堪称寿星。

1994年送到济南动物园的另一只大熊猫“桃桃”享年36岁,成为“镇园之宝”,曾接待了国内外上百万游客。据说桃桃被救助是在文县铁楼乡桃家湾一带的山林里被农民发现,故取名“桃桃”。

“桃桃”去世后,济南动物园将它追授为“中国最老大熊猫”和“生态和谐使者”称号,从1980年至今,该园饲养的大熊猫大多超过野外大熊猫的平均寿命20多岁。

此外,1988年,大熊猫“霄霄”和“菲菲”远赴澳大利墨尔本皇家动物园巡展,在墨尔本和悉尼共展出200天。

“和大熊猫们时间长了肯定有感情,但为了大熊猫种群的繁衍壮大,饲养员想留但留不住。”李鸿志说,如果非要说哪只养过的大熊猫最喜欢,那就是“林楠”。

“因为经常在一起,它后来去了卧龙。”李鸿志说。

上世纪90年代,属于野生大熊猫种群成员的林楠作为重要种公兽,被送到卧龙先后与不同雌性大熊猫配对繁殖,其繁殖足迹延伸至多个大熊猫繁育基地,后代有“优优”、“娇子”、“美香”、“伦伦”等。

因为“桃桃”也曾参与繁殖计划,李鸿志曾赴四川卧龙照顾大熊猫半年。那是他和“林楠”两年后的重逢。

“刚开始它没认出是我。”李鸿志回忆道,呆了一段时间后它认出来了。“我一叫它就来了。”他说,自己和“林楠”还照过一张相。它蹲在地上,饲养员站起来喂它。几十年过去了,这张照片还被李鸿志珍藏在文县家中。

大熊猫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对于这个问题,李鸿志是这样回答的:“经常和它接触的人,大熊猫能听懂叫它的话。我的奶粉盒一敲,大熊猫就立即跑进来了。”还有,每只大熊猫的性格都不一样。

世界著名野生动物研究学家乔治.夏勒曾在《最后的熊猫》一书中大意是:“你们人类骄傲得无以复加。只不过因为你们在地球上智力最高,你们就自以为至高无上。你们必须克服成见和其他不健康的科学癖性……我们生存在不同的世界,其间差异大得超乎想象,我的世界以气味为主,你们偏重视觉;我的思考以嗅觉为主,你们则靠语言。”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