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全球资本再配置:中国凭什么成为“美国替代选项”

来源:观察者网 媒体 2025-10-16 16:00:3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全球资本再配置:中国凭什么成为“美国替代选项”)

【文/羽扇观金工作室 王力】

在全球资产配置版图酝酿深刻变革之际,外资机构正以前所未有的关注度重新审视中国市场。

10月16日,由第一财经、中国银行联合主办的“2025上海全球资产管理论坛”在沪召开,高盛、华平投资、路博迈、瑞士百达、安中集团等多家国际顶级投资机构齐聚一堂,围绕“十五五规划”下的投资机遇展开深度对话。

持续逾十年的“美国例外论”正面临严峻挑战,这一曾被全球投资者奉为圭臬的投资逻辑——“只要配置美国资产就能获得稳定回报”如今遭遇质疑。

东方汇理资管集团首席投资官文森特·莫蒂尔警示,市场或许正处于“暴风来临前的宁静”。与此同时,中国资本市场在经历2024年9月的政策转向后展现出强劲韧性,A股和港股市场的“绝地反弹”重新点燃了外资的配置热情。

更为关键的是,即将公布的“十五五规划”为全球投资者描绘了清晰的中国经济发展蓝图,从科技创新到绿色转型,从消费升级到供应链重塑,多维度的投资机遇正在显现。外资机构普遍认为,中国正从“世界工厂”向“科技强国”和“消费大国”转型,这一历史性进程将为长期投资者创造巨大价值空间。

美国例外论终结?外资重新审视全球配置逻辑

“美国例外论”的松动正成为2025年全球资产管理行业最重要的叙事转变。这一投资范式在过去十年主导了全球资本流向——无论经济周期如何波动,配置美国资产似乎总能带来稳健回报。然而,这一共识正在瓦解。

东方汇理资管集团首席投资官文森特·莫蒂尔在论坛上明确指出,“美国例外论正在受到挑战”。尽管今年4月以后美国经济数据表现不俗,企业盈利稳健,市场甚至重回历史高点,但资深投资者的担忧却在加深。高盛中国董事长范翔转述道:“文森特的结论是,最坏的情况虽然没有发生,但我们担心正处于一场暴风来临前的宁静。”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全球顶级投资人正在采取行动:有的为美元资产增加对冲保护,有的开始认真考虑将资金从美国转向其他市场。这种战略性调整的背后,是对美国市场估值过高、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以及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多重疑虑。

在此背景下,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显著提升。过去一年,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绝地反弹”。2024年9月24日的政策转向成为重要分水岭,随后港股和A股市场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让国际投资者重新审视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投资价值。范翔透露,2023年香港市场的股票发行和可转债规模为230亿美元,2024年增至350亿美元,而2025年至今已达到760亿美元,呈现指数级增长。“在好的市场环境下,优质产品的发行能够吸引而非消耗流动性,这是正向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对中国市场的重新配置并非短期投机行为,而是基于长期战略判断。瑞士百达集团股权合伙人赵俊杰表示,“作为总部位于日内瓦、拥有220年历史的资产管理公司,瑞士百达接触的欧洲机构投资者普遍更为长线。即便在前几年中国市场面临诸多挑战时,这些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信心从未减少,我们也没有看到大规模赎回。今年中国股市反弹后,已有的海外客户开始加配中国资产,其中法国、德国和南美投资者的动作尤为迅速。”

路博迈基金(中国)总经理阎小庆在论坛上分享了一个细节:今年4月美国推出关税措施后,集团高层对中国市场影响深感担忧并召开紧急会议。“在会议上,我们详细介绍了中国过去十年的新旧动能转换成就、十五五规划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供应链的完整性。”6月,路博迈邀请欧洲养老金公司高管来华,与中国监管部门深度沟通,这些机构投资者对中国政策的连续性和执行效率印象深刻。

外资的态度转变也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华平投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联席总裁周朗透露,过去12个月内,华平已有两家被投企业在香港成功IPO,另有两家正在排队。“IPO市场关闭数年后的重新开放,对一级市场而言意义重大。”更令人欣慰的是,华平参股的中欧基金和华宝基金在过去9-10个月的牛市中业绩显著提升,这为其在中国的长期布局增添了信心。

从流动性牛到基本面牛:中国市场的质变时刻

对于2024年9月以来中国股市的强劲反弹,市场内外存在一种普遍认知——这是一轮“流动性牛市”。然而,在外资机构眼中,这种判断过于简化了中国市场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他们看到的,是一个从流动性驱动向基本面支撑转变的质变过程。

“我非常认同流动性是任何牛市的基础,但今天的牛市我真心认为不仅仅是流动性驱动。”阎小庆在论坛上直言,“我们看到的是基本面的变化,包括企业盈利情况等各方面都在发生变化。”他指出,这种变化的核心在于“中国制造2025”规划推动的新旧动能转换,这一进程改变了过去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新质生产力正在真正发挥作用,产业链的科技含量持续提升,供应链韧性显著增强。

外资机构特别关注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性改革。阎小庆认为,中国证监会在市场规范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强制分红、常态化退市、对造假行为的严厉打击、推动兼并重组使有毒资产退出市场——这些制度保障是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生态基础。”对于强调“耐心资本”的长期投资者而言,他们需要相信投资的是实实在在的资产,而非虚假包装的概念。

港股和A股市场的结构性差异也成为讨论焦点。范翔详细分析了两个市场的特点:“港股很多发行是连夜闪电配售,投资者基础以外资为主;而A股的监管流程、产品类型都完全不同。”他强调,两个市场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不存在相互“吸走流动性”的问题。“港股牛市率先启动,带动全球投资者通过港股通和QFII等渠道配置A股资产,进而推动A股市场上行,这是一个正向循环。”

瑞士百达的赵俊杰从欧洲长线资金的角度分享了观察:“即便在前几年中国市场面临挑战时,欧洲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信心从未真正动摇。”她特别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来说明中国消费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我刚从日内瓦参加集团年会回来,我在包上挂了一个LABUBU玩偶,很多欧洲同事主动来找我,他们居然都认识这个品牌!”这个小故事折射出中国品牌全球化的新趋势。

外资机构还敏锐地观察到中国企业出海的利润空间。赵俊杰援引数据指出:“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毛利率要高于国内10%-15%,从利润率的绝对值来看,是国内的3-10倍。”这意味着,那些成功实现全球化的中国企业,不仅拓展了市场空间,更获得了更高的盈利能力,这为投资者创造了可观的回报空间。

华平投资的周朗从一级市场的角度观察到,并购重组市场在政策支持下活跃度显著提升。“过去两三年监管在政策障碍方面的改革力度很大,从量化角度来说去除了70%的障碍。”尽管他认为一级市场的并购退出生态还需要时间培育,但方向是明确的。

从流动性牛到基本面牛的转变,本质上反映了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成熟化进程。外资机构看重的,不仅是短期的估值修复或资金面改善,更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长期红利、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以及企业全球竞争力的系统性提升。这种基于基本面的信心,正是长期资本配置中国市场的核心逻辑。

“十五五规划”勾勒新蓝图:外资锁定四大投资赛道

即将公布的“十五五规划”成为论坛最受关注的话题。与会外资机构普遍认为,中国五年规划的连续性、可预测性和高完成度,为投资者提供了难得的确定性。

范翔将科技特别是AI的竞争比作“军备竞赛”:“如果你不投入,你的竞争对手会投入,那你就必须投入。如果不去投资AI,你连话语权都没有,连坐在桌前讨论的权利都没有。”阎小庆从市值空间分析指出:“中国前20大科技公司中,只有一家进入全球前20,占比仅1.45%。扩展到前40家,中国只有3-4家,占比仅3%多,这意味着市值增长空间巨大。”他特别提到,中国从雅砻江水电站到特高压输电网络再到储能系统的超前布局,为AI时代高能耗需求提供了坚实保障。

供应链安全同样备受关注。赵俊杰强调:“中国在半导体和AI应用方面的需求占全球市场1/3到1/4,但供给仍主要依赖海外。如果国内供给能力提升,有一天可以见证国内产生与海外半导体巨头并肩的龙头企业。”范翔补充道:“AI时代数据中心和算力消耗的能源比传统制造业更多,安全、自主、低价的能源供给是国家战略需求。”

企业全球化转型是另一重要赛道。周朗认为:“‘十五五规划’中最有价值的投资方向之一,是如何让中国企业变成全球性企业,这比‘出海’的概念更深远。”赵俊杰用数据支持:“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毛利率比国内高10%-15%,利润率的绝对值是国内的3-10倍。”她还观察到中国本土品牌在欧洲的认知度显著提升。石磊分享,安中管理的中国股票基金五年来向全球做了近百场路演,“即使在艰难时刻,基金份额并未大规模赎回,今年反而快速增长。”

消费升级被视为经济转型的关键。范翔提出三个关键点:财富效应让老百姓有“有钱的感觉”;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敢于花钱;供需关系调整,让大家“少工作一点、多消费一点”。石磊解读政策:“2024年9月政治局会议明确通过系统性推动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打造新消费场景,这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内核解决方案。”阎小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补充:“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是社会责任,也是中国企业出海、被全球认同的生态保障。”

赵俊杰总结:“任何企业或政府,如果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五年规划都至关重要。这种机构记忆和组织传承,是中国独特优势。”论坛最后,嘉宾们达成共识:中国权益资产在居民财富中占比仅11%,远低于发达国家;而27%资产仍放在回报率不到2%的现金和固收产品中。范翔指出:“全球正在开一场大Party,刚过午夜就离开是否太可惜?”但他也提醒:“虽然Party还在继续,但音乐随时可能停止。”

从美国例外论的终结到中国资本市场的质变,从流动性驱动到基本面支撑,再到“十五五”规划勾勒的多维机遇,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战略性再认知已经完成。在不确定性上升的全球环境中,拥有明确发展规划、完整产业体系和巨大增长潜力的中国市场,正成为全球长期资本不可忽视的战略高地。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银行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优秀,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