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14亿人的购买力!中国经济“有人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0-20 16:20:1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14亿人的购买力!中国经济“有人撑”)

【编者按】

10月20日,中国经济三季报出炉,GDP同比增长5.2%,社零总额同比增长4.5%,经济运行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比上年全年提升9.0个百分点,继续发挥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

中国经济能够顶住压力延续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离不开超大规模市场提供的坚实支撑。消费是经济循环的起点和终点,理解消费这张“王牌”,看清个人生活与国家经济之间的深刻联系,就能明白中国经济为何“有人撑”。


注意看,这个男人叫小帅

他正准备贷款5万装修

按往常,他每年要给1500元利息

但等等,突然有声音说:“这利息,我帮你付500块”

这背后

是中国政府为了拉动经济增长打出的一张王牌

——消费市场

这张王牌有多大?

该怎么打?

为何必须打?

这三个关键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钱袋子

也关系到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看懂这张牌,你就能理解当下的经济趋势


这张王牌有多大?

14亿消费者,4亿中等收入群体

构建了全球独一无二的超大规模市场

试想一下

重庆荣昌卤鹅刚火起来

就能在5天内带动20亿元消费

为一部匠心制作的中国动画电影打call

就把它送上了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第一

2025年刚过半

中国快递业务量就已经突破1000亿件

比去年还要提前了一个月

国庆中秋8天假期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4亿人次

创历史新高

8.88亿人次出游

总花费超8090亿元

“流动的中国”背后

正是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

2025年

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突破50万亿元

从实际购买力来看

2024年中国的市场规模已经相当于美国的1.6倍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60%左右


那么这张牌,到底怎么打?

今年来政策正在多维度发力

2025年全国两会明确

提振消费是政府工作首要任务

从顶层设计到视频开头提到的贷款贴息

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密集落地

政策从“让百姓有钱花”

“让市场值得逛”全面发力

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让百姓“敢消费”

增加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

让供给“吸引人”

优化消费环境与制度

让百姓“想消费”“愿消费”

最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也在加快建设

更多元的服务

让百姓过上品质生活

国家给补贴,产品和场景搞创新

消费增长有了多重动力

截至今年8月底

今年国家财政已拿出约4200亿元

大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带动各类商品销售额超过2.9万亿元

一些新消费赛道火爆

利润出现明显上涨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三季度经济数据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

社零总额36.59万亿元,同比增长4.5%

消费市场持续扩张

服务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


看到这,你可能会好奇

消费市场这张王牌为何必须打?

有三大原因

第一,经济增长转向内需主导

在市场需求扩大、生产增长带动下

生产要素流通改善,经济增长动能得到增强

第二,有效应对外部冲击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激发内需

才能在面对单边主义与强权霸凌时也能站稳脚跟

第三,满足百姓品质生活需求

如今,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现在老百姓每花10块钱

就有4.6元用在了服务消费上

百姓消费选择变得更多

品质消费走进了千家万户

当前,中国消费市场经历着结构性调整

增速放缓但韧性犹在

消费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而提振消费就是重中之重

今年

“政策组合拳”与“场景新叙事”正形成强大合力

“人工智能+消费”逐渐从概念走向落地

机器人、AR眼镜等高科技产品开启线下首秀

消费新场景和新业态不断涌现

而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则倒推企业优化产品

与此同时

离境退税也让“购在中国”更具吸引力

看到这

想必你也看懂了中国经济为何“有人撑”

打铁还需自身硬

把自己的事办好了

才能更好地应对外部挑战

一个体量更大、品质更优的消费市场

将成为中国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最强底气

————————

出  品丨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21财经客户端 学习经济工作室

总  策  划丨邓红辉 贾肖明

统筹策划丨丁青云 谭婷

制  片丨朱芷葵 刘巷

设  计丨吴怀宽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