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平安注销1亿股,战略正在发生变化)
文|辛苔 编辑/马飞
作为“全球保险品牌价值100强”第一名,中国平安正式完成了历时四年的资本运作闭环。
面对此前市场的非理性下跌,管理层判断股价已显著低于其内在价值。鉴于此,集团为稳定市场预期,启动了回购计划。
注销1亿股A股
10月20日,中国平安(601318)发布公告,宣布已完成注册资本变更登记及《公司章程》修订的相关手续。
具体而言,公司已于2025年9月3日注销了根据2021年A股回购方案回购的1.03亿股A股股份;股份注销后,公司同步启动《公司章程》中股份结构及注册资本相关条款的修订,并于近日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变更登记与备案,注册资本从原有的182.1亿元调整为181.1亿元。
图源:公司公告
此次股份注销可追溯至2021年启动的A股回购计划。当时,受人身险行业保费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公司股价从2020年底的94.6亿元/股持续下滑至50.3元/股。
面对股价下行,平安管理层判断公司价值被市场低估。于是,在2021年8月审议通过了A股回购方案:计划使用不低于50亿元、不超过100亿元自有资金回购A股股份,回购价格上限设定为82.56元/股。最终,于2022年8月完成,累计回购1.03亿股,支付总金额50亿元,成交均价为48.74元/股。
从回购完成到最终注销,中国平安完成了从“股价低谷期回购护盘”到“通过注销回馈股东”的价值闭环。
股份注销直接影响了公司总股本的收缩。在净利润规模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总股本减少将直接推动每股收益(EPS)等核心财务指标的改善。
有相关测算显示,注销使总股本从182.1亿股缩减至181.1亿股,降幅0.55%。若按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80.47亿元计算,每股收益提升约0.02元,每股净资产相应增加约0.03元。
从事件整体来看,中国平安体现了其在资本管理上的成熟性与前瞻性。一方面,公司用“真金白银”回购并注销股份,表达了管理层对当前股价被低估的判断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展示了集团的充裕现金流及雄厚的资本实力。2025年半年报显示,集团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215.9%,高于监管要求,为此次资本运作提供了内在动能。
投资策略转变
不仅限于股份回购与注销。2024年以来,公司战略重心转向低波动、高分红资产,密集举牌工商银行H、邮储银行H、招商银行H、农业银行H。8月,进一步举牌中国太保H和中国人寿H两家保险公司。
根据港交所最新披露信息,10月10日,平安人寿在场内增持298.9万股招商银行H股,增持完成后持股比例达17%。同日,中国平安买入641.6万股邮储银行H股,持股比例达17.01%。经估算,公司今年已累计耗资超千亿港元买入银行股H股。
而这,与此前在富通集团和华夏幸福上的投资挫折形成鲜明对比。彼时,中国平安曾因投资富通集团亏损超过220亿元,对华夏幸福的风险敞口累计约540亿元。可见,当前组合呈现出明显的防御性特征。
同时,公司重仓银行股与保险股,有助于分散金融板块的内部风险。毕竟,银行与保险同属于金融板块,具有相似的周期特性与监管环境。
从收益表现上,截至6月末,集团形成“港股核心驱动、A股局部承压”的格局。港股方面,汇丰控股年内股价涨近40%,为中国平安带来约418亿港元浮盈;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4家港股银行合计浮盈291.18亿港元,保险板块再获得56.11亿港元收益,重仓股总浮盈突破735亿港元。A股方面则受市场影响,长江电力、京沪高铁分别浮亏10.28亿、15.14亿元,但华电新能IPO带来了8.74亿港元的浮盈,形成对冲。
资产配置持续优化,截至2025年6月末,集团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逾6.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2%;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3.1%,同比增长0.3%。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权型金融资产中,股票账面值达6492.94亿元,占投资资产的10.5%,较2024年底提升近3个百分点,股票账面价值增加2000多亿元。
图源:2025年中期报告
此外,2025年6月,公司发布了一则关于H股可转换债券发行的公告。具体而言,公司拟发行117.65亿港元于2030年到期的零息可转换为公司H股股份的债。
对于中国平安而言,本次发行的可转债票面利率为0%,意味着在债券转换为股票前,公司无需支付利息,极大地降低了融资的财务成本。
根据公告,募集资金将用于满足以金融为核心的主业发展,并重点支持医疗、养老等板块。这表明融资活动与公司的长期战略方向紧密挂钩,为未来业务增长注入了动能。
对于投资者而言,也带来不同层面的影响。这次发行的零息可转债,初始转换价设定为每股55.02港元,较公告前一日收盘价有约18.45%的溢价。作为投资者,吸引力在于未来的转股收益。若未来公司的H股价格持续上涨且超过转换价,选择转股将带来可观的收益价差。
若股价表现不及预期,投资者仍可持有债券至到期收回本金,提供了一定的下行保护。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特性,可以吸引一些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
继6月派发2024年度红利后,公司于10月再次公布了2025年中期权益分派实施公告。根据公告,2025年中期每股派发现金股息人民币0.95元(含税),派发总额预计为17,202,259,895.25元(含税),约为172.02亿元。股权登记日为10月23日,现金红利发放日为10月24日。此次分红落地后,中国平安股息率达4.45%,在5家A股上市险企中位居首位。
图源:公司公告
作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中国平安将于10月28日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和经营说明会,并对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回答。对此,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