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A股震荡之下,资金流向何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妍君
10月28日,A股全天震荡,沪指一度站上4010.73点,盘中创下近十年新高。但午后,三大股指全线收跌。
从资金流向看,科创相关行业板块相对坚挺。10月28日,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入电池、软件开发、通信设备、地面兵装、IT服务等行业板块。其中,主力资金净买入电池、软件开发、通信设备的金额分别为39.83亿元、36.76亿元、36.63亿元。
近期,各路资金向科创赛道聚集的趋势仍在延续。除了权益基金加仓通信、电子、计算机等板块;10月以来,科创芯片、电池、机器人方向的主题ETF亦获得较多资金青睐。
在机构看来,顺应国家战略、具备真实技术壁垒的科技企业将是A股投资的重要主线。
国庆假期后,A股持续震荡,市场成交量、杠杆资金情绪均有所回落。直到上周下半段,市场才开始呈现回暖迹象,“此次沪指盘中突破4000点”则向市场释放出多重积极信号。
“从国内视角看,这体现了中国经济复苏预期的逐步稳固与政策的持续发力。财政与货币的协同宽松,为消费和科技等具有复苏弹性的板块注入了信心,企业盈利预期改善,市场预期从谨慎转向乐观,制造业PMI回暖亦有力印证了复苏动能。”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从外部环境看,陈兴文谈道,美联储降息步伐加快及美元走弱,提升了新兴市场的吸引力,外资加速回流A股,不仅反映出全球资本对中国经济结构性转型的信心,更表明中国宏观韧性和长期增长潜力正在被重新定价。这种内资热情与外资青睐的双轨资金流,共同向市场注入活力,推动市场风险偏好提升,为投资者提供了长期战略布局的窗口。
外资的积极变化已有数据支撑。
来自国泰海通证券的数据显示,最近一周(10月20日—10月24日,下同),北向资金估算净流入100亿元,此前一周(10月13日—10月17日)估算净流出113亿元。其中,最近一周,灵活型外资估算净流入68亿元,前一周估算净流出50亿元。
从最近一周陆股通每日前十大活跃个股看,中际旭创(当周陆股通双向成交总金额为197亿元,占个股当周交易金额比重的10%)、宁德时代、寒武纪—U的成交较为活跃。
陈兴文指出,外资通过沪港通、深港通渠道净流入,凸显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的重新配置,资金结构优化。这背后,既有美元疲软带来的相对收益优势,也有国际资本对中国政策连贯性及产业升级的认可。
除了北向资金,两融资金情绪亦有修复。据国金证券统计,10月20日—10月24日当周,两融资金净买入270亿元,活跃度较前一周小幅回升。
从资金流向看,两融、主动偏股基金、ETF资金都在向“含科量”较高的方向聚集。
例如,上周,两融资金主要净买入电子、通信、非银等板块,净卖出汽车、有色、机械等板块。其中,通信、家电、非银等板块融资买入占比上升较多。风格上,两融仅净卖出大盘价值板块。
同时,据国金证券策略研究团队统计,最近一周,主动偏股基金主要加仓通信、电子、计算机等板块,主要减仓家电、银行、食品饮料等板块。同时,新成立权益基金规模回升。
ETF资金的表现更为直观。Wind数据显示,10月9日—10月27日,嘉实科创芯片ETF、广发电池ETF、华夏机器人ETF的净流入额分别为23.42亿元、21.69亿元、17.14亿元,为本月“吸金”规模第七、第八、第十大股票ETF。同期,华夏芯片ETF、科创200ETF易方达分别获得13.85亿元、12.98亿元净流入,排名靠前。
从增量资金角度看,近期,私募加仓意愿较强,整体呈现乐观态度。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17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升至79.68%,较前一周上涨0.55%,创近一年新高。从趋势看,自2025年8月以来,该指数累计上涨5.75%,加仓趋势显著。
具体来看,截至2025年10月17日,满仓(>80%)股票私募占比达63.40%,中等仓位(50%—80%)私募占比20.41%,低仓(20%—50%)、空仓(<20%)私募占比分别为11.47%和4.72%,绝大多数私募选择高仓位运行。
多数私募判断,当前市场处于低位修复阶段,后续若出现利好,可能引发快速上涨,因此选择满仓避免踏空。
事实上,拉长时间看,在本轮行情中,私募(尤其是量化私募)亦是增量资金的主要供给方。
据中信证券研究部量化与配置组测算,8月私募量化产品规模约19274亿元,相较月初增长970亿元,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同时,险资也贡献了重要增量。今年以来头部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不断高增,7月保费收入为4735亿元,同比增幅达到20%,如果按照“新增保费当中30%投资权益”去计算,每月的增量能达到超过1400亿元的量级。
展望后市,A股走势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陈兴文指出,宏观经济层面,国内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需跟踪消费复苏的强度、政策连贯性(如财政刺激的持续性)及企业盈利数据的验证。国际方面,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节奏、美元指数的波动及中美关系等因素,将左右外资流向和市场情绪。
中银证券策略研究团队则提到,“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关于科技自立自强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论述,将持续为市场提供主线方向。此外,后续成交量能能否持续修复是市场能否有效突破并打开上行空间的关键观察点。
配置层面,陈兴文建议重点关注消费板块的复苏弹性、科技领域的自主可控进展及新能源产业的转型动能,这些领域受经济复苏和政策支持的推动,若发展稳健,将引领市场整体走向。同时,需警惕部分板块估值泡沫风险,若市场预期与实际经济数据背离,可能引发短期调整。
拉长视线看,结合“十五五”规划建议,银河证券策略研究团队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机遇主要聚集在三大方向,包括:新质生产力主题投资、反内卷主题投资和消费主题投资。
其中,对于新质生产力主题投资,该团队表示,顺应国家战略、具备真实技术壁垒的科技企业将是“十五五”规划建议背景下A股投资的重要主线。同时,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利好新质生产力主题估值重塑,这将进一步吸引更多的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汇聚,从而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在充裕的资金支持下,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有望在“十五五”期间迎来重大突破和高速成长,最终实现估值与盈利双击。
其建议关注云计算与大数据、算力、5G6G、新一代信息网络、人工智能、数字创意设备、集成电路、前沿新材料、核心元器件、抗癌药、有色新材料等细分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