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AI终端、卫星通信、汽车电子驱动多元增长 信维通信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增长22.06%)
10月28日晚,信维通信(300136.SZ)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告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59亿元,同比增长4.20%;扣非归母净利润3.14亿元,同比增长22.06%。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1.53%,较上年同期提升0.73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单季度毛利率为25.45%,较上年同期提升1.69个百分点。从三季度数据整体来看,公司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从单一射频龙头到多元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信维通信的战略转型正进入收获期。在消费电子主业稳健运营的基础上,公司加快在新一代AI终端硬件、商业卫星、智能汽车、数据中心、机器人等新业务领域的布局与产品落地,进一步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聚焦AI端侧硬件,抢占AI眼镜赛道先机
随着AI技术在端侧的加速渗透,AI手机、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普及进程提速,带动端侧算力、感知交互等需求持续爆发,行业进入规模化增长阶段。在此机遇下,信维通信凭借着其在射频与精密制造领域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专业能力,精准切了手机、眼镜、智能可穿戴设备等AI端侧设备供应链,推动天线、无线充电模组、精密结构件等核心产品线实现稳步增长。
其中,AI眼镜作为新兴消费级AI终端的核心品类,兼具广阔市场前景与巨大发展潜力,既是信维通信重点突破的新场景,也是公司深化客户合作的关键领域。目前,公司已针对AI眼镜构建起全场景产品矩阵,其配套的天线、散热组件及精密结构件等产品不仅成功切入Meta等知名品牌供应链,更在此基础上升级服务模式——通过提供“天线+无线充电+精密结构件”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形成多品类协同供货与全链条服务的双重优势,在强化客户粘性、提升业务附加值的同时,也标志着公司在AI终端领域的服务能力与合作深度实现新突破。
依托AI终端业务的先发优势,公司在消费电子复苏周期中获得额外增长动能,与消费电子主业形成高效协同,进一步巩固了在AI端侧供应链中的竞争地位。
卫星政策东风下,三位一体布局放量在即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首次将“航天强国”纳入“十五五”建设目标,明确提出加快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卫星互联网作为空间基础设施核心组成纳入国家发展全局。这一战略部署不仅凸显了卫星互联网在国家“新基建”和新质生产力培育中的关键地位,更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政策指引和广阔空间。在此背景下,全球卫星通信产业正迎来技术迭代与规模化发展的黄金期,低轨星座组网加速推进、手机直连卫星等新业态快速落地,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作为卫星产业链核心参与者,信维通信依托在射频技术、精密制造领域的深厚积累,重点布局卫星天线、连接器等关键产品,深度契合航天强国建设与卫星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目前,公司已构建起“连接器+天线+结构件”三位一体的产品矩阵,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巩固商业卫星领域的领先地位,持续深化与北美两大核心客户的业务合作,为后续订单放量奠定坚实基础。
技术层面,公司自主研发的LCP薄膜技术已通过UL认证并实现批量供货,该材料具备超低介电损耗优势,性能显著优于传统PI薄膜,可充分满足卫星通信高频信号传输的严苛需求。同时,公司在高频高速连接器领域的技术突破,进一步完善了卫星通信硬件产品体系,可满足不同终端设备对信号传输速率与抗干扰能力的需求,为产业应用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支撑。
智能网联浪潮中,汽车电子多品类矩阵落地
智能网联汽车的高速渗透为汽车电子赛道打开增长空间。中汽协分析显示,2025年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60.4万辆,同比增长24.6%,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整体销量的比重已达49.7%。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完成1122.8万辆,同比增长34.9%。车载电子硬件需求随智能化水平提升呈爆发式增长。信维通信抓住这一机遇,将汽车电子打造为第二增长曲线的核心板块。
目前,信维通信已构建覆盖多场景的汽车电子产品矩阵,报告期内,公司车载雷达、大功率无线充电模块、USB Hub数据连接模块及定制化线束、连接器等智能汽车核心产品取得良好进展,持续夯实业务基础。同时,随着AI技术在智能驾驶中的应用和汽车与智能终端的无缝衔接,公司积极探索数字钥匙、汽车无线通信和感知等商业机会,进一步拓宽增长边界。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汽车电子业务有望复制消费电子领域的成功路径,成为公司中长期增长的压舱石。
在保障业务推进方面,信维通信的技术储备与产能布局形成双重支撑。公司依托越南、墨西哥两大海外制造基地,一方面有效优化了制造成本,另一方面显著增强了全球交付能力与成本管控能力,能够更近距离、更快速地响应海外客户需求,保障供应链稳定。
从三季报经营数据所呈现的发展态势来看,信维通信“消费电子+卫星通信+智能汽车+N”的业务布局已初见成效。AI终端的先发优势、卫星通信的精准放量、汽车电子的规模化落地,共同构筑起公司穿越行业周期的能力。随着新行业、新客户、新技术、新产品的持续突破,公司有望从“消费电子射频龙头”全面升级为“多元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成长确定性进一步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