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英唐智控:前三季度营收稳健增长,“分销+芯片”双轮驱动筑牢IDM转型根基)
10月29日晚,英唐智控(300131)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13亿元,同比增长2.4%,营收业绩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受公司研发与技术创新投入增加影响,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607万元。
据悉,作为国内电子元器件分销领域的头部企业,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电子元器件分销、芯片设计制造及软件研发销售等。近年来,公司依托“分销+芯片”双轮驱动战略,成功实现从传统分销商向半导体IDM(垂直整合制造)企业的跨越式转型。
公司在电子分销领域深耕近三十年,已构建起覆盖汽车、PC/服务器、手机、家电、公共设施、工业等多个行业的分销网络,成为分销行业中代理产品线种类最丰富的企业之一。凭借深厚的上下游客户资源积累、卓越的技术服务能力以及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持续强化上游采购议价权,为下游提供高性价比物料,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
随着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电子等传统领域需求持续回温,叠加5G、物联网、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加速兴起,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空间持续拓宽。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2025年中国电子元器件市场规模预计达19.86万亿元;其中核心领域集成电路,同期市场规模预计达8.2万亿元,占比41%。身处这一高增长赛道,公司面临广阔市场需求,发展潜力显著。
在芯片设计制造业务板块,公司全资子公司英唐微技术凭借在MEMS微振镜领域积累的深厚研发经验,近期实现多项业务突破。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国芯”MEMS微振镜采用电磁驱动与双轴独立控制技术,结合 H 轴谐振与 V 轴线性驱动方案,仅需 3V 工作电压即可实现 30×25° 的超宽视场角(FOV),同时镜面镀金反射率达 97%,功耗低至 136mW,串扰控制在 0.1% 以下。从核心参数来看,该产品已比肩国际顶尖水准,能耗表现更是领先一代,凸显出强劲的技术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MEMS微振镜产品已形成涵盖4mm、1mm、1.6mm、8mm等多规格产品矩阵,全面覆盖激光投影、AR/VR、车载HUD及激光雷达等战略新兴场景。目前,核心规格产品已率先实现商业化突破。其中,4mm规格MEMS微振镜以稳定可靠性切入激光雷达企业供应链,率先实现在工业场景的批量交付;1mm规格产品凭借低串扰、低功耗(小于100mW)特性打造出小于0.5cm3LBS模组,打破美国DLP技术垄断,在车载投影领域加速定点落地。
业内人士介绍, MEMS微振镜行业正迎来旺盛需求红利期。机器人市场需求的持续攀升,带动激光雷达企业订单大幅增长。作为机器人的核心部件,激光雷达是实现定位、导航、避障等关键功能的核心支撑,在工业机器人、智能工厂及物流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而MEMS微振镜作为激光雷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需求随下游行业发展同步扩容。国金证券表示,激光雷达与RGB相机融合的超级传感器,有望成为“机器人之眼”的终极方案。在此背景下,英唐微技术凭借多规格产品矩阵与批量生产能力,能够精准匹配多领域市场需求,具备充分把握行业增长红利、抢占市场份额的潜力,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在显示驱动芯片领域,公司首款DDIC、TDDI产品订单主要来自屏幕厂商,均已实现批量交付且订单情况稳定,目前已交付国内车企的8.4寸仪表屏项目、海外客户12.3寸的屏幕项目,并获得了境内外多家客户的屏幕项目定点和项目测试订单。同时,公司加速研发DDIC与TDDI改进型版本,以适配车载显示大屏化、多屏化、高清化趋势及HUD等新兴市场需求,强化市场竞争力。面对国内车载显示驱动芯片市场多被中国台湾、韩国厂商占据的现状,公司将通过开发本土供应链、依托国内产业链生态与政策支持强化供应链自主可控,同时借本土化规模化生产、渠道资源及稳定客户关系实现成本优化与市场开拓双向突破,以构建更具竞争力产品体系并提升市场份额。
值得关注的是,除已有的车载显示领域布局外,公司面向消费电子领域的OLED产品已正式进入流片阶段。公司总经理蒋伟东指出,当前国内OLED产业链已形成完备体系,为本土企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此背景下,英唐智控明确战略目标,计划将面板芯片产业链性能对标全球最高水准,通过供应链优化与设计能力提升,加速推进该领域全方位国产替代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拓宽业务边界,公司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开始加大消费电子C端市场的部署力度,重点覆盖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终端产品,通过与下游终端厂商的深度合作,快速实现产品商业化落地。
综合来看,公司践行“分销+芯片”双轮驱动战略,逐步构建起覆盖多高景气赛道的业务矩阵。当前半导体行情向好,存储芯片迎涨价周期,叠加行业需求扩容与国产替代机遇,公司在芯片国产替代进程中的积极布局,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在国内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成为长期趋势、政策支持持续加码的背景下,公司通过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盈利水平有望伴随产品结构升级与规模效应释放迎来新一轮改善。这一系列积极变化,不仅将为公司长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将为投资者带来更明确的价值预期,为国内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化发展增添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