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现场直击:国谈正式拉开帷幕,企业强调报价要慎重)
2025年10月30日,国家基本医保目录谈判与商保创新药目录价格协商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正式拉开帷幕,为期四天。
上午,石药集团、绿叶制药、阿斯利康、科伦药业等十余家企业参与了谈判,其产品主要集中在抗感染、抗病毒、麻醉、镇定等普药领域。
下午,辉瑞、科伦药业、勃林格殷格翰、费森尤斯卡比等多家国内外企业陆续进场,涉及的药品同样以抗感染类为主。
现场一家企业领导对同行人员特别强调,报价务必慎重。这一细节反映出企业对报价问题持极为谨慎的态度。
谈及谈判现场的氛围,一位企业代表面露无奈,并向记者坦言,确实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据此前报道,今年基本医保目录共有535个药品通过形式审查,商保创新药目录则有121个药品通过审查,同时申报两份目录的药品有79个。但现场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此次进入商保创新药目录价格协商环节的药品数量不足30个。“真实情况到底如何,还需要看最终公布的结果,但也可看出,今年医保谈判各方都很谨慎。”该业内人士说。
根据相关工作安排,经专家评审建议,既可调入基本目录也可调入商保创新药目录的药品,应首先进行基本目录谈判。若谈判未果,则进入价格协商环节。因此,为期四天的谈判和价格协商将依次进行:首先开展基本医保目录谈判,随后进行商保创新药目录的价格协商。
近来,商业健康险的发展也迎来了政策新利好。9月3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外发布《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健康保险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阶段性目标,并提出构建全覆盖产品体系、纳入医疗新技术及创新药械支付机制,深化健康保险改革,优化健康保险发展环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健康保障需求。
回顾近年来创新药支持政策的演变轨迹,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国家层面对创新药的支持政策呈现连续性、系统性和深入性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政策层面对提升创新药可及性、减轻患者用药负担的重视。
地方层面的探索同样亮眼,今年8月,上海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商业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探索建立医保支付、商保赔付、慈善组织参与、药企主动分担等多元支付和多方协同机制”,在地方探索中为创新药械支付领域带来了更明确的发展机遇。
毋庸置疑,我国创新药支付领域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其核心在于打破依靠医保的单一支付机制,构建更适配产业发展与民生需求的新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