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平安银行三季报揭示艰难战略换挡

来源:胜马财经 2025-10-31 13:59:1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平安银行三季报揭示艰难战略换挡)

业绩筑底进行时


作者 | 胜马财经 许可

编辑 | 欧阳文



零售战略转型阵痛、息差持续收窄、财富管理异军突起,平安银行的三季报勾勒出中国银行业转型的典型缩影。


10月24日,平安银行交出2025年前三季度成绩单,第三季度单季该行实现营收312.83亿元,同比下降9.2%;实现归母净利润134.69亿元,同比下降2.8%。营收下降但净利润降幅收窄,揭示出这家零售银行正在经历艰难的战略换挡。从半年报到三季报,归母净利降幅从3.9%收窄至3.5%,表明该行冀光恒行长所说的“业绩筑底企稳”或许正在到来。


业绩下滑、息差承压


前三季度,平安银行实现营收1006.68亿元,同比下降9.8%;净利润383.39亿元,同比下降3.5%。这一数据相较上半年略有改善——上半年该行营收同比下降10.0%,净利润同比下降3.9%。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下降2.8%,较上半年明显收窄,表明该行业绩可能正在触底回升。对于业绩表现,平安银行解释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贷款利率下行和业务结构调整导致净息差收窄。


平安银行前三季度净息差为1.79%,较去年同期下降14个基点,息差收窄直接影响了利息净收入。2025年1-9月,平安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平均收益率为3.97%,较去年同期下降73个基点。其中,企业贷款平均收益率下降54个基点,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下降85个基点,零售贷款收益率降幅尤为显著。而负债端成效显现,计息负债平均付息率1.73%,较去年同期下降47个基点。


平安银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1.05%,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该行逾期6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0.77,逾期9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0.66,表明不良认定标准严格;零售资产质量有改善迹象,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1.24%,较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企业贷款不良率微升0.16个百分点至0.86%,主要是部分存量房地产业务风险增加。


对公补位、财富亮点


零售业务作为平安银行战略核心,正处于深度调整期。截至9月末,个人贷款余额17291.9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1%。其中,住房按揭贷款逆势增长8.1%,而信用卡应收账款下降7.9%。最引人关注的是零售盈利贡献度大幅下滑,上半年零售业务净利润占比仅为4.0%,与昔日零售形成鲜明对比。可以看出,零售金融的竞争已进入下半场,不再是跑马圈地的速度赛,而是精耕细作的价值战。


与零售收缩形成对比,对公业务稳步增长。截至今年9月末,平安银行企业贷款余额16885.6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成为资产规模的重要稳定器。企业存款余额22753.2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且平均付息率降至1.61%,负债成本优化明显。平安银行对公业务坚持的“三精”策略——做精行业、做精客户、做精产品,正在逐渐发挥作用。


在整体业绩承压的背景下,财富管理成为一抹亮色。前三季度,平安银行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39.79亿元,同比增长16.1%。其中,代理个人保险收入12.37亿元,大幅增长48.7%。截至9月末,该行财富客户149.1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4%;私行客户10.33万户,增长6.7%,客户结构持续优化。银保业务正成为重要增长引擎,显示平安银行综合金融优势正逐步释放。


降本增效、转型路径


从三季报看,平安银行正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降本增效,业务及管理费276.49亿元,同比下降9.6%。同时,加强资产质量管控,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259.89亿元,同比下降18.8%。行长冀光恒强调,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好转,该行会努力在今年实现业绩筑底企稳。


未来,平安银行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小。净息差可能继续承压,零售业务转型成效尚需时间验证,对公业务能否持续“补位”也有待观察。但黑暗中已现曙光,三季度净利润降幅收窄、财富管理持续增长、资产质量保持稳定,这些积极因素共同勾勒出一家银行在逆周期中的自我革新。


中国银行业告别了高歌猛进的扩张时代,正步入精耕细作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平安银行的转型路径,无疑将成为观察中国银行业转型成效的一个重要窗口。




END


关注我们,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胜马财经诚意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平安银行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优秀,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