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日赚超6亿,“寿险一哥”中国人寿是怎么做到的?)
2025年10月30日晚间,“寿险一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01628.SH,2628.HK,下称“中国人寿”)发布了前三季度业绩报告。
数据显示,中国人寿2025年前三季度新业务价值强劲增长41.8%,同时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1678亿元,在上年同期高基数上增长60.5%。
以此计算,中国人寿前三季度日赚6.14亿元,这是如何实现的?
中国人寿在三季报中表示,公司持续深化资产负债联动,深入推进产品和业务多元,科学管控负债成本,同时把握市场机会加大权益投资力度,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
简而言之,中国人寿的净利润大增来自负债端业务多元发展和资产端投资收益的双重贡献。
中国人寿的资产端、负债端分别有何表现?
首先看负债端,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实现总保费6696.45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续期保费为4516.11亿元,同比增长10.0%;新单保费为2180.34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短期险保费为751.49亿元。
这意味着中国人寿前三季度保费就进账近7000亿元,其中超过2100亿元的保费为新开发的保单。
在保险行业新单普遍增长乏力的当下,很多中小保险公司都难以达到超过10%的增长幅度。
拆解中国人寿前三季度的新单保费,人寿、年金、健康险比重分别为31.95%、32.47%、31.15%,这意味着其理财性质的产品仍占较大比重。
再来看投资端,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实现总投资收益3685.51亿元,不但超过了前三季度的新单保费收入,更是较2024年同期增加了1071.32亿元,增幅超过40%;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足2%的情况下,中国人寿的总投资收益率达6.42%,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实现同比提升104个基点。
寿险公司的利润来源于保单利差、死差和费差,利差为投资收益率与资金成本率之差。三季报显示,中国人寿浮动收益型业务在首年期交保费中的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超45个百分点,占比大幅提升。随着中国人寿发力浮动收益型产品降低负债成本,投资端得益于权益市场的上行,利差对保利润的带动作用凸显。
2025年前三季度,上证指数累计上涨了15.84%,中国人寿亦是在资本市场上动作频频,甚至触发举牌。正是在权益市场的大举投资,拉高了中国人寿整体的投资收益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