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押中寒武纪的“牛散”,又盯上一家2000亿巨头)
2025年A股中最惹眼的公司里,一定有三花智控(002050)的名字。
年内,三花智控不但实现股价翻倍,市值也从5月30日的964亿元,一路上涨至10月31日的2101亿元。
火爆的来源是一篇在坊间流行的小作文。据传,特斯拉向三花智控下达超50亿元的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订单。
市场就此沸腾。从9月初至10月中旬,三花智控A股股价便由32元/股一路看涨,而特斯拉近期在三季报电话会中提及了机器人Optimus V3将于2026年Q1推出,并在年底启动一百万台量产线,这一消息再次推着三花智控在10月30日盘中见53元/股,创上市后的新高。
虽然人形机器人还难谈完全爆发,但“造富”时刻已经到来。在10月29日发布的《2025胡润百富榜》上,三花智控创始人张道才家族财富达到了345亿元,涨幅为68%,排名也大幅上涨58名来到176名。
不过,虽然资本市场存在较高预期,但主营业务并非基于机器人板块的三花智控,能否稳稳拿下特斯拉的高规格订单,还有待市场检验。
动作频频,垂诞订单
人形机器人赛道在2025年可谓炙手可热,不但投资领域高额融资事件不断,更被誉为是未来的科技皇冠。据预测,到2029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32.5亿美元,与2024年的20.3亿美元相比,增长552.7%。
面对百亿规模的蓝海市场,不但机器人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如特斯拉一般的新能源车企也想来分一杯羹,产业链上下游更不遑多让,扎堆“下海”。
三花智控便是其中的一员,此前靠着为新能源车企提供热管理系统,赚得盆满钵满。
在具身智能时代,三花智控选择切入机器人的关节电机这一关键环节。一台成熟的人形机器人,从上半身的肩、肘、腕到灵巧手的每个关节,以及下半身的髋、腿、脚,都需要关节电机的存在和调度。
关节电机,曾是国内机器人产业的薄弱之处。早年间,这一品类一直被日本安川等国际品牌所垄断,国内厂商在工艺上存在明显代际差距。不过,这一窘境近年已有所缓解,究其原因,软件弥补硬件当道,通过视觉、触觉反馈的算法,当下的人形机器人已经无需超高精度的关节电机,便可完成基础动作的释放。
技术门槛相对不高,也意味着可以入局的玩家众多。尤其对于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而言,换档时不需要完全从零开始,而是能够依托原有业务的技术同源性,将汽车零部件业务积累的技术,迁移到人形机器人产业中去。
也正因如此,如今,一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开始发力寻找具身智能的新故事。
例如拓普集团(601689),在新能源行业爆发的趋势下,从2020年开始布局轻量化底盘、减震系统等传统业务的新生产线,储备空气悬架、热管理系统等新业务的产能。而在具身智能时代,拓普正加速从传统单一部件的供应商向集成化技术方案服务商转变。不仅如三花智控一般拥有执行器等部件的制造能力,还开始向机器人躯体结构件、传感器、足部减震器等产品矩阵上布局,打造平台化产品。2025年的半年报中,拓普还着重提到开始研发灵巧手,并已经向客户送样。
再比如汇川技术(300124),其新能源乘用车解决方案可根据不同车型提供电机、电控、电源及动力总成多种产品组合的搭配方案。而为了找到新的增长点,主动进行组织调整,将工业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结合,组建全新的“工业智能机器人”业务部门。2024年,已经研发出人形机器人所需要的高性能关节部件样机。放眼未来,汇川还将持续开展小脑领域的研发工作,包含人形机器人肢体的运动控制及结合AI技术完成高柔性动作等;目前,已经有客户开始采购汇川技术的机器人零部件。
而对于三花智控而言,在行业中之所以能拥有更高的声量、资本市场的认可,还是因为切入了特斯拉的供应链。
早在2017年,凭借汽车热管理系统控制部件制造的能力,三花智控便和特斯拉达成合作,成为后者的一级供应商,市场也早已将其视为“特斯拉概念股”,马斯克的一颦一笑,都在间接影响三花智控在资本市场的走向。
双方的良好关系也延续到了机器人时代。在这个赛道中,特斯拉一直备受行业侧目,其Optimus机器人工程机的演示,让许多人第一次感受到了机器人的雏形,其量产动作和技术发布,都在展牵动着行业神经。
虽然特斯拉还未公布过Optimus供应商名单,三花智控也公告否认了这篇“市场小作文”,但张道才家族在这一领域中动作频频,丝毫没有掩饰对于机器人订单的垂延。
2024年1月,三花智控公告计划投资38亿元建设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和域控制器研发及生产基地,位于杭州;三个月后,公告与绿地谐波合作,计划在三花墨西哥工业园内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专注于谐波减速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后续可能机器人配件的合作奠定量产基础。
为了让海外业务进展无阻,三花智控还曾计划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不过该计划在2024年11月流产,1个月后,三花智控换道港交所,而在港股主要的募资目的,正是需要在仿生机器人及其相关领域技术研发进行再投入。
2025年6月,三花智控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开启“A+H”双平台布局。截至10月30日,其港股的股价涨幅超过70%,市值也已达到1700亿港元。
弹药的补充对于三花智控而言如虎添翼。在今年8月底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三花智控管理层表示,公司已成立机器人事业部,配合客户产品研发、试制、迭代并最终实现量产落地,并强调“机器人项目整体推进非常顺利”。
今年9月,特斯拉董事会为创始人马斯克打造了一个股权激励方案:如果特斯拉的市值能从当时的1万多亿美元提升至8.5万亿美元,并完成累计交付2000万辆车、交付100万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等目标,马斯克将获得总价值约1万亿美元的特斯拉股票。
这项激励计划也让资本市场理解为Optimus出货在即,推着三花智控在股价冲高的同时,亦有不少大资金流入。在A股,其9月资金交易非常活跃,成交金额达到2109亿元,换手率为145%。
资本市场里的游资也已提前下场投票。10月15日,以押中寒武纪而闻名的“牛散”章建平,用其常用席位买入三花智控6.82亿元。
对于机器人赛道而言,市场已经急于为其耀眼的未来卡位和买单了。
第三曲线,迫在眉睫
三花智控的前身,是浙江绍兴新昌县的一家农机修配厂,后更名为新昌制冷配件厂,并指派后来这家公司的“关键先生”张道才出任厂长。
这次更名的的原因,是因为公司决定开始主要研发空调零部件,其中就包括“四通换向阀”。这是一种空调用控制部件,此前,市场一直由美国兰柯公司垄断。而在张道才主抓对外合作和研发后,成功推出了三花品牌的四通阀,在1996年崭露头角,年产量达10万套。
值得一提的是,眼看三花的崛起,美国兰柯公司主动发起了高溢价的收购邀约,但张道才不急于变现享受人生,随即拒绝了兰柯公司。随着逐渐在行业中站稳脚跟,拿稳市占率,三花业绩也水涨船高,在转为股份有限公司后,2005年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后更名为三花智控,并沿用至今。
2007年,三花反过来收购了兰柯四通阀业务,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反扑戏码。
时至今日,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依然是三花智控的主营业务,占总营收的64%,而另一部分占比在36%的业务板块则为汽车零部件业务。
这是三花智控为自身打造的第二曲线,坊间传言,这部分业务的建立来源于张道才的一次外出拜访,在见到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时,后者拿出几块锂电池板告诉他,现在“要搞就搞新能源汽车”,这番话让张道才坚定了入局的决心。
随后,三花开启了新能源车热管理解决方案的研发之路,并成功打入了特斯拉供应链,在特斯拉重磅车型Model 3的上市交车仪式中,张道才家族作为重要提供商被邀请到了现场。
特斯拉的认可和背书让三花智控收获了源源不断的新能源汽车订单,将奔驰、宝马、比亚迪(002594)、福特、小鹏汽车等客户聚拢于此。
2022年,得益于汽车零部件业务的大幅增长,公司实现总营收213.48亿元,同比增长了33.25%。但在2023年和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45.58亿元和279.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04%和13.80%,增速在下降。
此外,在不断刷新业绩高点的同时,利润同比增速也在缩窄。2022年到2024年,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52.81%、13.51%、6.10%。
这主要是源于近些年家电、汽车市场增长势头放缓,尤其是三花智控引以为傲的第二曲线,也逐渐隐忧频现。随着国内车企加强对热管理系统的自研,以及三花部分大客户交付量的下滑,汽车零部件业务同比增速从前几年的两位数下滑至今年上半年的不足10%。
可以说,三花智控为自己寻找的第三增长曲线,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好消息是,对于三花智控的入局,机构多持看好态度。民生证券电新团队研报认为,三花智控依托电机制造经验和规模优势,成功切入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制造领域。公司持续优化产品轻量化与高精度性能,仿生机器人有望成为公司第三大核心增长极。
尽管订单还不知能否如愿到手,且行业尚处发展早期,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时间和规模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人形机器人整体市场的发展已势不可挡,中国军团身处其中,正在成为关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