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光伏盈利拐点已至?隆基、通威大幅减亏,弘元绿能盈利大增,晶澳明年要扭亏)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何明俊
10月30日晚,A股光伏行业三季报集中披露。
据时代财经综合各家光伏企业三季报后发现,行业整体依然未能完全走出亏损阴影,晶澳科技(002459.SZ)、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99.SH)等头部企业前三季度亏损额均超过30亿元。
但细看单季度数据,第三季度已有多家龙头企业同比减亏,其中隆基绿能(601012.SH)、通威股份(600438.SH)大幅减亏,亏损幅度分别同比收窄33.53%、62.69%,展现行业复苏迹象。
在持续的行业“内卷”与价格战之后,随着国家“反内卷”政策的逐步落地,光伏行业正在迎来艰难转折点。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行业寒冬,曙光初现
2025年前三季度,光伏行业仍是“亏”字当头。特别是规模庞大的龙头企业,亏损幅度更为惊人。
三季报显示,晶科能源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39.20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通威股份亏损额有所扩大,分别亏损35.53亿元、42.01亿元、52.70亿元,其中,晶澳科技亏损额同比增幅高达633.54%;而隆基绿能、爱旭股份亏损则有所收窄,分别亏损34.03亿元、5.32亿元。
行业整体亏损的背后,是产能过剩与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今年以来,光伏行业“内卷式”竞争日益激烈,产品价格一度走低,侵蚀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主要系光伏市场竞争加剧,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导致主营业务利润下降所致。”晶科能源在三季报中解释了业绩下滑的原因。
不过,随着“反内卷”政策在第三季度发力,这一恶性循环正被打破。从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数据来看,部分龙头企业的减亏迹象越来越明显,向市场释放出行业可能触底回升的积极信号。
财报显示,隆基绿能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1.0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8.34亿元,已连续2个季度实现减亏。出货量上,今年1~9月,隆基绿能实现硅片对外销量38.15GW,电池组件对外销量63.43GW。BC组件1-9月累计销量14.48GW,其中HPBC2.0产品产销量实现环比快速增长。
时代财经从隆基绿能处获悉,报告期内公司未实现盈利,但通过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多举措管理创新、降本增效,实现了主要产品单位制造成本、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的较快下降,亏损逐季收窄。1~9月,隆基绿能累计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减亏约48%。
此外,隆基绿能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实现由负转正,这或许是公司能够持续减亏的关键。而这种迹象也同样出现在通威股份身上。
财报显示,通威股份在第三季度利润同比、环比大幅减亏,同时这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7.76亿元,环比大幅转正,显示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修复趋势。
需要注意的是,有光伏企业已制定了减亏目标。
“我们在半年报股权激励的时候就设定了目标,今年减亏5%,明年扭亏。”晶澳科技相关人士告诉时代财经。
据时代财经了解,晶澳科技在10月25日披露的《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修订稿)》中,将2025~2026年作为业绩考核年度。其中,2025年的考核指标是“以2024年净利润为基数,2025年净利润减亏不低于5%”;2026年的考核指标是“净利润为正”。
“反内卷”见效,行业价格回升
光伏行业第三季度业绩改善的背后,与国家“反内卷”政策效果有着密切关联。
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今年,“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6月,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将“内卷式”竞争纳入调整范围予以重点规制。
光伏作为“反内卷”的重点领域之一,各级部门此前亦有多次铺垫。
去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新规,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和资金要求,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今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企业公平竞争座谈会,光伏、电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7家企业参加,围绕整治“内卷式”竞争深入交流。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曾在今年7月的一次研讨会上指出,我国光伏行业上半年发展举步维艰,“制造端的‘中心词’就是下降”。
7月是光伏行业小步快跑进入“反内卷”的时间点。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再次要求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3日,工信部组织14家重点企业及协会召开座谈会。会议强调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企业座谈会,推动整治“内卷式”竞争。
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市场监管总局就《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拟完善低价倾销认定标准。28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光伏等重点行业治理,以标准提升倒逼落后产能退出。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将光伏行业纳入重点整治范围。
在此背景下,已有光伏企业实现单季度扭亏。
根据弘元绿能三季报,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56亿元,同比增长85.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其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6.85亿元,同比增长6.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光伏产品较去年同期价格上升及出货量增加,营业收入增加。”弘元绿能在财报中解释业绩上升的原因。
据民生证券研报数据,7月中上旬硅料报价区间提升至4.50万~5.0万元,大幅上调25%~35%;到9月底,N型复投料、颗粒硅均价分别为5.32万元/吨、5.05万元/吨,相比6月底均价分别上涨55%、51%。
而硅料的涨价也带动了其他产品价格上涨。根据InfoLink数据,9月底182*210mm TOPCon电池均价0.29元/W,相比6月底均价提升12%;9月底TOPCon组件均价为0.693元/W,相比6月底均价提升2%。
此外,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公开确认,由行业主要企业共同参与的产业联合体正在搭建中。这或会对光伏产业链产品价格有较强的提振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二级市场资金已率先用真金白银进行投票。
同花顺iFind显示,光伏设备板块已连涨6个月,其中,阳光电源区间涨幅高达220.59%,弘元绿能涨幅达107.61%,阿特斯涨78.29%,天合光能、通威股份、爱旭股份涨幅均超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