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工行内部提拔赵桂德任副行长 曾深耕数字化转型、科技金融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欣
工商银行总行管理层迎来新调整,“70后”高管赵桂德从内部脱颖而出,拟被聘任为副行长,以填补原副行长段红涛职务调整后的岗位空缺。
10月30日晚间,工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决定聘任赵桂德为副行长,其任职待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并经该行公告后生效。
此次人事变动是工商银行近期管理层调整的重要一环。8月29日,工商银行公告称,段红涛因职务变动,已于2025年6月起担任该行党委副书记,于2025年8月29日向该行提交辞呈,辞去工商银行副行长、董事会秘书及公司秘书职务。同日还发布了关于提名段红涛为工商银行执行董事候选人的议案。10月30日晚间,工商银行公告确认段红涛的最新任职资格已获核准。
同时,近日赵桂德已经以该行党委委员身份出席 2025 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科技大会暨成方金融科技论坛。他在会上表示,工商银行将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围绕创新驱动、要素资源、服务生态、风险管理等领域深化实践,重点在金融科技创新、产品服务模式创新及发展方式创新方面持续发力,大力发展数字金融,积极培育金融行业新质生产力,为深化运用金融科技推动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贡献工行力量。
从公开履历来看,赵桂德具备深厚的银行经营管理积淀,任职轨迹贯穿工商银行多地分行与总行核心部门,实务经验全面。其职业生涯中,先后担任中国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副行长、内蒙古自治区分行行长、山东省分行行长,后调任总行授信审批部主要负责人,此前还曾执掌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此外,赵桂德拥有工商管理(国际)硕士学位,获评高级经济师,兼具专业学历背景与实战管理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在过往任职期间,赵桂德在数字化转型、科技金融、民营经济服务等领域的实践与思考尤为突出:
2022年5月期间,《当代金融家》刊发了时任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赵桂德署名文章《以科技驱动价值创造 开启数字化转型新征程》。文中详细阐述了该分行的数字化成就:
一是数字化转型引领:将数字化转型定为 “一把手” 工程,牵头在工商银行系统内首家制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构建“四大板块(生态、数据、技术、机制)+ 四大领域(营销、运营、管理、风控)”的“四梁八柱” 框架,推动数字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
二是数字普惠落地:创新信用类产品与场景方案,为10万+小微企业提供超1000亿元主动授信;推出农耕贷(获省大数据创新一等奖)等 20余个场景贷,惠及4580户企业、提供125 亿元融资。
三是科创金融突破:成立全省首家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研发 “创享未来” 系统及22因子评分模型,实现科创企业精准服务,推动科创融资余额超850亿元。
2025年5月,赵桂德在《上海银行同业》发表署名文章,明确提出“将支持民营经济与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深度结合”的观点:
一是坚持把支持民营经济与做强科技金融相结合。上海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中的民营占比分别超过八成和九成,民营百强中1/3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企业日益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因此,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题中之义。
二是坚持把支持民营经济与做大普惠金融相结合。小微企业是民营企业的基石,数量占比近9成,行业分布广泛。同时,上海产业链集聚、总部经济特征明显,大量的民营小微企业参与其中,带来丰富的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需求。因此,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的内在要求。
同期,在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专题党委(扩大)会议上,赵桂德就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部署工作,提出要发挥 “一点接入、全球响应” 优势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拓展与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落实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相关意见,对接自贸区提升战略,完善“在岸—跨境—离岸”服务模式,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贯彻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协同联动要求,强化各中心的整体效应与辐射效应。
除了段红涛与赵桂德之外,8月29日,工行还披露了另外两位高管人员的职务调整信息:董事会决定聘任副行长姚明德兼任该行首席财务官;决定聘任高级业务总监田枫林兼任该行董事会秘书。9月30日,姚明德与田枫林的上述任职资格均获得金融监管总局的核准。
经过近几个月的人事调整,工商银行总行管理层将再次恢复“一正五副”格局:行长刘珺、副行长王景武(兼首席风险官)、副行长张伟武、副行长姚明德(兼首席财务官)、副行长张守川、副行长赵桂德(待监管核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