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山眼科牵头,全球首例远程机器人视网膜下注射手术成功实施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02 20:56:3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中山眼科牵头,全球首例远程机器人视网膜下注射手术成功实施)

南方财经记者伍素文 广州报道

我国是全球视力损伤与盲症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然而眼科优质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分布不均衡。如今,一场跨越4200公里的“光明之线”探索出“远程+智能”的新路径。

据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消息,11月2日,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牵头,联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医院杨波教授团队、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黄凯教授团队以及广州市微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成功实施全球首例远程机器人视网膜下注射手术。手术以完全自主研发的国产5G眼科手术机器人为核心平台,实时连接广州主控端与乌鲁木齐手术端,实现了微米级眼底操作的远程精准执行。

据介绍,术前,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吕林教授、刘炳乾主任医师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医院杨波教授等专家共同完成患者评估、注射路径、剂量与深度联合规划。上午8时,患者手术开始。新疆手术室的机器人注射微针入眼后,由在广州的专家远程控制微针移动至病灶区域的视网膜表面,完成针尖刺入预定视网膜深度及注射药物,整个远程操作耗时不到7分钟。术中网络稳定,图像清晰,机器人响应灵敏,注药过程针尖平稳无抖动,顺利达到预期手术目标。

此次手术标志着我国在远程高精度眼科手术领域实现从“可行性”到“实用性”的关键跃迁,是我国在远程高精度智能医疗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不仅标志全球首例远程视网膜下注射的成功实施,也是中山眼科中心科技援疆的重要实践成果。

据悉,视网膜下注射是一类高度依赖操作者稳定性与经验的眼底手术操作,广泛应用于治疗黄斑下出血等致盲性眼病。对于医疗资源薄弱的地区,患者往往面临“看得见病,看不见专家”的现实难题。

针对这一需求,林浩添教授团队联合黄凯教授团队与广州微眸公司,持续攻关远程眼科手术机器人平台的研发,并协同嘉兴智瞳科技与中国电信,构建“医生远程操控+微米级运动精度+实时三维高清感知”的远程手术机器人平台。2023年6月,团队在国内率先完成跨越琼州海峡的动物实验,实现远程微米级眼内操作,成果已被国际高影响力期刊Advanced Science接收发表,历经了两年多科学验证。

公开资料显示,林浩添,生于1981年10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眼科医院院长、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遗传学与生物医学信息学系主任,医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科带头人,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眼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双学科博导。其团队深耕医工交叉研究,取得多项国际领先的颠覆性创新成果并落地应用,引领世界眼科人工智能突破性创新。

早在十几年前,林浩添及团队就投身医学人工智能前沿方向,率先在眼科领域布局,首创眼病智能诊疗体系。包括研发的5G智能眼科巡诊车,把三甲医院的“专家级”服务送到家门口;自主研发的白内障人工智能云平台,可在30秒内完成白内障初诊,准确率超过97%;研发婴幼儿视功能智能筛查技术、ChatZOC眼科大模型驱动的数字医生等。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联合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黄凯教授团队研发高精度眼科手术机器人,目前已经完成超60例手术实验,此次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等开展首例远程视网膜手术,为破解医疗资源不均提供了新路径。

当前,广东把科技创新作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动力引擎和战略支撑,加快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临床应用的推广下沉,眼科手术机器人有望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优质的眼科治疗,同时也会革新医生的培养模式,助力实现区域医疗水平的均衡提升。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电信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